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4-02-15 10:57 |
《红楼梦》原不叫这个名字,最早称《金陵十二钗》,后改名为《石头记》,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风月宝鉴》,这个名字是将这部书有两面,一面为正照风月宝鉴,一面为反照风月宝鉴。 小说结构也遵从这一构思,前五十四回一片繁华富贵,是为正照,五十四回还热闹过元宵呢,第五十五回回目就有了肃杀之气:“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开篇就说凤姐流产了,也是变相说荣国府长房绝了后了。可以说整部《红楼梦》,处处都是正反两面的体现。 小说最重要的两大女主角林黛玉和薛宝钗,同样构成一组风月鉴。从文字表面看,二人都是大家闺秀,知礼守循、高贵自尊。但二人行事迥异,二人做人标准大相径庭。从二人根子上的出身讲,一个是世袭列侯、书香之族熏陶出来的才女,一个是商贾之家刻在骨髓里的凡事先从利益得失考虑的心机深厚之女。 小说一开篇,薛家就因为薛蟠欺男霸女打死人而臭名昭著了,薛家连金陵都不住了,举家搬进京城,却不在自家居住,而是寄居亲戚家,而且住下就不走了。这个举动,证明薛家事实上已经败了,而薛家唯一的继承人薛蟠是个惹祸精,薛姨妈、薛宝钗是没有办法出门见人的女流,这样的薛家已经立不起门楣了,寄居在荣国府,为的是大树底下能借的一点荫处庇佑。 薛家进了荣国府,存在感那叫刷的一个勤快,先抛出一个金玉良缘说,如果能和贾府联姻,这颗大树的阴凉才算是结结实实地乘上了,处在危机之中的薛家如此做到也可以理解,毕竟求生欲是人的本能,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薛家的薛姨妈和薛宝钗可是没少给贾母宝玉黛玉添堵。 双方斗法你来我往不消细说,总之,只要贾母活着,这位荣国府的象征就是一言九鼎、不容挑衅的,王夫人先是拉贵妃元春企图做成赐婚宝玉宝钗,却被贾母以清虚观打醮化为无形,后又企图以换掉黛玉的医生造成一副其病无法治愈最终破产。于是金玉一派采用拖字战术,只要老太太归了西,黛玉自然失去了靠山,那时王夫人就说啥是啥了。 同样,贾母为了大局,同样采取拖字战术,这里的拖,是赌宝钗的年龄拖不起,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抄检大观园时,黛玉已经十七岁,宝玉十八岁,而薛宝钗是二十岁了,这在那个社会,已是大龄剩女。 抄检大观园的第二天,宝钗搬出大观园,几乎是同时,薛宝琴也离开了贾母,当初宝钗进府,用一只金锁大张旗鼓造金玉良缘的舆论,宝琴进府时,更是轰动一时,但薛家搬走,姊妹二人离开荣国府,却都是静悄悄,尤其是宝琴的离开,如果不对照细看前后文,几乎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离开的。 显然,薛家这个时候是真急了,宝钗已是大龄,绑定了荣国府却无法落定婚事,宝琴进京就为完婚而来,可是在贾府一住好几年,人家梅翰林家连个话也没有,于是,这时的宝钗心中的怨气再也掩藏不住。 《红楼梦》七十七回,凤姐的病情略有好转,需要人参配丸药慢慢调理,王夫人找遍了荣国府,找不出一根像样的人参出来,只有贾母那里有一大包指头粗的上好的人参,医生看过说年头太久远已经没有药力了,王夫人一筹莫展只好准备去市面上买二两来,这时宝钗说自己家铺子和参行有贸易往来,这事就交给铺子里办吧,然后对王夫人说: “这东西虽然值钱,究竟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 这个讽刺的“珍藏密敛”是说有好东西压箱子底,舍不得拿出来用,这种行为是没见过世面。这是骂谁呢?当然是把人参藏了几十年都朽糟掉了的贾母啊。宝钗这么糟蹋贾母,其实就是恨她,如果不是这个老太太,能将她拖成老姑娘嘛,因为她活得太久了,耽误了她的好姻缘。 贾母可是堂堂国公一品诰命夫人,整个贾府尊为老祖宗的人,就算在四王八公这个大范围内,也是一座丰碑的存在,她过生日,王府太妃、少妃都要来祝寿的,就连皇帝赐礼,贾母那都是独一份。 宝钗这话何其不知天高地厚,何其毒!别说是骂贾母,说话随便不尊重些,都是少家教,现在可好了,敢这样大喇喇地骂国公夫人,看看薛家的家风教育,薛宝钗和她的混蛋哥哥薛蟠有什么不同!这兄妹俩,确是薛家结出的两只恶瓜。 黛玉亡逝后,薛宝钗虽如愿以偿成了荣国府的少奶奶,也不过是徒有其名,宝玉出家,她事实上成为弃妇,最后贫囧而死,连和李纨比,都相差甚远,就这份刻薄,可见曹雪芹对其的定位和惩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