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4-02-04 07:28 |
中国硬菜第一城,到底有多会整活? 在哈尔滨,除了过硬的技术,“硬核”这个词几乎贯穿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尤其是美食,几乎所有第一次来到哈尔滨的人,都会被震撼:堪称“肉山”的红肠、熏鸡;比脸大上几圈、密密实实满是坚果的大列巴;以及那震撼南方菜量,堪比脸盆的得莫利炖鱼……“硬”,当然是哈尔滨美食的最大特点。这一道道分量十足,能把人活活“香迷糊”的硬菜,把提供热量的功用发挥到极致。
哈尔滨红肠。摄影 / 苏云鹏 不过,硬核、粗犷和量大,可远远不能概括哈尔滨美食。最近,“尔滨”为了南方游客搞的花样,让许多本地土著都直接惊叹:整的那些花活,早一个月前在哈尔滨都没见过!最出圈的莫过于冻梨“刺身”了——这种原本整个嘬着吃的平民小吃,被整整齐齐地切片摆盘,甚至还更开发出了冻梨咖啡、冻梨调酒等恐怕是连张作霖大帅都未曾得见的奇景,连豆腐脑都开始有加糖的选项,让人不免感叹东北老铁们的活络大脑与柔软身段。
上图:冻梨刺身。图 / 视觉中国 下图:冻梨咖啡。摄影 / 哈埠咖啡 不过话又说回来,花活归花活儿,真正打动无数人的,还是哈尔滨此地贯穿已久的亲切、廉价且朴实的饮食文化。这点尤其体现在被无数年轻人称赞的早市文化上——每天清晨,露天街道上,热乎乎的锅里炖着香甜黏腻的烀苞米,蒸汽腾腾的锅里有粘豆包,现炸的油炸糕更是油脂与碳水的狂欢……花个位数的钱就能享受到早餐自由,甚至即便不消费,热情的大爷大娘也会把食材硬塞到你手里。
哈尔滨早市。图 / 视觉中国 而到了小餐馆,更是会感受到一种食物的原初朴素与满足——在哈尔滨零下20℃的冬夜里,没有什么是比吃顿热乎的更能提升幸福感的了。掀开笨重的军绿色挡风门帘,擦掉眼镜上的哈气,一刹那间,你便从一片肃杀,穿越到一派热烈之中。 在这样的饭馆里吃饭,气氛是热烈欢腾的,美食是迷糊醉人的,尤其是那一道最能代表哈尔滨美食的锅包肉。纵使如今锅包肉早已风靡全国,并随之产生了各种流派,但作为此菜的发源地,哈尔滨依旧享有锅包肉江湖最重的话语权。首先肉要炸的酥脆,咬下去必须有“嘎嘣”一声响,烹汁的酸度必须够猛,要“窜鼻子”才像样。
锅包肉。摄影 / 周小默吃不胖 不同馆子里的锅包肉定价不同,丰俭由人:20多块一盘的只能多吃粉面子,40多一盘的则是又厚又大的肉片,哈尔滨人往往对此心照不宣——但绝对不会是68一盘忽悠外地人的价格! 从动辄人均近200元的地道俄餐,到琳琅满目、让人感叹“心有余而胃不足”的熟食专柜,再到10块钱管饱的自助盒饭(甚至还有肉!),哈尔滨美食涵盖了价格的方方面面。在美食的丰富多样性上,也实在难以一一说清:白山黑水间原有的满族风味,闯关东带来的重盐赤油鲁味,咸甜交响的俄式风味,共同造就了如今的哈尔滨味道——有杀猪菜和铁锅炖的豪迈大气,也有中西交融的独特风情。这都是哈尔滨得以被认可的硬实力的来源。
哈尔滨俄餐。摄影 / 张松涛 每当人们觉得哈尔滨已经足够努力的时候,哈尔滨却又总能整出些新活来,就连本地人都对自己朝夕相处的家乡感到日渐陌生。透过这些堪称“离谱”的行为,尔滨的大火绝非无迹可寻:她既有自然的冰雪宠爱,更有着暖心的无私付出,这是从南方,以及更多地区云集而来的游客,在严寒冬日所能感受到最热的真情。 一半实力、一半真诚的尔滨,值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