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4-06-15 13:33 |
一九八六年的一天,日本冲绳县潜水爱好者新嵩喜八郎来到与那国岛,准备在附近海域寻找一片新的潜水场地,像往常一样穿戴好装备就潜入了海底。当他在海底慢慢搜寻景观时,突然看到前方出现一大片巨石,是排列非常整齐的巨石建筑。 看到这一刻时,新嵩喜八郎被惊呆了,感觉浑身毛发都已经一根根直立起来,一生从没见过这么壮观的景象。眼前是一片由巨型石块构成的海底阶梯建筑,表面光滑、平整、开阔。
与那国岛海底遗迹
此前与那国岛这一片水域名不见经传,很少有游客来这里潜水观赏,所以新嵩喜八郎断定,他是第一个发现这片海底奇迹的人。而且他根据自己的亲眼所见断定,这一定是年代非常久远的城市遗址。可为什么这片宏伟的石头建筑会出现在海底呢?
神秘海底之城
海底发现神秘建筑的消息不胫而走,不久,日本琉球大学教授木村政昭(Masaaki Kimura)率领调查小组,进入这一带海域进行水下考察。
木村政昭(右侧)
通过100多次的水下科考,他们在与那国岛的南部水域、还有西部西琦水域海底发现了一系列的海底人工建筑,判定在日本琉球群岛(含与那国岛)周边海底,存在大片人工构造地形和巨石建筑,结构特征类似古代城市和阶梯式金字塔,在水下0~35米深不等,基本都是通过整块切割的巨型岩石和石板堆砌而成,建筑之间都有明显的道路相连接。 特别是西琦水域海底发现的金字塔形建筑,引发了巨大关注。金字塔是一个巨型长方体结构,长约270米,宽约120米,高大约26米,底部处于水下25米的深度,最顶层平台距离水面仅有5米。
金字塔三维图
这个长方体结构顶部和中间有平坦的平台,周身有笔直光滑的石墙,有从底部逐级而上的台阶,通过墙的表面结构可以看出,当初是通过切割一整块巨大的砂岩加工而成。这些迹象都在显示,这座水下建筑有强烈的人类建筑的特征。 仔细看这座金字塔外形结构,会发现更多人工的特征,底部是环绕整个结构的环形石板道路,道路沿着结构四面延伸,在拐角处呈现明显直角特征,整个环形道路宽度基本一致,大约6米。 道路表面干净整洁,没有任何海水自然冲击腐蚀形成的碎石块,可以排除是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可能。沿环形道路边的一侧,是连续排列的直径约在2~6米的巨大石块,形成了类似隔离墙的构造,以保护内部金字塔结构。 在金字塔底部环形道路西侧,有一个宽1米,高大约2米的拱门,进入拱门内是一处隧道结构,在拱门的顶部有一个岩石块形成拱顶,拱门的风格和冲绳当地神庙的拱门非常相似。
拱门
金字塔的四面墙体,以几乎垂直的角度竖立在海底。这一点也说明是典型的人工建造的特征,因为在自然力条件下,要想形成这样垂直的的墙体,必须在上下和左后周围有相同的作用力,而如果是自然力的话,冲击效果、深浅都完全没有规律。 从底部环形道路,通向金字塔结构中部和顶部平台,是一层层巨大的阶梯,阶梯形状工整、排列有序。在顶层平台上发现了一个类似游泳池的扇形掏空构造,内壁墙高2米,墙体都是垂直切割而成,很明显这是自然水流冲击达不到的。
石阶
同时在顶层平台上还发现一处大型海龟状的石刻浮雕,线条优美形象,有一定艺术价值。另外在金字塔建筑周围还发现有动物浮雕石刻、刻有类似象形文字符号的石板,石板上的符号与冲绳博物馆中展出的古老石板一模一样。这更加说明,这一片水下遗迹是古人类文明活动的成果。
海龟石刻
木村教授团队经过将近二十年的考察研究,终于揭开了一座海底古城的面纱,在与那国岛周边海域发现的一系列水下建筑,包括巨大的金字塔形建筑、还有附近较小的庙宇和体育场。2014年,研究者们借助最新的海底摄像和电脑合成技术,还原出了金字塔的立体结构模型,他们判断这片遗迹应该是古文明的居民,进行聚会、信仰、祭祀活动的场所。 木村教授根据考察成果推断,在这片海底岩层上,应该生活过古人类,这片城市建筑原本应该是在陆地之上,而在那段时期,日本陆地和西部中国大陆很可能是相连接的一整片陆地,只不过后来由于未知原因,导致地壳运动,陆地被分开,遗迹所在的这片陆地沉没到了海底。 研究团队采用碳14和宇生核素10测年法,对海底遗迹的多个 样品测试发现,这片海底建筑至少已经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可是在一万年前,还是远古蛮荒时代,谁又能建造出如此巨大的建筑呢?能够建造出这样的建筑群,那表明已经有很高的文明程度,那他们为何又消失了呢?
史前大陆迷踪
有一个成语“沧海桑田”,出自古老的传说,传说东海曾经多次升起成为陆地,又沉没为大海。以我们人类短暂的文明,根本无法观察到这样的地理变化,但是传说真的是空穴来风吗? 1722年4月的一天,三艘荷兰西印度公司的商船航行在漫漫的大西洋上,他们打算自东向西穿过南美洲,前往太平洋寻找更多的商机。十几天之后,船队来到了太平洋。 偶然之间,他们发现了一个海岛,这个小岛位置非常偏僻,船员们以为这只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无人岛。但是当大家登陆上岸的时候,居然发现这个鸟不生蛋的岛上,也有土著人居住,不仅如此,他们看到了更震惊的景象,平坦的海岛上居然树立着几百座巨大的石像。 由于发现小岛的那天是复活节,所以干脆就叫作了复活节岛。这些巨型石像遍布全岛,基本都是长脸、凹眼、高鼻梁,下巴棱角分明,表情异常严肃威严,高度从4米到10米不等,平均重量在20~90吨之间,最重的重达200吨。有的石像造型戴着帽子,光帽子就有一二十吨重。 根据后来的专家分析,这些石像起码有3600年以上的历史。关键是这些石像不是由碎石堆砌而成,都是由整块岩石切割打磨而成,这种运输加工的技术令人震惊,这些石像的建造者也就成了谜团,是谁能够在三四千年前建造这么庞大的石像群呢? 另外研究者在岛上还发现有文字符号图案,和古埃及、古印度的象形文字很相似,这就让人无法理解了,相距这么遥远的文明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此外在北太平洋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南马特尔岛上也发现有大量的岩石城墙、防波堤等等石头建筑,波纳佩岛附近的海底发现过街道、石像、住宅等遗迹,还打捞出过黄金、珠宝装饰品。 在太平洋的许多岛屿都有风格相近的石头建筑遗址、石头雕像等。对于环太平洋地区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有学者推断,在数万年,广阔的太平洋上,可能存在过某种发达的文明圈,否则无法解释,太平洋上众多的历史遗迹之间,竟然具有这么多的文化共性。 19世纪中叶,法国历史学家奥古斯塔斯·勒·普朗根有一次去南美洲尤卡坦半岛,考察玛雅遗址。通过与当地人沟通,他接触到很多古老的玛雅文献,在这些文献之中,他偶然发现有文字记载到,他们的文明是来源于一个更加古老的文明。
马雅抄本
另外从当地人口耳相传的故事中,普朗根也听到经常提起一个消失的古大陆。在同时期,其他研究玛雅文明的学者,也发现在玛雅刻本中,记载了一个叫做“姆”的史前大陆,被海水淹没的故事,于是普朗根提出,在史前时代,曾经存在过一个“姆大陆“的构想。 发现姆大陆线索的,不只有普朗根,还有一位英国学者,詹姆斯·丘奇伍德。1868年,印度出现大饥荒,英国政府派遣丘奇伍德带领一支救援队,前去赈灾和维持治安,在当地工作期间,丘奇伍德结识了一位印度教高僧,久而久之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詹姆斯·丘奇伍德
经常去拜访老朋友的丘奇伍德发现,在寺院的墙上、石板上都雕刻着一种奇特的符号文字,看着应该是某种古老的文字系统。他一向对这些很感兴趣,于是就向朋友请教。高僧告诉他,这是一种流传自古老印度的文字,叫做婆罗米文,很多已经失传的古老世界的记忆,都是用婆罗米文记录下来的。 看到丘奇伍德这么感兴趣,于是决定教他如何解读这些文字,两年后丘奇伍德已经能够解读这些文字,他发现在其中一些石板上,记载了一个已经消失的大陆,石板的书写者为了追思已失去的母国—姆大陆而写下了这些文字,文字还记载道:“宇宙起始于精神(灵魂),没有生命,没有声音,仅有空虚与黑暗静静地反复。在那黑暗的深渊,作为创造神,至上的七头蛇具有无比的力量……”。 从此丘奇伍德决定全身心投入姆文明的研究。他去过中国的西藏、泰国、中美洲,还有太平洋上的那些偏僻的岛屿。通过长时间的考察,他发现当年在印度寺院见到的那些文字符号,在各地的古老建筑遗址上也都出现过,尤其是太平洋和周边地区。多年研究之后,他终于在自己的著作《消逝的大陆》一书中,向大众揭开了姆大陆的神秘面纱。 他在书中介绍道,在太平洋的中心地带,远古以前曾经是一片广阔的大陆,北起夏威夷群岛,南到斐济、汤加、库克岛,东南到复活节岛,西到马里亚纳群岛,东西长将近10000公里,南北宽约5000公里左右,面积相当于南北美洲的总和,这就是玛雅和古印度文明传说中的姆大陆。 姆大陆示意图 在距今5万多年前,人类在这片大陆上发展出了文明,并建立了国家,国王被称作“拉姆”,“拉”是太阳的意思,“姆”是母亲。大家有没觉得耳熟?没错,古埃及信仰中崇拜的太阳神同样也叫做“拉”。“拉姆”意思就是太阳母亲之国。拉姆既是统治者又是宗教领袖,他们崇拜的神,是创造了宇宙万物的七头蛇“娜拉亚娜”。 国家的首都位于城市拉尼普拉,这里也是政治和宗教中心。城市里有整齐的石板大道和运河,而且城市干道和宫殿墙壁用金属装饰,非常壮观。这里地势是大片平原,土壤肥沃,植物终年繁茂。莲花是姆大陆的国花,人民安居乐业、宁静祥和。姆大陆的人民拥有极高的智慧,精于航海。 随着发展,他们不断向四周开拓疆域,其中一支卡拉族人向东航行,抵达南美洲,根据资料分析,姆大陆的这个族群分支很有可能就是后来玛雅文明的创建者,玛雅人崇拜的羽蛇神就来自于七头蛇神“娜拉亚娜”的演化,而莲花也在玛雅文化中是神圣的象征。在尤卡坦半岛玛雅城邦乌斯马尔神庙遗址的墙壁上,刻着这样的碑文:“这座建筑物是为了纪念姆,即西部大陆而建造。
玛雅金字塔
另外一支向西航行的姆大陆的那加族人,在南亚缅甸登陆,沿印度方向开拓。这一支 那加人文明科技发展最快,是姆帝国中最杰出的一支。在丘奇伍德的著作中,姆帝国的科技文明程度非常高,甚至超过了我们现代人类。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就可能发源于姆文明的这一支开拓者。也正因为此,在古印度记载中才会有很多的匪夷所思之处。 在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记载了当时城邦之间的战争。按照现代常规思维,几千年前的上古时期,一定是很原始的冷兵器。但是史诗中的记载却让人大跌眼镜,惨烈战争场面简直就是科幻大片。 史诗中描述道:廓尔喀乘坐他的‘维玛那’(—种飞行器)迅速飞行,向维里什尼族和安达咯族的3个城市投掷一枚充满宇宙全部威力的飞箭。一缕白烟从地上升起,光亮犹如一万个太阳。这种名为‘铁霹雳’的秘密武器将敌人全部化为灰烬。尸体烧到无法辨认,头发和指甲全脱落。食物受染中毒。战士们纷纷跳入溪流,将自己及随身装备洗干净”。 对于这样的描述,我们现代人一看就明白,廓尔喀乘坐的‘维玛那’不就是我们现代才有的高速飞行器嘛。充满宇宙威力的飞箭,光亮犹如一万个太阳,能将敌人瞬间化为灰烬的,这么强大的武器,我们能想到那就是超级核弹了。头发指甲全部脱落,战士们跳入溪流清洗身体,这就是核辐射的后果,是为了清除放射性尘埃。 很难想象,这些只有我们现代人才能看明白的场面,怎么会出现在古印度史诗里呢?唯一可以解释的可能就是,古印度文明继承自另一个发达的文明,所以在几千年前可能就已经有了很高的发展水平,而这另一个文明根据丘奇伍德的推断,正是前面所说的姆文明。
失落的文明
这样一个拥有发达文明的大陆,为何不见了踪影了?就连历史记载中都没有出现呢?在西班牙马德里博物馆中,存放着一份记录玛雅传说的《托洛亚诺古抄本》或许能提供 答案。
玛雅立体文字
当中有一段文字记载:“刊六年,十一牟鲁枯,沙枯月发生恐怖的大(地)震,黏土丘国姆大陆招致灭顶之灾……“,其中的”刊“应该是某一位国王名号,牟鲁枯和沙枯月应该是纪年和月历名称,依照这段记载,姆大陆应该是毁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 另外丘奇伍德从发现的西藏占星术典籍《拉萨记录》中,也找到了姆大陆沉没的线索。其中提到姆大陆的沉没,是在该书编写完成之前,8062年发生的事件,《拉萨记录》是距今4000年前的古籍,加起来是12062年,根据这个推断,那么姆大陆沉没应该发生在12000年前左右。 根据种种信息,丘奇伍德判断,应该在距今大约12000年前,一场突然袭来的灾难导致地壳运动和剧烈地震,随之爆发了规模巨大的海啸和洪水,导致这片姆大陆在短时间内分崩离析,大部分陆地沉入海底,变成了今天的太平洋,只剩下了少数的岛屿。 对于这一推断,科学研究上也确实发现,在距今大约11600年~12000年前,曾经有一颗小行星碎块撞击到了地球,在格陵兰岛还留下了直径31公里的大陨石坑。 这次撞击引发了全球性的地震、海啸和大洪水。据说亚特兰蒂斯文明最终也是毁于这场天灾,姆大陆文明也极有可能同时毁灭于这场灾难。所以如今,只剩下了少数岛屿,和周边的文明遗迹,还能依稀看到姆文明的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