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AI的终局什么样:从微软发布会能看到些什么[3P] --]

武当休闲山庄 -> 数码讨论 -> AI的终局什么样:从微软发布会能看到些什么[3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24-05-22 15:00

当我们从现在往未来看的时候,更容易看到尺度,不太容易看到方向;反之,当我们从未来往回看的时候就更容易看到方向,却不太容易看到尺度。这次我们换个视角从未来回看,这样去看微软的发布会就能看到除了产品特征外的很多东西。在这视角下这发布会很像一次冲锋的号角,这场征战可能耗时十年二十年,最终结果则可能现在的巨头被落下神坛。IBM不也是曾经的霸主么?
一、AI终局什么样
AI终局里人的周边不再是各种应用,而是各种机器人。
有纯软的,有有硬件身体的。
有能移动的,有不能移动的。
形象讲就是把手机打开,一半的应用要归并成一个应用的机器人。读书、新闻、音乐、搜索等不再单独存在了,而是被一个机器人所代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我们认为对于个人,同数字世界的接口便利是第一优先级的,同时我们也认为智能的效能(便利性的驱动力)= 模型的智商x现实的理解纵深。那么这个人与数字世界的接口就注定会归一化。
说具体一点,那就是如果一个智能体知道你的所有信息,并且它足够智慧,那你其实不需要很多分散的产品,你只需要一个助理,它在数字世界代理你的一切。
形式反倒是不关键,不管是语音、文字还是图形用户界面。
二、技术视角下的后续过程
还可以有另外一个视角看待这事。
过去我们的计算结构是底层是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机(包括手机),中间是封装计算网络能力的操作系统,上面是各种应用。
现在相当于在系统上面加入一个智能体。
这个智能体如果立得住,你就不需要关注什么安卓、Windows等,它会变成一个单独的通路,即代表硬件,也代表软件。
结果就是你的手机、电脑等成精了。
这样对于个人就存在两个和数字世界连接的通路。
一个是过去基于图形用户界面和分类查找各种功能信息的体系(现有体系)。
一个是基于自然语言的代理一切的机器人。甚至键盘鼠标在这里都不是必须的了。
先是这两套体系的对决。
在过去智能水平不够后者被一直按在地上摩擦,包括Siri。这产品第一天出现的时候,施密特就惊呼这会对Google产生本质威胁。但智能不够其实也没啥威胁,直到大模型出现,这才让施密特口中的威胁变成现实。
一旦后一种方式真的崛起,那就会产生新的业态。新业态就是指这个机器人越来越通用即是系统也是应用。啥都能干。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只不过是程度不一样了。
不好理解的话可以看下Alexa当年的构思,策略还是它不过从PC开始磕了。

https://www.infoq.cn/article/upo0f0ur8d0pvrd6_xr0

过去是狼来了,现在是真正开始咬人了。智能音箱那个年代我就写过这话题,但现在回看,Siri亚马逊都做过类似的厂商,可从战绩上看,实在是不如微软。
简单总结可以叫:
设备会成精,变成软硬融合的系统型超级应用,而这种超级应用会吞噬过去的独立APP。
三、从终点回看,新业态让竞争战火重燃
如果我们相信上面说的终局和过程,那就会发现没有特殊领域属性的巨头会产生归并。
没有单独的搜索、没有单独的信息流,所有这些都会被折叠到机器人后面。
剩下就是谁折叠谁的问题。
巨头太大了,所以这会有点像国战,可能耗时长久,但底层的方向是注定的。
什么是特殊领域属性呢?
比如做税务的机器人和日常助理就只可能是两个不同的机器人。
比如冰箱和空调再怎么进化也会是独立的机器人。
一般的属性已经不构成定义一个单独品类的能力,比如搜索、比如信息流、比如生产力工具等。
这在过去其实曾经发生过,在APP早期天气也可以是单独的应用,但到后来这类应用几乎全部消失殆尽。但过去机器的智能太差,整合的边界受限。
整合成本过低再加上整合后便利性的提升,最终就是这个局面。
天气数据的提供方仍然在,每个人在它上面整合出自己的应用。
参见:国内的AI大模型们路走偏了吧!
四、再看微软发布会的意义
假如上面的的是真的,那再看微软这发布会意义就很明显:这是让战火重燃的发布会。
很像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渐远,直奔春秋战国了。过去十年的相对平静估计结束了。
发布会的产品可以看成PC机器人化的开始,并且这种机器人化是智能驱动的。
如果这个机器人占据了核心位置,那所有现有的应用大部分必须折叠到它后面。独立露头也就更难了。(大家可以想象微信小程序,而实际大模型驱动的折叠威力更大)
一旦各种应用折叠到它后面,它就可以低成本的把这种能力投射到各种设备上。云端模型驱动的机器人是可以做简单投射的。
搜索这时候的局面会变得有点像天气应用。我们为什么要对着一个框做输入,而不是直接和自己的机器人问呢?
在当年微软靠捆绑打败了网景,但碰到Chrome+Google的时候其实是被击败了。
底层的原因很简单,智能产品竞争,智能高者胜出。
这次微软重来,如果还是这规律,Google的模型要是追不平OpenAI,还真就危险了。
从这个角度看,这其实是一场大整合的开始。大整合必然伴随大硝烟。
从看热闹的角度看。这是有意思的。
过去互联网的激烈竞争在2015年之后一度进入到一种稳定状态,大家都认命了,自己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在国内比如腾讯不再去做电商、百度也不再做外卖,诸如此类。
AI则会打破这种和平局面,这还不是谁的期望的问题而是技术内置的方向。
这次整合过后,曾经的幸存者恐怕不一定会幸存。大家可以自己预测下,谁会最先消失。
如果具体做个分解大概这样:
首先承压的是PC厂商,不要忘记苹果还在这里呢。
其次是纯粹数字的巨头,比如Google。
对亚马逊的电商业务反倒是影响不大,但对云业务就不好说。
竞争的烈度会重新从一个比较平缓的等级,一下子拉高到一个剧烈的程度。
终局的时候,恐怕会诞生比现在还大10倍的巨头,2万亿美金市值乘以10的话是20万亿…
参见:从大模型到Agent会改变的游戏规则
五、国内会怎么样
烈度的原动力其实是智能的程度。
智能的边界就是产品的边界。
国内模型不太好使,反倒是有助于控制竞争烈度。
国内价格战本身还不是生死之战,有点像互看不顺眼,但只是拿偏师磕一下或者骂几句。
赢了固然好,不赢也损失不大。
智能程度一上来,局面就彻底改变。
在低智能的情形下,大家做的是不同的品类,当然竞争烈度容易控制。信息流和搜索虽然竞争同样用户的信息消费时间,但到底还是不一样。外卖和外卖的竞争就不太行。
这就有点像本来大家都在河里取水,你有我也有谁也别独占这条河,现在突然变成需要在井里打水了,井的控制权就会变成兵家必争之地了。
你是信机器人,我也是机器人。参与者不再有退后的空间。
小结
不知道多少人感觉这几年其实热闹程度降低了很多,不像当年一会外卖补贴、一会打车补贴,买手机还要邀请码。热闹与否不是那个人决定的,而是技术红利消耗殆尽,大家就都老实了下来。从这角度AI很像搅局者,让在局里的人消停不得。不过这次应该没那么快,毕竟大模型的能力也没想的那么好,但比较确定的是模型的能力每进一步,这竞争烈度恐怕就会提升一分。

jjybzxw 2024-05-22 19:06
AI的终局,即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很难用一个具体场景来描述它的终局。然而,通过观察像微软这样的科技巨头的动态,我们可以对AI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

微软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之一,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在微软的发布会上,我们通常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更强大的云计算服务:微软Azure是公司的云计算平台,它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和应用程序服务等。随着AI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期待Azure平台将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AI服务,支持更复杂的计算任务和更大的数据处理需求。

2. 智能边缘计算:随着物联网(IoT)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并产生数据。智能边缘计算意味着将AI能力部署到这些设备上,以实现实时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微软可能会展示如何在其平台上实现智能边缘计算,并且提供相应的工具和服务来简化这一过程。

3. 企业级应用:微软在企业软件方面有很强的市场地位,例如Office 365和Dynamics 365。未来的发布会可能会展示如何将AI技术更深入地整合到这些产品中,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和增强用户体验。

4. 人工智能伦理和责任: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确保其安全、可靠和公平使用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问题。微软可能会讨论公司在AI伦理方面的立场和实践,以及如何帮助客户负责任地使用AI。

5. 混合现实和AI:微软的HoloLens是一款混合现实头显,它可以将虚拟物体叠加到现实世界中。结合AI技术,混合现实有望在教育、医疗、设计等领域提供全新的应用体验。

6. 机器学习工具和框架:微软可能会发布新的工具和框架,以帮助开发者更容易地构建和部署AI应用。这可能包括对开源项目的支持,如Microsoft Cognitive Toolkit(CNTK)或其他机器学习库。

7. 自然语言处理和对话式AI:随着语言模型如GPT-3和微软自己的XiaoIce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关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应用演示,以及如何将这些技术集成到聊天机器人、语音助手和其他对话式AI应用中。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微软发布会,我们可以预见AI将在多个领域持续深入发展,为个人和企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然而,AI的终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技术进步、社会需求和伦理法规的变化而不断演化。


查看完整版本: [-- AI的终局什么样:从微软发布会能看到些什么[3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