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4-03-08 13:51 |
1958年,河北怀来的公社社员们,正在吃“大锅饭” 上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十年”。那个年代的老百姓,吃穿住行,达到了什么水平呢? 由于物资匮乏,50年代买东西要凭票:买大米要粮票,买猪肉要肉票,买布做衣服要布票,买单车要自行车票…… 粮票、布票这些票证,都是按人头分配的。普通人,一个月可分到30斤粮票;重体力劳动者,可分到37斤粮票。如果没有票,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1951年,河北定县,农民认真读书,扫除文盲 50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是高档商品,只有城里人才买得起,乡村的人要到80年代才有条件购买。 下面,一起来看一下,真实的50年代,是什么生活水平? 1954年,河北唐山,一个小女孩在春节期间,终于第一次穿上新衣服。 50年代的中国,轿车还极为罕见,照片中是保定的东风桥加油站。 1954年,河北晋县的农民,正在以各种民俗活动欢度春节。 50年代已经出现百货商店了,照片中的是石家庄的桥西百货公司。 1959年,唐山的一家钢铁厂,工人们正在辛苦地劳动。 50年代,怀柔县还不属于北京,而是属于河北省。怀柔水库的夜晚,灯火通明。 50年代还没有手机,电话也尚未普及,照片中是当时的电话交换台。 1951年,河北定县的农民,积极学习识字,参加扫盲活动。 1955年,河北保定,正在进行公私合营签名仪式。 1951年,河北定州的青年农民,从邮递员手中拿到报纸,认真地学习起来。 以上就是摄影师镜头中,50年代中国百姓的吃穿住行风貌。如今,七十年过去了,当年一穷二白的样子,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都是摩天大楼,私家车、高级电脑、智能手机,早已进入寻常人家,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