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4-02-19 11:48 |
相信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知识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不过在古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古人没有精密的观察仪器,也没有现代物理学中对于地球引力的认知,因此,“天圆地方”的思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放在整个太阳系中,地球不是最大的球体,但和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相比,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圆球。地球的半径足足有6371公里,我们都知道站得高,看得远,离得远也同样能够看到更大的范围。就像现在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三的乘组肯定能够看到更多的地球圆形弧度,因为他们站得够高,离得够远。 不过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去到太空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小编这里也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来认识一个圆圆的地球。 地球是圆的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它对于地球有着许多重要的作用。比如月球能够影响地球的潮汐,而且还能够帮助地球挡住一些过境的流星。不过,我们还可以借助月球来观察地球的形状。 古希腊人亚里士多德一直对地球的形状非常感兴趣,他开展了很多观察实验。他注意到,在出现月食的时候,地球的影子就会投射到月亮上。而且通过多次观察,都可以看到地球投射的影子是统一的椭圆形阴影。因此地球的影子就依靠自身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就是关于地球呈现球形形状的一个重要线索。 除了依靠天体之间的投影进行佐证。如果你不是一个天文学家,你也可以通过在地面的一些细心观察得出地球是圆形的这个结论。如果你居住在港口旁边,或者只是在海滩上漫步,当你望向大海的时候,你会发现从远处向你驶来的船似乎是从海水里面慢慢浮现出来的。 如果地球是一个平面的话,那么你看到的船只只会随着距离的接近由小变大,而不是先看到船只的一部分,再逐渐看到船只的整体。因为你望向的海天交界处,其实是地球边缘弧形向下弯曲的地方。当船只沿着弧形边缘向你驶来的时候,你才会感觉到它似乎是从水中冒出来的一样。 如果说海边离你太远,我们可以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蚂蚁和橘子来举个例子。想象一下,一只蚂蚁沿着橘子的表面行走,进入你的视野。如果你从"正面 "看向橘子,你会看到蚂蚁的身体从 橘子的边缘慢慢出现,这正是由于橘子也像地球一样,不是平面的,而是具有一定弧度的。 如果你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让蚂蚁沿着桌面向你走来,你会发现你能够一直看到蚂蚁由远及近,而不是像它在橘子表面爬行的时候会浮现出来。 当我们站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时,我们尽力望向远方的地平面,直到我们看不见了为止,然后你再通过一个双筒望远镜向远处看,尽力看得更远。接下来,你可以爬上离你最近的一棵树,当然是越高越好,然后通过双筒望远镜看向远方。此时,你会发现,你站得越高,你就看得越远。 当然,有些人会认为是因为地面上的障碍物阻碍了我们,比如说在地面上的房屋或其他树木阻挡了我们的视线,而往上攀爬我们就有了更为清晰的视野,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即使你站在一个前方没有任何障碍物的草原上往前看时,你也会发觉,当你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也会比站在地面上看得更远。这种现象同样也是由于地球是圆的而发生的。 在过去60多年的太空探索中,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许多卫星、探测器并且还成功地载人登上了太空。他们在远离地球的太空中拍摄了许多地球的照片,从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这就是地球是圆形的最好、也是最为直接的证明。 什么时候才能够看见完整的地球 前面有提到过,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当我们站在地面的时候,我们最多只能看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当我们站在一栋高层建筑中,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因此,按照这样的推理方式来说,只要我们站得足够高,我们就能够看见更多的地球边缘,更接近于看见整个完整的地球。 那么这个高度究竟需要有多高呢?平时我们乘坐飞机飞行时,我们能够看见脚下的山峰和大地,依然是四四方方的一个平整的地形。飞机的飞行高度大约为7000-12000米,在这样的高度,我们仍然无法看到地球清晰的圆弧形边缘。 这还是因为地球实在太大了,对于一个半径有着6000多公里的球体而言,在它上空1万米的飞机就像贴在地球表面一样,无法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飞机几乎是和地球融为一体的,无法看清地球的全貌。 那么在太空中的航天员看见的地球又是什么样子呢?国际空间站到地球的距离超过了1000公里,航天员从舷窗中望出去,就能够看到较大的地球边缘的弧线。有美国的航天员曾经在太空日记中记录到,他每次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表面大约有2000多公里那么宽,这样的宽度足以让他们看清地球的弧线了。 结语: 我们此前认为地球是一块平整没有弧度的地块,归根结底是由于地球太大,而我们人类太过于渺小。而且,此前我们没有办法离开脚下的土地,就算登上最高的山峰,也无法看到地球边缘的弧线,才有此错觉。 这就像是在大象身体上爬行的蚂蚁,对它们而言,它们永远也无法得知大象的全貌,它能看到的仅仅有自己目光所及的那一小块地盘而已。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打破认知的桎梏,相信在未来,深邃的太空还会有更多的惊喜等待着我们的发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