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突发!广东梅大高速塌方致19死30伤,天灾还是人祸?央视给出答案 [7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突发!广东梅大高速塌方致19死30伤,天灾还是人祸?央视给出答案 [7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厨爹 2024-05-08 15:32


现场画面,触目惊心

恰逢五一假期,出行高峰,道路上车流量密集,危险随时可能发生。

为了错峰出行,即使半夜,还有很多人仍在路上,网传5月1日凌晨,广东梅大高速突然发生塌方,路上车辆对危险的到来没有预期,直接摔进深坑。

多辆车辆同时坠落、碰撞,引发火灾。现场照片显示,火势非常凶猛,火光照亮天空!

其中一名亲历者透露,他行驶到事发路段时,车辆忽然失控、爆胎,一家人都在车上,一身冷汗,下车查看时才发现刚刚经过的路段,已经变成一个四五米深的大坑,他的车辆之所以异常,极有可能是因为路面刚刚开始塌陷。


现场画面

另一名亲历者透露,她亲眼目睹100米以外多辆车辆跌下深坑、爆炸、起火,死亡如此之近,瞬间泪流满面。



事故发生后,群众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辖管事发区域的公安、救援、急救等部门立即组织人力前往现场展开救援工作!



5月1日上午,多家媒体确认,广东梅大高速大埔往福建方向茶阳路段附近,高速公路地面突然发生塌方,涉事车辆共计18辆,波及驾乘人员50余人,其中仅一人死亡!

亲历者描述的细节如此触目惊心,却仅仅一个人死亡?

随后,事故现场照片曝光。高速路面坍塌,形成深坑,十余辆车辆聚集在一起,即使经过一上午的救援工作,还在冒着白烟,经过大火的燃烧,所有的车辆只剩铁架子。

不远处,还有几辆车辆在旁边堆积,也只剩下铁架。



钢铁尚且如此,何况是肉身,难以想象车上的驾乘人员可以安全归来。

与此同时,多名网友留言寻人,其中一名网友,父母和弟弟妹妹目前均处于失联状态。

5月1日12点57分,央视媒体发布消息,称梅大高速坍塌,18辆车辆陷落,涉及49名驾乘人员,目前已经确认19人死亡,30人受伤。

面对如此严重的伤亡情况,网友纷纷指责高速公路施工方和监理方。



但是,官方媒体称,系当地连续强降雨造成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以至于高速路面塌方!

其实这并非梅大高速第一次发生塌方事故,仅仅一年前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故。

2023年4月1日,梅州新闻网曾经报道,梅大高速实行双向管制,原因就是西阳至大埔路段发生塌方!

一高速公路年年发生塌方,这难道全部都是天灾,没有半点人祸吗?


网友晒出全家福寻找失联的家人

即使事因是连续多天暴雨,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在建设之前没有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做过调查吗?

这么多条生命的离世,这么频繁发生塌方,令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令人深思!


jjybzxw 2024-05-08 18:17
广东梅大高速塌方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广东梅大高速塌方事故发生在2024年5月1日凌晨2时10分许,造成19人死亡、30人受伤。目前,事故原因尚未有明确结论,但各方都在积极调查和分析。以下是根据搜索结果得出的一些可能的原因:

地质和气象因素

一些专家初步判断,事故原因可能涉及地质和气象因素。连日的大雨可能是导致土体饱和、山体滑坡的一个原因。此外,梅大高速公路沿途地势陡峻、地势复杂,多为山岭重丘地带,沟壑密布,事发地段一侧傍山,在当时修建期间就多次发生过冒顶、塌方、透水等高风险情况。

设计和施工问题

另一方面,事故也引发了对道路设计、勘察设计、建设施工、运维管理等方面的关注。有业内人士质疑,该地区的路基不实和垫土方法有问题,存在设计问题。此外,有疑似基建专业人士指出,事故路段属于明显的高填方路段,坡脚应设抗滑桩或抗滑挡土墙,回填土质应用石质土或石灰土同时加土工格栅用以加固并增强填土的整体性,但施工单位是否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图施工则有待 考证。

监管和预警机制缺失

事故发生后,社会舆论呼吁加强基础设施的监管力度。有报道称,涉事路段在去年同期已出现过类似的滑坡、坍塌情况,技术上可以实现对塌方的预警、预判,但监管预警机制似乎失灵了。

结论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出广东梅大高速塌方事故的发生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地质和气象因素,设计和施工质量问题,以及监管和预警机制的缺失。目前,广东省政府已经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评估组,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我们期待调查结果能够给出更为准确的答案,并借此机会汲取教训,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carcarcarcar 2024-05-09 10:55
如果是设计问题,其他方面努力也没有用。从源头查起,板子毫不客气打下去,钱花了,产品要有质量保证。


查看完整版本: [-- 突发!广东梅大高速塌方致19死30伤,天灾还是人祸?央视给出答案 [7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