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4-05-26 08:05 |
虽然,目前乙肝一线治疗药物是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酯(TDF)以及长效干扰素,但人们对这些药物问世的艰辛并不一定了解。所以,小番健康就简单介绍一下,国内外应对慢性乙肝(CHB)的科学研究策略。 慢性乙肝药物发展,有无奈也有心酸,核苷类似物问世是亮点 提起慢性乙肝药物,不得不提到国内第一部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它是国内权威的肝病医学家和药学家共同编制完成。第一部针对慢性乙肝防治,是在2005年12月份,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指南中,明确了治疗目标,而且当时已经开始进行各种核苷类似物(NAs)的临床研究。 乙肝是传染疾病,相比过去针对乙肝的药物是比较缺乏的,就只有那么几种,当然现在核苷类似物都已经朝着低耐药率、强效抑制病毒方向去推陈出新。因此,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增加,小番健康也提醒,在抗病毒药物使用前,应该明确所有的抗病毒药物都有适应症,应该在肝病临床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够滥用,才不会造成严重不良反应。 再谈谈国内首部指南对乙肝治疗的目标。总体上要求最大限度长效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以及肝纤维化,延缓与阻止朝着肝硬化、肝癌进展。指南还重点突出了抗病毒治疗的核心地位,指出只要有条件,符合适应症,就应该进行规范抗病毒。 实际上,在核苷类似物问世前,国内外面对乙肝治疗都是相对无奈的,当时一些药物对人体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不良反应,这也导致乙肝药物研究进入瓶颈。可喜的是,最初的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LAM)问世了,它算是针对乙肝病毒核酸的真正抗病毒药物。特别是拉米夫定起效快,口服很方便,对人体不良反应少而快速用于治疗成人乙肝。 当然,在广泛应用拉米夫定以后,也遇到了一些棘手问题。药物临床研究观察到,慢性乙肝患者在使用拉米夫定的一年之后,容易发生耐药性,体内的乙肝病毒出现变异,导致乙肝病毒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无法再继续强效抑制病毒。这时,随着肝炎再度加重,医药学家也开始持续改进核苷类似物。 耐药发生后,寻求可替换药物,就成为当务之急。所以,继拉米夫定之后的长效干扰素就上市了。总体来看,指南提倡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这是大的前提,对于这一点通过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都是能够做到的。抗病毒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或者阻止肝硬化、肝癌发生。 虽然,拉米夫定后来被医药学证实有着逐年或长期使用下耐药率增高的缺陷,但是,国内外医药学以及指南都肯定了拉米夫定对乙肝抗病毒治疗所作出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