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4-07-25 15:44 |
《甄嬛传》团综《焕新环游传》自开播以来,观众的评价和反响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虽然节目中原班人马的聚首吸引了大量剧迷的关注,但节目播出后的反馈并未达到预期。节目在开播初期曾登上猫眼全网热度榜第六,但随后热度值基本在5-10名之间徘徊。这表明尽管《甄嬛传》的忠实剧迷对于此次的“情怀杀”并不买账,节目并未像预期的那样成为综艺场上的黑马。
从内容上来看,《焕新环游传》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团综,而更像是一次《甄嬛传》演员的旅行体验。节目模式较为轻松,主要围绕剧中几位主演在国内不同城市旅游,并在各个目的地面临不同的挑战。节目还尝试与文旅结合,选择了一些与《甄嬛传》背景相关的目的地,如满族文化的发祥地赫图阿拉古城等。此外,节目中还穿插了一些《甄嬛传》中的小角色作为“彩蛋”,增添了一些惊喜。
尽管节目在某些方面做得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节目对于七位主创聚在一起旅行的动机和人物关系的展现不够充分,导致观众难以产生强烈的共鸣。此外,节目试图表达的内容过多,反而导致观众难以记住节目的重点。
总体而言,《焕新环游传》作为一部以《甄嬛传》原班人马为主体的综艺节目,虽然未能完全达到观众的预期,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满足了部分剧迷对于重温经典角色的期待。然而,要想在激烈的综艺市场中脱颖而出,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创新和调整。
电视剧中那些长长的拖尾走起路来必定要和地面亲密接触,搞不好会当场化身“扫地机器人”,裙摆从干干净净进化到乌漆墨黑只是时间问题。但在古代,人们真会像电视剧里一样,穿这么长的衣服吗?
事实上,早在先秦时期,衣服长到有一大片拖尾就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在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战国时期人物龙凤帛画里,画中妇女的衣裙下摆就拖曳在背后,两衽角呈交叉状,上面还画有楚俑衣上常见的曲折菱纹,整体看来雍容又华贵。同样来自先秦的,还有江陵马山楚墓里出土的直裾棉袍。考古团队根据墓主人的骨架推断出其身高在160厘米左右,墓中随葬的棉袍最短的有140厘米,最长的那件则达到了200厘米,穿上之后起码能有30多厘米长的拖尾。
到了两汉魏晋时期,裙袍的样式愈加丰富。宽衣广袖的曳地长裙成了贵族争相穿着的主要服饰,在当时的画作里,裙摆逶迤、衣袂蹁跹的女性形象也是极为常见。长拖尾最流行的年代非隋唐时期莫属,宽阔襦袖加拖地裙裾的盛装几乎成了当时贵族女子的标配。
虽然长拖尾服装在历史上的确存在甚至盛行一时,但这并不代表古代就像电视剧里一样,人人都可以穿着长拖尾的衣裙满街溜达。首先就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穿这种衣服。中国古代服饰具有明显的“身份化”特征,服饰将人区分为贵贱亲疏的不同家庭及社会角色,而人则要根据自己的角色穿衣戴帽。
其次,囿于封建社会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拖尾大袖的衣服一般人也穿不起。贩夫走卒、小商小贩等,很难有余力给自己置办一身拖地长袍,即使有闲钱,这种服装放在他们的工作环境里也是一种累赘。
而且,就算是贵族阶层,也不会时时刻刻都穿着长拖尾的裙子。以宋朝的后妃为例,《宋史·舆服志》载:“后、妃之服,一曰袆衣,二曰朱衣,三曰礼衣,四曰鞠衣。”这四种服装后妃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日常生活中,行走坐卧都较为方便的褙子也很受她们的欢迎。
电视剧中的长拖尾服装,更多是为了展现角色的尊贵和服装的华丽,而非历史事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