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4-02-05 13:27 |
史前时代,恐龙是自然界当之无愧的霸主,统治时间长达1.7亿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其他物种都活在它们的阴影之下,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灾难,改变了地球的生态格局。 大约在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降临地球,终结了恐龙的辉煌时代。也正因为如此,哺乳动物才有了崛起的机会。如果恐龙持续统治地球,人类还会有崛起的机会吗?
恐龙和早期哺乳动物
恐龙起源于距今2.4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由爬行槽齿类动物进化而来,这类动物也是所有鸟类和鳄类的祖先。 最初的恐龙体型非常小,和狗差不多,它们有着长尾巴,依靠后肢行走,主要生存在近水的平原和森林地带。 哺乳动物祖先比恐龙出现稍晚一些,最早的哺乳动物是大约生存在2.25亿年前隐王兽。它们的体型比恐龙祖先更小,身长只有十几厘米。 三叠纪末期,地球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很多动植物都在这次灾难中灭绝,自然界的生物迎来了一次大洗牌。 当时陆地上霸主劳氏鳄科类生物也在灾难中灭绝,幸存下来的恐龙迅速占据了生态位。之后了几千万年的进化中,恐龙的体型迅速增大,种群不断繁衍,最终成为了自然界的霸主。 哺乳动物出现时间比恐龙晚,体型也不占优势,无力和恐龙竞争,没有抓住这次机会,之后便一直被恐龙压制了上亿年之久。 恐龙称霸的时代,哺乳动物只能小心翼翼地在恐龙主导的生态夹缝中生存。它们昼伏夜出,擅长爬树,以小虫子和草为食,体型一直没有得到进化,多数体长只有十几厘米。 正所谓“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哺乳动物们只能夜间活动,由此进化出了夜视能力和恒温体制。 为了维持体温,又进化出了异形齿,以高效咀嚼食物,摄入能量。在恐龙称霸的时代,这样的机制算不上优势,但当灾难发生时,这种机制就有了一展拳脚的机会。
哺乳动物的崛起
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一颗直径大约10公里的小行星,陨落在了北美尤卡坦半岛。撞击造成了剧烈的爆炸,掀起的尘埃遮蔽了阳光,还带来了一系列自然灾害。 陨石撞击团灭了恐龙家族,也带走了2/3的哺乳动物物种。但幸存下来的哺乳动物抓住了机会,在不断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了生态主导位。恒温体质帮助它们抵御住了暂时失去阳光的低温时期,夜视能力帮助它们在黑暗中也能找寻食物。 大约在5600万年之前,地球上短暂出现过一段高温时期,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了5—8℃,这一时期,地球气候温暖,森林密布,低纬度植物向高纬度地区扩张,即使是在如今寒冷的阿拉斯加,也长出了热带才有的棕榈树。 最早的灵长类动物“阿喀琉斯基猴”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诞生。它们是所有灵长类的祖先,体长约为7cm,体重约20--30g,生活在树林间,擅长奔跑跳跃,身上已经有了类人猿特征。 因为它们的脚后跟很短,脚骨很宽,不擅长攀爬,和在脚后跟同样有弱点的战神阿喀琉斯相似,因此得名“阿喀琉斯基猴“。 大约在5500万年前,诞生于亚洲的“阿喀琉斯基猴”开始向各大洲扩散。4000万年前,除了非洲外,其他大洲的类人猿都由于环境变化而灭绝。 2000年前,一部分类人猿的尾巴退化。600万年前,人类祖先和其他灵长类分道扬镳,人类走上了独立演化的道路。
恐龙没有灭绝会怎样
如果恐龙未灭绝,种群一直延续的话,人类还有机会吗?其实,人类进化出高等智慧,建立文明,本就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 恐龙主宰的时代,哺乳动物只能栖居在树林,洞穴之中,只敢在夜晚出现,无力和恐龙争抢生存空间。恐龙灭绝以后,哺乳动物才有了在阳光下的平原奔跑的机会。 人类的祖先便是在哺乳动物主宰自然后诞生的,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早期的类人猿逐渐学会了使用工具,用火烹制熟肉,开启了大脑的进化,进而诞生出了文明。 如果恐龙没有灭绝,哺乳动物必然会朝着其他方向演化,说不定现在依然还过着昼伏夜出,吃草和小虫子的生活,大型哺乳动物和类人猿也不会有机会出现。 如果恐龙没有灭绝,是否可能诞生出智慧呢?生物不管是朝着何种方向进化,其主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取得生存优势。 恐龙时代,地球的生存条件比如今要好得多,气候温暖湿润,水草丰茂,不管是食草恐龙还是食肉恐龙,都能寻找到足够的食物。 为了取得生存优势,食草恐龙朝着体型庞大的方向进化,以此保证有力量对抗捕食者。食肉恐龙则朝着捕食高效,更具战斗力的方向进化。 进化特性本就是随机的,只有有利的基因特性才能被大自然保留。不管是食草还是食肉恐龙,都没有进化出智慧的动力和条件,因为比起智慧,它们原本的特性更能在生存竞争中取得优势。
结尾
生物进化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食物充足的情况下,恐龙完全没有必要依靠智慧便可以碾压其他物种,当灾难来临,气候剧变时,恐龙来不及做出改变便灭绝了。如果没有那颗小行星,人类也恐怕不会有机会出现。 其实,整个恐龙种群也并非完全灭绝了,有小部分的恐龙在灾难之后,朝着小体型,恒温体质的方向进化,最后成为了鸟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