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无论男女,入秋后,损阳的行为别再做,若不忍住,阳气早晚会流失[6P] --]

武当休闲山庄 -> 医疗保健 -> 无论男女,入秋后,损阳的行为别再做,若不忍住,阳气早晚会流失[6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24-07-11 10:27

随着三伏天的结束,以后的天气会逐渐转凉。经过长时间高温的袭击,再加上很多人天气热的时候不注意保养身体,无限制的吃生冷寒凉的食物,熬夜等,体内的阳气被消耗了不少。入秋阳气始衰,如果此时还继续做一些损耗阳气的行为,阳气会过多的流失,身体容易出问题。

入秋后,哪些损伤的行为不能再做?
非时作息
想要阳气充足,最好在亥时过完之前入睡,也就是11点之前。如果不睡,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体内的生物钟就会被打乱,会消耗阳气。夜间的阴气是比较重的,经常熬夜,非时作息,体内的阴气过重,又会加速阳气的流失,阳气会变得不足。
露脚脖
寒从脚起,脚和脚脖子是非常重要的部位,如果不做好防护,湿气和寒气就容易进入到体内,体内的寒湿加重,就会耗损体内的阳气为人体驱寒。从现在开始,最好不要再露出脚脖,防止寒湿入体。

睡觉时不盖肚子
天气热的时候,不少人睡觉时不会盖被子,这是可以的。但从现在开始,夜间的温度会变得比较低了,夜间的寒气也会变得比较重。腹部是脾胃所在地,如果不做好防护,寒气会顺着肚脐进入人体,加重体内的寒气,更加耗损阳气。
嗜食凉辣
虽然已经有了凉意,但整体的温度还是比较热,一些人还是会频繁的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吃生冷寒凉的食物,最伤脾阳,使得人体变得虚寒,阻碍五谷精微的吸收,导致阳气变得亏虚。
同样还有吃辣,适量的吃点辣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帮助排出寒湿,但如果频繁的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体内就会升更多的痰湿,阻碍阳气的生发,加速阳气的损耗。

过早晨练
晨练是个很好的习惯,有不少人有晨练的习惯,但晨练也是有讲究的,晨练时间不宜过早,如果早于6点,那时身体各项机能还处于比较低的状态,再加上在这时也是血液比较黏稠,血液流通的比较慢的时间,并且空气中的湿气和寒气还比较重,此时锻炼对健康弊大于利。晨练最好选择在8点之后,而且不要一起床就晨练,最好在醒来后半个小时,身体彻底清醒了再去。

天气逐渐转凉,阳气也开始衰微,要开始养阳气了。养阳除了要少做这些损阳的事情,还可以利用其它方式来养阳。
方法一:多食健脾之物。阳气不足其实和脾胃虚弱有很大的关系,毕竟脾胃是后天之本。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山药、红薯、小米和羊肉,有助于促进运化,祛湿除寒,提升阳气。

方法二:多饮茶。多喝水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寒气和湿气的排出,改善体内环境,有助于阳气的升发。除了要多喝水,还可以多喝一些有助于养生的茶,比如枸杞桂圆茶、山楂茶、红糖姜茶、柠檬茶等,有助于改善食欲不振,消除烦闷,健脾养胃,提升阳气。
阳气是人体根基,阳气不足,身体根基不稳,健康容易出现问题。入秋后要少做损伤的事情,多做一些有助于提升阳气的事情,收好体内的阳气,身体会更健康。

jjybzxw 2024-07-11 21:43
  入秋后,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这个季节,确实需要特别注意身体的保养,尤其是阳气的养护。您提到的几点损耗阳气的行为,如非时作息、露脚脖、不盖肚子、嗜食凉辣等,都是应该避免的。这些行为会导致寒湿侵入体内,进而耗损阳气,影响身体健康。

  此外,过早晨练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晨练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是过早的锻炼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尤其是在天气转凉之后,早晨的温度和湿度可能较低,容易导致感冒等疾病。因此,建议将晨练时间调整到日出之后,并且做好保暖措施。

  为了养护阳气,您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法:

  1. 多食健脾之物:如山药、红薯、小米和羊肉等,这些食物有助于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祛湿除寒,提升阳气。

  2. 多饮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养生功效的茶饮,如枸杞桂圆茶、山楂茶、红糖姜茶、柠檬茶等,这些茶饮有助于改善食欲不振,消除烦闷,健脾养胃,提升阳气。

  3. 保持温暖:随着天气转凉,应该注意身体的保暖,避免寒湿侵入,特别是关节和腹部部位。

  4.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按时入睡,避免熬夜,以利于阳气的恢复和保持。

  5. 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但是要注意运动的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6. 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波动也会影响阳气的运行,因此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也是养护阳气的重要方面。

  通过以上的调整和保养,可以帮助身体适应秋季的气候变化,保持阳气的充足,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查看完整版本: [-- 无论男女,入秋后,损阳的行为别再做,若不忍住,阳气早晚会流失[6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