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4-06-04 06:59 |
高群书,绝对是内地导演数十年演变史中的一个另类“狠人”。 看看他以前拍过的那些电视剧,就知道他路子到底有多野。 1994年,刚从新闻系毕业没几年的他,就亲身走访全国,之后拍摄了一部犯罪题材电视剧。 剧名粗暴直接,就叫《中国大案录》。 几乎把我国建国以来所有大案都拍了一遍。 还以纪录片形式呈现,集数多达100集。 《中国大案录》首炮打响后,高群书底气更足了。 很快,他又连续推出《命案十三宗》和《征服》两部犯罪大剧。 一部成了年度热门,一部成了行业难以逾越的高山。 而《真相》、《打黑风暴》、《中国刑警》、《蜕变》、《权利场》这些剧集,评分也都在8分以上,足见他发挥之稳定。 虽然这些剧普遍不以艺术性见长,制作上也远不如学院派那般考究。 但其由内而外散发的粗粝感,对犯罪的真实刻画,反而给那个年代的观众,带去了不小震撼。 2008年,高群书再做惊人之举。 拍刑侦题材电影《千钧。一发》时,直接请了哈尔滨某派出所民警马国伟出演。 结果还真就被他赌成了。 那股接地气和真实感,再度成为出奇制胜的法宝,豆瓣8.2分足见其非常优秀。 在这些刑侦、犯罪题材之外,高群书也尝试了严肃历史题材《东京审判》,以及谍战片《风声》,都取得了成功。 虽然路子野,但这些电视剧和电影,都奠定了高群书在圈中不可撼动的江湖地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就是内地刑侦、谍战题材电影口碑的保证。 然而近两年来,高群书的作品却接连失手,令人大跌眼镜。 先是去年的谍战片《刀尖》,坐拥张译、黄志忠、郎月婷、沙溢等影星。 却因审核原因遭遇大改,上映版被剪得故事、节奏凌乱,最终票房只有5183万。 接着在今年2月底,高群书又推出缉毒大剧《猎冰》。 一出手,依旧不同寻常。 不仅以2004年内地五大毒枭之首的刘招华制毒、贩毒大案为故事蓝本。 还大胆启用任正非的女儿姚安娜出演女一号。 可惜《千钧。一发》的奇迹没能再度上演,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批评质疑。 随着18集全部播出,评分也一路下跌到4.3分。 电影、电视剧接连惨淡收场。 到了这个关口,高群书也急需用一部好作品来再次证明自己。 到了5月底,他终于信心满满地拿出了一部得意之作——《三叉戟》。 自己最拿手的刑侦题材,还有姜武、黄志忠、郭涛三位老戏骨联袂出演。 让人意外的是,豆瓣一开分,只有5.2,如今又跌到5.1分。 上映7天在几乎没有同期竞争对手的状态下,票房竟然只有2500万。 日均票房甚至还不及已经上映近一个月的《末路狂花钱》和《九龙城寨之围城》。 一位以往擅长拍刑侦和谍战题材的名导,竟接连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怎么说都令人难以置信。 到底《三叉戟》为何会如此失败,影片是否又值得一看,皮哥接下来就为大家来分析一下。 01、 我们前面说过,高群书是新闻系毕业。 虽不是影视科班人员,但这一出身也侧面说明了,他对剧本和故事要求严谨。 他的作品往往出场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又有迹可循,内容扎实有料,真实感较足。 《三叉戟》就是高导最喜欢的故事。 其原著发表于2017年,由金盾文学奖作家吕铮创作。 曾于2020年5月底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搬上荧幕,由刘海波执导,陈建斌、董勇、郝平、何杜娟、王骁等主演。 这部剧也很火。 单是腾讯视频累计播放量就达到7亿,还斩获华鼎奖最佳电视剧、最佳男女主角(陈建斌、胡可)和最佳制片人三项大奖。 剧集表现如此优秀,投资人们自然闻风而动,希望拍成电影再赚一笔。 就如同之前陈思诚监制的电影《三大队》一样,多多少少拿个7亿票房。 原著作者吕铮却有他的坚持。 他把电影版《三叉戟》交给了最会拍刑侦的高群书,希望这个IP到了高群书手里能拍出新意。 影版《三叉戟》,讲的还是三位警察“老炮儿”的故事。 “大背头”崔铁军(黄志忠饰演)、“大棍子”徐国柱(姜武饰演)和 “大喷子”潘江海(郭涛饰演)三人分属警界的经侦、巡警和刑侦三个部门,他们合作多年,情同手足。 在警界摸爬滚打多年,三人立下无数战功,被荣称为“三叉戟”。 然而到了临近退休之年,他们却遇到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300亿的洗钱大案。 且这次“三叉戟”面对的对手,是盘踞其所在地青安市20多年的黑恶势力,且这个集团与三人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黑恶集团的幕后首脑叫做黄有发(金士杰饰演)。 其手下有郑光明和“老鬼”仇建军一文一武两名得力干将。 老鬼控制着青安市的地下秩序,却将徐国柱视为恩人,对徐国柱的为人心服口服,在徐国柱面前毕恭毕敬。 郑光明虽手无缚鸡之力,却非常狡猾。 他一边暗中将崔铁军的儿子崔斌纳入自己麾下,令崔铁军投鼠忌器; 一边又以“老同学”的身份收买潘江海的妻子马晓宣,还频繁给潘江海送钱送物,试图用糖衣炮弹彻底“征服”潘江海。 在郑光明巧施离间计,加上上级领导急欲“迅速结案”的压力之下,“三叉戟”的关系一度走向分崩离析,调查过程也陷入僵局。 但作为警察的职责当前,三人最终还是顶住了压力,齐心合力除奸,一举捣毁了这个金融犯罪集团,也保住了“三叉戟”的金漆招牌。 小说的细致笔法,赋予整个故事曲折的主线、性格鲜明的人物和写实的质感。 如此宏大叙事的作品,用一部电视剧的体量足以呈现作品原貌。 但电影《三叉戟》的片长却只有109分钟,需要像做罐头一样将故事压缩到这109分钟里,这就给编剧和导演出了大难题。 高群书导演偏又是个执着于故事情节的人,并不擅长,也不愿意大刀阔斧地删情节、改故事,只保留重要的主线。 哪里都不舍得删,哪里都想尽量保留,其结果就是哪都讲不好。 情节没有主次之分,叙事也会变得平淡,没了高低起伏。 由于片长的原因,故事的内容就显得极其臃肿,情节密集,节奏极快且过渡生硬。 稍不留神就会错过某个重要的情节,而紧接着后面的情节就会接不上。 皮哥是耐性极好的观众,观影过程中全情投入、聚精会神,方才能看懂每段情节和每处细节,品出电影的优点。 但你不能要求每一位观众都这么沉心静气。 商业电影的基本要求,就是取悦观众,如果是情节都未能弄懂,体验感肯定大打折扣。 整个观影甚至会变得十分煎熬和痛苦。 这就是观众们纷纷到豆瓣上打出低分的最大原因。 02、 再说电影中的人物塑造。 片名叫《三叉戟》,故事自然要围绕崔铁军、徐国柱、潘江海这三人来编排和重点刻画。 按照原著设定,崔铁军心思缜密,是三人中的智囊; 徐国柱侠义心肠,是团队的武力担当; 潘江海能言善道,是团队的开心果和凝合剂。 三人的“属性设定”非常鲜明,本应让观众一眼就能分辨。 但电影却没能做到将他们的性格特点完美呈现出来。 崔铁军的戏份虽然很多,但在调查这起金融大案的整个过程,似乎并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和阻碍。 他的老谋深算和杀伐果断,也就没能体现出来。 徐国柱本就是个张飞型的大老粗,想象中应该是马东锡那样牛高马大的人物。 姜武虽然形象高大,但并没有出众的肌肉线条,形象上就有所欠缺。 加上徐国柱虽是主角之一,正面刻画的戏份却很少。 姜武的表演再卖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令人感到可惜。 再说潘江海。 原著中他的“嘴炮”属性,电影中也没能体现出来。 不知是剧本的原因,还是郭涛本人的气质问题,在片中潘江海的每次出场,都反而让人觉得“话少”,缺少幽默感。 且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甚至比崔铁军还不爱说话。 正是由于这些塑造上的偏差,使得这三人的性格特点没能很好地区分开来,只剩下“老炮儿”的油腻属性。 这样既让观众喜欢不起来,三人在一起时的凝聚力也未能体现。 黄志忠、姜武和郭涛都是好演员,但这糟糕的剧本浪费了他们的表演热情和演技。 邢佳栋饰演的“老鬼”仇建军,是片中性格特点比较突出的角色。 他既有凶狠的一面,也有讲义气、讲原则的另一面,是个集正与邪两面气质于一体的人物。 但限于篇幅,老鬼的戏份也并不多,他的故事既没能展开,最后也死得非常草率。 欧豪饰演的耿小青,是黑道中的后起之秀。 虽是黄有发手下,却不愿屈服,且为人不择手段,本是个狠角色。 欧豪却将其塑造成一个为人处事不讲后果、嚣张跋扈的小流氓。 欧豪出道这么久,扮演的人物众多,什么好资源都能挤上。 但似乎每次表演都很浮夸,这也许与他本人的演技有关。 片中出场的人物极多,像走马灯似的,还都是找董勇、韩庚、包贝尔、斌子、马浴柯等这些明星客串,加起来明星数量多达20位。 除了崔铁军、徐国柱、潘江海、黄有发、郑光明这些主线人物之外,其他人物都只是出来露个脸。 观众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才能记住每个人物及其关系。 正是由于人物众多且每个人物戏份都有限,片中人物的塑造,无奈都只停留在了表面。 本来每个人都有戏,却因受到片长的限制,不得不如走马灯一般匆匆走个过场。 即使最优秀的演员,仅用那点出场时间,也不可能塑造好角色,并给观众留下一些印象。 03、 最令皮哥感到费解的是,本来片长就不够,也许导演是出于商业上的考虑,电影中竟还加入了很多段动作戏。 特别是在高潮部分,崔铁军和徐国柱两人跟耿小青正面PK,打得难分难解。 但在皮哥看来,这些动作戏都是多余,完全起不到为电影增色的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不管是姜武、黄志忠也好,欧豪也罢,都不是动作演员出身。 他们本来就做不了难度较高的武打动作,这就使动作戏的编排都需要为三人的体力考虑。 黄志忠今年55岁,姜武是57岁,两人都是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了,做出来的打斗动作都非常缓慢,且没有力度。 欧豪虽然年轻,体力相对也比较好,却不得不就着两位“老人”来打。 因此做出来的打斗动作都非常难看,让人喜欢不起来。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说真要为电影的卖相考虑,尽量往“动作爽片”的方向上靠。 那电影里除了打斗之外,也必须加点飞车追逐戏、枪战戏,再弄点实景拍摄的爆炸镜头,使高潮部分能够“燃”起来。 但这些观众喜欢的镜头,在电影里又统统没有。 文戏讲不好,动作戏又不给力,人物塑造不够鲜明,总体呈现也亮点不足。 虽聚集了那么多内地影星,出来的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 其实高导完全可以学当年刘伟强和麦兆辉拍《无间道》,把动作戏全砍掉,留出那些宝贵的时间认真讲好故事。 刘伟强曾经透露过,当年在拍摄《无间道》时,高潮部分本来有一场在天台上的打斗戏。 这是港片的常规操作,也是投资商的要求。 但刘伟强、麦兆辉两人都觉得那些打斗戏与影片显现出来的气质不符,经过慎重考虑之后,他们最终修改了剧本,去掉那些动作戏。 没了那些多余的动作,《无间道》整体肃杀、悲情的气质被烘托得恰到好处。 其简练、巧妙、快节奏的故事情节,也始终牢牢牵动着观众的心,令人欲罢不能。 因此《无间道》才能在那个港片没落的年代杀出一条血路,成为至今仍被一再提起的“救市之作”。 相比之下,《三叉戟》确实在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 不仅没能在有限的片长里讲好故事,也没能在人物塑造、情节和镜头处理上取悦观众。 这或许也表明高群书导演在拍摄纯商业电影方面,与市场期待还有一定距离。 04、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还是明显能看到不少高群书的味道。 特别是片中一场抓捕戏。 门一打开,恰好里面在聚众滛乱,开门的女演员裸背出镜。 随着角色身影晃动,裸露的不再只是后背。 就和《刀尖》中的某处画面一样,确实保证了镜头的写实。 放在预告里,也确实引发了不少争议。 不过不同于《刀尖》,这一次,大 尺度画面在正片中得到了保留。 其实小说改编电影一向是“小”往“大”改易,“大”往“小”改难。 就像刘慈欣的《流浪地球》。 其原著不过是一部5万字左右的中篇小说,经郭帆导演之手,却能改编和扩充成规模宏大的三部曲电影。 像《三叉戟》这种宏大叙事的作品,其气质跟黑帮史诗作品《教父》很像,情节曲折,人物关系复杂。 如果要以电影的形式呈现的话,就必须至少2个小时以上的片长,或者干脆拍成三部曲。 才能好好把握每处细节,塑造好重要角色,有条不紊地,完整呈现小说的原貌。 归根结底,高群书这次犯了和拍《刀尖》时一样的错误。 两部电影的原著故事都极为庞大,都是电视剧的内容体量,却要强行压缩在一部电影内。 这必然会导致叙事节奏和剧情表达出现问题。 虽然这次接了个“烫手山芋”,但高群书的野心和胆魄,仍然值得钦佩。 只是下一次,高导,是不是步子别再迈这么大了?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