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4-04-03 13:41 |
曹雪芹在文中处处伏笔,尤其重要章节的细节处就更是如此。比如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她眼中所见,几乎每一处都为未来埋下重要伏笔。 读书人常关注黛玉见了贾母后的一系列情节故事,殊不知她一进贾府就有一处非常重要的情节,不但影射自身结局,更是对其他红楼女儿的命运作谶。本文就讲一讲这处伏笔。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三回)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这是林黛玉进到贾母院子里,第一眼所看到的情景。 先是小小的三间厅,再是五间正房。这里的细节要多注意,后面讲林黛玉的潇湘馆是小小的三间房,而薛宝钗的蘅芜苑则是阔朗五间房。此处与后文伏笔呼应,钗黛谁最终成为贾家媳妇一目了然。不提。 除了三间厅,五间房外,最被林黛玉关注的是“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一处伏笔才是关键。 贾母老年人图热闹,平日养一些鸟雀叽叽喳喳的叫起来赏心悦目。有空逗逗鸟雀,也是怡情怡性之事。 但鸟儿在笼中,便注定“不得自由”。 林黛玉此时母亲去世被父亲送给外祖母教养,并不是寄养,而是将黛玉送给贾家收养。 林如海笃定不再续弦娶妻,便没人教养女儿,只得将林黛玉送去交给岳母。 如果林如海不死,会管林黛玉婚嫁。林如海死了,就由贾母负责黛玉的婚姻和人生。 林黛玉此番来到朱门大户的贾家就进入了“红楼”。何为“红楼”?豪门女儿绣楼之意。 俗话说“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林黛玉便算彻底进入贾家这所“樊笼”之中。 林家虽说也是书香门第大家。但彼时不是侯门,只是七品巡盐御史的仕宦之家,规矩和礼仪、排场远远比不得贾母的国公府,即便与当初林家的侯府也要差的多。 林如海开明,林家也不再是高门大户,就像甄士隐家差不多,对女儿的养育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束缚。在家陪伴父亲的林黛玉,实际是“自由”的。 可来到贾家就不同,贾母是荣国公诰命夫人,如今荣国府还是荣国公世袭一等爵的(镇国)将军,连朝廷一品大员见面都要先行礼可以再回礼的勋贵角色。 根据明清宗室爵位对照,一等镇国将军一度要高于功臣勋爵的公、侯、伯和朝廷一品大员。尽管后来有降低也依旧显赫。冷子兴说出实情“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 林黛玉早听母亲说起外祖家与自家不同,此时更是提起小心。“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这便是进入“牢笼”的真实体现,从此要遵循贾府的规矩行事,就像她眼中的那些鸟儿一样,虽然接受着供养,到底没了“自由”可言。 林黛玉是如此,贾府三春和鸳鸯等丫头们,何尝不早都身在牢笼不得去,更奢谈自由? 林黛玉第一眼看见的这些贾府笼中雀,实际便彰显了她和众女儿的未来人生和命运一如这些鸟儿,再无自由不说还要“听天由命”。 而细看贾母房檐下养着的鸟儿,作者单单只提到鹦鹉和画眉,显然是在进一步将之与林黛玉联系起来。 鹦鹉,就是鹦哥,贾母赐给林黛玉的丫头就叫鹦鹉,也就是鹦哥。后来被黛玉改名为紫鹃。 紫鹃是贾母的二等丫头,送去照顾林黛玉,便成为黛玉的象征。她尽管改名叫紫鹃实际还是鹦鹉。 所以,不久后当林黛玉住进潇湘馆时,她也在廊檐下面养了一只鹦鹉,就应该是贾母房檐下的一只。
(第三十五回)林黛玉一面想,一面只管走,不防廊上的鹦哥见林黛玉来了,嘎的一声扑了下来,倒吓了一跳,因说道:“作死的,又扇了我一头灰。”那鹦哥仍飞上架去,便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黛玉便止住步,以手扣架道:“添了食水不曾?”那鹦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林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接着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林黛玉的鹦鹉不但会说话,更是会背诵《葬花吟》。看似聪慧实际代表了黛玉的孤独和寂寞。只有长久相伴,才能让鹦鹉如此聪慧。而紫鹃别称就是“慧”。 作者由这只鹦鹉及紫鹃再及黛玉,交代出林黛玉当时在贾府的真实处境,就像那被拴住脚,只得嗟叹的鹦鹉一样“自怜自艾”。 黛玉的心事也着重体现在《葬花吟》上。鹦鹉背诵的这几句《葬花吟》句子,凸显的就是黛玉之死。 林黛玉对自身境况早有醒悟,她对与宝玉的感情也并没有那么看好。《葬花吟》便是林黛玉矛盾的悲吟: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诗中的花与鸟都是林黛玉的象征。她希望自己像鸟儿那样生出翅膀,自由飞到天尽头,摆脱无法掌控的人生和命运,哪怕是身死。但又忐忑于远方没有“埋骨”之处,才自建花冢埋葬“自身”。 皆因那个时代的林黛玉,留下就是嫁给贾宝玉,离去肯定要外嫁他人。黛玉的矛盾可谓现实的残酷。 鹦鹉便是那只“鸟”,与埋葬的“花”代表了黛玉当时的两种心境:对自由向往和对宝玉之情的眷恋。 未来是悲观的,期望是渺茫的。而那份渺茫的期望,便源于宝玉对她的感情,可以借由“画眉”体现出来。 画眉,不同于鹦鹉借由紫鹃伏笔,而是直接从“黛”字入手,引出宝黛之情。
(第三回)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画眉是最早产生于战国的化妆方式。 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 汉代《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眉若远山、春山”便是将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之色状,既像远山之景,又有春山之色。便是林黛玉的罥烟眉类似了。 黛色,实际便是绿到极致而生出的青黑色。 到了宋朝,晏几道《六么令》形容的更是美:“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画的“翠眉”就是“黛眉”。 待到《米庄台记》又记载:“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 古人夫妻恩爱,便会借由“画眉之乐”体现。 《汉书·张敞传》:“(张敞)常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画眉妩。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 画眉隐喻的是宝黛姻缘和爱情的美好,以及不能眷属的悲剧。 画眉之墨为黛,则进一步以“颦颦”画出林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神仙风姿,与西施的典故有了关联。 西施日后入吴宫为王妃,也是潇湘妃子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为昭君出塞典故的原因。 当然,画眉实际是一只鸟儿,因其眼圈白色,并向后延伸成眉纹,细长如画,故名画眉。便还是着重凸显黛玉入得笼中成为鸟儿的现实。 欧阳修有诗《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人借物咏志,以画眉鸟表达出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和心情,恰是林黛玉的真实心境。 更有意思的是,画眉鸟因叫声优美,惹人喜爱,是中国远销海外的珍禽之一。 而鹦鹉尽管四川以南也有野生,但大体还要推向东南亚和海外品种。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林黛玉最终与贾探春效仿潇湘妃子二女同嫁,又如王昭君一样远嫁异国为王妃。目的地就是如今东南亚以西的西海沿子一带。薛宝琴讲述的真真国女儿作诗是重要伏笔。 林黛玉初来贾府所见贾母房下的各色鸟笼代表红楼女儿的不自由。画眉和鹦鹉的出现,结合《葬花吟》诗,可知林黛玉最终还是化作“鸟儿”去了天尽头,在那边埋骨他乡。 可见作者对林黛玉的最终结局隐喻之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