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印度月船4号上马:两发火箭发射两个装置,两个阶段完成月壤取样 [12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印度月船4号上马:两发火箭发射两个装置,两个阶段完成月壤取样 [12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厨爹 2024-03-19 17:58

  印度“月船3号”在去年8月和9月执行的探测器着陆月球的探月计划取得成功,让印度航天人信心倍增,“月船4号”已经上马了!

  

  来自《今日印度》3月7日的消息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对月船4号的探月计划进行了调整,新计划宣布使用两发运载火箭发射两个装置,分两个阶段执行从月球运送土壤样本回地球的任务。

  

  从任务目标上来看,印度月船4号的任务和我国的嫦娥五号基本一致,都是到月球表面取样返回地球。方式基本都是将一个装置运送到月球表面,收集月壤后,再将其从着陆舱弹射重新进入轨道,与返回装置对接,返回地球轨道,土壤样本将通过返回舱降落到地球表面回收。

  

  这一过程看起来并不复杂,而且我国已经取得成功,今年4月份即将发射的嫦娥六号主体任务基本也是完成同样的操作。

  

  但是这也并不是容易做成的,因为其操作中很多细节的要求都非常精密,比如着陆舱与推进舱的分离,上升器与推进舱的对接,推进舱与返返回器的分离等都需要高度的精确性和技术实力,都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而且必须确保 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由于印度月船4号的探月计划是使用两艘运载火箭发射两个装置,所以其在细节上与我国的嫦娥五号和六号又不一样。印度用两发火箭应该是考虑到目前印度的火箭发射能力不足而采取的方法,两发火箭的分工是前一发火箭将月船4号的探测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的组合器发射到月球轨道,这一部分的重量高达5.2吨。

  

  另一发是将月船4号的返回推进装置送到月球轨道,包括再入和转移器,重量大约为1.527吨,它的目的是在上升器完成挖取月壤工作后转回到返回器上,需要两者对接,将装有月壤的返回舱送回月球。

  

  两个装置的重量多达7.727吨,近8吨重的两个装置共同完成月壤取样返回任务,不过,这两个装置虽然很重,但加起来仍然不及我国嫦娥五号8.2吨的重量。

  

  月壤取样返回的任务不仅对月球软着陆是一种考验,对上升器完成任务也有很大的考验,但更考验的是其航天器的空间对接能力了,目前来看,印度在这方面的技术还是空白,所以印度需要在外太空进行多次对接试验才能进行。

  

  再者,“月船4号”是要将月壤样本带回地球,那么携带有月壤样本的返回舱就需要穿越大气层回到地球表面,这一步骤同样充满了挑战,因为返回舱需要在穿过地球大气层时承受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同时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月船4号”任务原本定于2026年实施,但最新计划实施时间是到2027年,也就是说4年之后执行月船4号任务,在4年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对印度航天人的挑战无疑是很大的。

  

  月壤取样返回任务就像是航天大国必须经历的一项航天技术挑战,迄今为止的完成者只有中美俄,印度和日本或将角逐第四名。

  

  而在科研方面,月球土壤样本可以提供关于月球地质、矿物成分以及可能存在的资源等方面的宝贵信息,是外星球及太阳系探索所需要的宝贵物质。


jjybzxw 2024-03-19 18:22

根据《今日印度》3月7日的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对月船4号的探月计划进行了调整。新的计划是使用两发运载火箭发射两个装置,分两个阶段执行从月球运送土壤样本回地球的任务。

第一个阶段,前一发火箭将月船4号的探测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的组合器发射到月球轨道,这一部分的重量高达5.2吨。另一个阶段是将月船4号的返回推进装置送到月球轨道,包括再入和转移器,重量大约为1.527吨。它的目的是在上升器完成挖取月壤工作后转回到返回器上,需要两者对接,将装有月壤的返回舱送回月球。

月壤取样返回的任务不仅对月球软着陆是一种考验,对上升器完成任务也有很大的考验,但更考验的是其航天器的空间对接能力。目前来看,印度在这方面的技术还是空白,所以印度需要在外太空进行多次对接试验才能进行。

总之,印度月船4号探月计划是一项复杂而精密的任务,需要精确的技术和操作。我们祝愿印度的探月计划取得成功,为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做出贡献。

印度的月船4号探月计划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报道,印度计划使用两发运载火箭发射两个装置,分两个阶段执行从月球运送土壤样本回地球的任务。这一计划的目标与中国的嫦娥五号和六号相似,都是到月球表面取样返回地球。然而,具体的细节和操作步骤可能有所不同。


查看完整版本: [-- 印度月船4号上马:两发火箭发射两个装置,两个阶段完成月壤取样 [12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