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此时的你  血液“粘稠” [10P] --]

武当休闲山庄 -> 医疗保健 -> 此时的你  血液“粘稠” [10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天人地 2024-06-15 09:15
最近网络流传关于“血液”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
美容院推出的“洗血”在网上炒得火热。
具体操作就是把一定量的人体血液抽出来,注入臭氧,达到所谓的“净化”后,在输回人体。
据说可以达到美容、排毒、净化血液的效果。
但其实不仅没有科学依据,甚至因为存在多种违规给患者带来安全威胁。
还有诊所机构推出的“血液净化”,美其名曰到:可以返老还童、对癌症、高血脂、高血压、脑梗等疾病有效。
不仅如此,日本名人在社交平台纷纷发表自己治疗后的感慨。
女星田中律子和名人GENKING在 Instagram平台写到:经过血液净化治疗后感到大脑和视野都变的清晰了。
当然还有诸多名人纷纷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体验感慨。
这让不少大众看完后,蠢蠢欲动又去亲自体验。
最后被许多医疗界人士纷纷辟谣。
专业医生讲到:接受血液净化来达到返老还童,预防心血管疾病十分危险,这种治疗缺乏大量医学实验证明,同时不规范的操作很有可能让健康的人命悬一线。
花钱多不说,最后丢了性命可以就成了悲剧。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心血管疾病。
大家身边出现高血压、高血脂、心梗脑梗的患者并不少,很多人都知道心血管疾病的根源是血液黏稠导致的血管堵塞。
所以警惕血管问题就必须从血液着手。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出现了这四种信号,那么代表有血液粘稠了,要警惕堵塞血管。
一、感觉四肢麻木
血液粘稠会对血液循环造成很大的影响。
由于血液过于黏稠,因此血液流速度会降缓,无法使四肢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因此,四肢会感觉到麻木。
有些比较严重的人有可能会出现无法正常活动的情况,此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对自己血液的粘稠度进行检查,做血常规即可。
二、走路异常
人处于健康状态下,走路会表现出矫健有力且步态平稳的状态,如果血液粘稠度过高或者已经有血管堵塞的情况,那么行走会存在一些异常。
比如容易出现跛行,走路步态非常不平稳,一般需要休息一会才能有所改善,此时也要提高警惕,不可任其发展。
三、腿部的皮肤颜色发生改变
因为血液变得粘稠之后血流速度会明显降低,因此,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导致腿部皮肤的颜色改变。
此时腿部皮肤可能会出现发白或者发青的变化,如果血液粘稠的厉害,那么,腿部还会出现缺血的症状,容易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甚至有皮肤溃烂的问题。
四、感觉头晕乏力
血液粘稠之后,大脑也无法得到所需血液、氧气及营养物质,因此会影响其正常运行。
大脑缺氧后人会表现出精神不振,一直打哈欠,容易疲乏的症状。
尤其是在经过了充足的休息后出现了此类症状要提高警惕,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血液粘稠度,以便尽早进行干预。
以上这四种症状是血液变得粘稠后的典型症状表现,也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就医是必要的。
当然,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杜绝血液黏稠还需要从生活方式着手。
生活的便捷让很多人不仅吃的好而且是营养过剩,多油多盐多脂肪的饮食方式都可能让小孩子患上高血压,更何况是食量大于儿童的成人。
当然,你说一日三餐清汤寡面是不是更健康?
未必,如果真是那么吃,生活质量不仅倒退几十年,长期坚持甚至吃出六七十年代的面黄肌瘦。
合理膳食是说我们不仅要吃的多样化,而且要控制油盐的进食量,健康的饮食才能保证健康的身体。

jjybzxw 2024-06-15 17:17
关于网络上流传的“洗血”美容和血液净化治疗,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些治疗方法声称可以通过特殊的处理手段改善美容、排毒、甚至治疗疾病,但实际上,这些做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而且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

专业医生已经对这些治疗方法进行了辟谣,指出这种所谓的血液净化治疗既缺乏医学实验证明其有效性,又不规范,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这些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治疗方法,公众应该保持警惕,避免盲目跟风。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正确的做法是遵循医生的建议,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适当的医疗干预来维护心血管健康。以下是一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建议:

1. 健康饮食:采取低盐、低脂肪、高纤维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加工食品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2. 规律运动:保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和促进血液循环。

3. 控制体重:维持在健康的体重范围内,过重会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应积极戒烟和适度饮酒。

5. 管理压力:学会压力管理和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果出现文中提到的四肢麻木、走路异常、腿部皮肤颜色改变、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公众应该对健康信息保持批判性思维,不轻信未经验证的医疗方法,而是应该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医疗指导来保护自己的健康。


查看完整版本: [-- 此时的你  血液“粘稠” [10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