天人地 |
2024-07-26 10:21 |
清宫剧妆造与原型对比,果然电视剧都是“骗人”的 于正创造了许多爆剧,但是也有许多歹毒妆造备受观众质疑,许多其他剧里的大美女,到了他的作品里完全变了样。 早些年喜欢阿宝色,连大美女佟丽娅,都在荧光粉的口红下,显得肤色暗淡无光。 后来喜欢莫兰迪色,远远看过去,总觉得有种阴森森的感觉。 许多无法理解的造型更是让人眼前一黑,据了解,这些造型的灵感来源于古画,而且有的是直接还原出来的。 比如关晓彤主演的《凤囚凰》,里面的缝纫机造型,观众看了直呼不理解。 但是影视剧该是美的艺术,因此许多观众表示:古装剧妆造不是画古画,做造型时应该符合现在的审美。 毕竟,如果完全还原古代发型,有些造型确实不忍直视。 如今古装影视剧中很少看见元代的作品,有观众表示,大概就是造型的缘故,毕竟那时候的造型是这样的。 之前的部分剧里倒是有一些相似的造型,可是放到现在,没有几个演员想尝试,而且这做出来的确不好看。 就连现在大家看到的清宫剧,许多造型服饰也都是改进过的,不信且看许多出圈造型的原型图,大多都是现在的更好看。 也有一些比较还原的,但是观众一看一个不理解。 而清宫剧里男士的发型,至今没有几乎没有影视剧敢真的完全还原出来,因为真的太丑了。 清宫剧里男士剃掉前半部分的头发,只留后面的头发编一个长辫子,刚开始观众也觉得怪异,不过时间长了就默认清朝男士一直都是这样的发型了。 其实原型里男士根本留不了这么多头发,大概只剩下一个铜钱大小面积的头发留在头上,长成很长然后编一个辫子。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我们看到影视剧里许多漂亮的造型,大多都有史可考,不过造型师也会根据演员外形条件和审美重新加工,做出一个扬长避短的造型。 如果完全还原,不仅演员觉得难看,观众也无法接受,最后所有的争议全让演员承担了。 因此,古装剧造型真的不是画古画,古画只是参考,造型师也要有自己的审美,不然只能贻笑大方了。 古装剧似乎从诞生起就一直有热度,前二十年的《雍正王朝》,到现在的《如懿传》 《延禧攻略》、《庆余年》系列皆是。 虽然投资远胜过现代剧,但高投资高回报。 只是,追剧群体也慢慢从40岁以上观众变为年轻人,而且很多剧是披着古装外衣演现代故事。 更有甚者,编剧越来越懒,直接照搬现代网络词汇,相当出戏。 比如热播古装剧《度华年》,这是架空背景的,但服化道和设定,似以魏晋时期世家横行为参考。 女主角长公主李蓉在重生后和前世老公裴文宣再见,仇人一见,剑拔弩张。 编剧设计了一段台词:
你就是犯贱,你就是放不下我,舍不得我公主的身份, 你还公主的身份,你就是公主病, 我是公主,有公主病怎么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制片人亲自加上去的,真的太有“才华”了。 后面的台词也很现代化,看赵今麦脱口而出,“我又不是收破烂的”,就是小品剧的既视感。 没有一点古韵,唯有跳跃。 明明不是穿越剧,却说着网络词汇,张口“闺蜜”,闭口“晚安”,还有“狗东西”、“少装清纯”等等儿戏台词,像是在看大学生校园业余cosplay。 无独有偶,《庆余年》第二季则是开播之初就因过多的现代用语而被吐槽上热搜。 前6集,像全员现代人,台词方面远逊于第一季,陈萍萍在殿上的一句“陛下,臣能解释吗?”,给观众听笑了。 至少改成“陛下,臣请辩”吧。 朝堂之上,为啥人人都像是从现代穿越来的,“你懂个逑”。 顺便加了一波现代烂梗,“换成五彩斑斓的黑”。 大概是有上一季打底,给了编剧乱加台词的勇气。 仙侠古偶更是网络词汇滥用的重灾区,《星落凝成糖》号称仙侠版《上错花轿嫁对郎》,又是《香蜜沉沉烬如霜》同一制作团队。 李兰迪和陈星旭第一次合作演神君和魔女,但这天界未免太接地气。 “螺蛳粉”都搬到这里了,小品段子何其多, 仔细看,这螺蛳粉还不正宗,纯糊弄学。 虽然定位为仙侠轻喜剧,但并不好笑,倒是给人放飞自我的感觉, 还有网友直接上手亲自修改古装剧的台词,像是于正的重生剧《为有暗香来》,这部剧改编自小说《洗铅华》, 周也饰演的华浅,和父亲聊起了“审核过的药材”,“审核”一词,最好改为“查验”, 又或是提到的“劣质家具”,改为“残次家具”也好点。 华浅质问,用“当事人”代替“事主”,显然不妥。 还有一些词汇,也屡屡被观众挂出来,像“气场”、“股份”等等。 而古装剧《我就是这般女子》里的台词更是图个乐呵了。 这是关晓彤和侯明昊主演的古偶,讲古代富贵千金和世家公主的爱情故事。 可为啥里面的台词太无脑了。 像“大业第一妈宝”,当朝皇子口头禅是“一天天的”,“王者的步伐”。 全剧半文半文,说话台词节奏很现代,一会大白话,一会咬文嚼字,非常割裂。 很火的《卿卿日常》就是披着古装外衣拍现代剧,流行词汇多,全是网络热梗,所以一时有热度,看过即忘,妥妥的电子榨菜。 其实,市面上真正大红的古装剧,大多台词考究,经得起细读。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没有过分文绉绉,但听起来非常有古韵。 顾廷烨对明兰的表白词,不是“我喜欢,我要你”,而是“吾倾慕汝已久,愿聘汝为妇,托付中馈,衍嗣绵延,终老一生”。 当然,剧热播期间,也被观众挑出一些台词语病,比如成语用错, 但还是远远胜过同期的古装剧,书面台词和大白话结合。 犹记得14年前的《甄嬛传》,那台词是引经据典,韵味十足,每个角色还有特定的口头用语。 诸如此类“往日暗沉不可追,来日之路光明灿烂”, 又或是端妃谈及人和人之间的偏见和评价,“各花入各眼,是非只在人心罢了”。 《神探狄仁杰》的前三部,台词功底牛,编剧用了文言文句式,但考虑到观众接受程度,也没有用生僻字,不晦涩难懂,梁胖胖骂人时,成语加排比,连环输出。 加之他的台词功底好,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得当,一口气说完,妙语连珠。 曾任北京作协副主席的邹静之,也在前年因为《梦华录》翻红,同样改编自“救风尘”,老剧《爱情宝典》里的台词韵感就很强。 8集拍完一个故事,写市井小民一气呵成,四两拨千斤, 他编剧的作品贯穿童年,《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不仅写故事,而且致力科普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背景,然后再闲谈一二小典故,生动有趣。 老版《上错花轿嫁对郎》,比之新版,不止胜在演员上,同样的故事,不同的拍摄手法,不同的遣词造句都能出来不一样的效果。 比如里面有一句,齐天磊的师傅祝他新婚燕尔,其乐融融,他作揖后回答:云遮雾障,疑团重重。 寥寥几字,简练,一下子把他的处境交待明白。 可见,台词的重要性,哪怕现在的古装剧制作经费越来越高,可光有华丽的形也不行,一说话就露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