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4-01-30 12:01 |
侏罗纪时代让现代人心驰神往,当年地球霸主恐龙如何灭绝,也一直被现代地球上新的主人研究。 多年来各种观点和假说层出不穷,就在2020年,其中一个灭绝假说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小行星撞击成为进一步明确的说法
最新研究是在2020年6月公开的,研究内容和多年来小行星撞击带来的灾难性事件一致。 先是小行星掉落撞击在了现今墨西哥海岸一带,爆炸形成的气体尘埃漫天蔽日,遮挡了天空至少几十年的时间。 接下来地球迎来了漫长的冬季,先是有大批恐龙直接死在了爆炸中。侥幸存活下来的恐龙也因为适应不了恶劣的气候最终灭绝。 撞击导致的灾难性后果,多年来围绕其研究的结论是趋于一致的。不同的地方在于,灾难发生的具体区域以及持续的过程等有差异。 如今,原来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是因为全新的研究中科学家有了更多新的发现。比如新的研究中,科学家利用计算机建立了撞击后的地球模型,进一步推算出了撞击对恐龙栖息地的破坏数值。 而此前的相关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地球地层中某些元素的异常。撞击假说是上世纪80年代,一位叫阿尔沃茨的美国科学家提出来的,因为他研究发现白垩纪末期的地层中,其中一种叫铱的元素比较异常。 该元素地球上不存在,那就只能是靠着陨石撞击等情况来到地球上的。凭借这一点,撞击假说由此有了理论基础。 到2022年的时候,相关的科研人员,对此前的多种研究又进行了新的汇总分析。最终,由12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再次确认了撞击观点的可能性。 科学家分析了过去20多年发现的证据,进一步推断出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撞击程度,比当代广岛的核爆大了10亿倍。 因为彼时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直径超过了15公里,撞击后产生的坑洞比现代喜马拉雅山的高度还要深。由此,直接导致地球的环境发生了逆转。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在撞击观点之外,还有火山喷发引发灾难性后果的观点。而最新的研究则显示,撞击和地球上超级火山的喷发应该发生在同一时期。 一些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击和火山喷发形成了叠加效应,进而共同对恐龙展开了“围剿”。 还有一些观点则认为,火山喷发的规模虽然很大,但是其产生的影响相对短暂,并不能导致地球上的生物在短时间内快速而大量的灭绝。 也因此,最新研究的科学家们认为,只有小行星撞击,才能形成快速而又有持续性的破坏力。 科学家相信,全新的研究会让科学界对于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达成共识,未来这个话题将不再具有争议。 除了撞击观点再次经过确认外,近年来全新的研究也显示,假设当年那颗小行星是撞击在其他地区的,恐龙和同时期的生物,或许并不会大规模灭绝。
撞击地点和角度很关键
这项研究的推动者,是伦敦帝国大学的柯林斯。他在此前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区域和角度异常关键,哪怕稍微出现点偏离,恐龙的命运就要被改写了。 在柯林斯看来,巧合的撞击地点和小行星的撞击角度,对恐龙形成了一场绝对无法改变的灾难风暴。现在我们都知道,撞击地点就在墨西哥的东海岸地区。 柯林斯表示,小行星撞击的希克苏鲁伯地区,岩层融化后导致硫化物直接喷射到了数千米高空,这一后果相当严重,导致地球在此后的几十年内几乎不见太阳。 但是,如果小行星彼时落到了大海里,比如大西洋或者太平洋某处,海水的作用,会使得地底岩层融化的程度降低,硫化物产生的规模也不会那么多,最终产生的气体也不会遮住太阳。 这样一来,即便在撞击期间造成了大批恐龙死去,但撞击后由于地球的残破生态还在维持,所以其他恐龙和生物还是有可能活下来的。 除了撞击的地区外,小行星俯冲撞击的角度也是重中之重。柯林斯研究发现,小行星撞击的角度在45°到60°之间。 这个角度的倾斜状态,在撞击地面后恰恰有利于岩石层中碎屑的气化,同时融化的岩浆和硫化物也会更猛烈的喷射出来。 如果撞击角度小于45°甚至更小,小行星与地面接触后,会在强大惯性力的基础下往前溜滑,而不是更深的砸向地表深处。这样一来,产生的岩浆和硫化物就会减少很多。 同样,如果撞击的角度大于60°或者是直角,小行星会更深的镶嵌进地球内部,地下的岩浆和硫化物,也不太容易被喷射出来。 所以在柯林斯等研究者看来,撞击的地点和撞击的角度,对于生物来说处处都是致命的。这等于表明,上帝不打算让恐龙活了,就是要把它们彻底从地球上抹除。 显而易见的是,撞击奏效了。现代研究推测,撞击的一瞬间,地下岩浆和硫化物喷涌而出的规模至少有几十亿吨。 与此同时,撞击在全世界引发了普遍的地震,注意不是撞击地区发生地震,而是地震在全世界发生。 地震发生后,全世界所有有地表水的地区都发生了浪涌和水源倒灌现象。沿海地区发生了海啸,有湖泊的地区则发生了湖啸。 而且,这还仅仅是在撞击期间,发生的瞬间灾变。光是这几分钟的过程,包括恐龙在内全球的各种生物,就先期死了一波了。 侥幸在撞击期间活下来的生物们,它们很快就会发现,与其在折磨中等死,还不如在撞击的那一瞬间被岩浆气化。
撞击之后发生了什么
从本质上来说,小行星和撞击和火山喷发一样,都是在地球表面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地球内部突然喷涌出来的物质太多,最终改变了地球的生态气候。 只不过相比于火山喷发,小行星撞击形成的地表“伤口”更大,由此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能够改变大气生态的物质也就越多。那么,整个过程具体又是怎么样的呢? 撞击后侥幸活下来的恐龙,可能还处在完全懵逼的状态,但很快它们就会遇到更懵逼的事情——天上的太阳居然不见了。 从地球内部被大量释放出来的硫化物,气化后全都一股脑飘向了天空,它们就像遮光板一样,将太阳光和地球完全隔绝了开来。 而且,地下喷涌而出的物质中,很多还是有毒的气体。因此在撞击的周边区域,活着的生物随着大气中氧含量快速下降,又会被迅速带走一波。 接下来,还活着的恐龙和其他生物,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几乎再也看不到太阳。阳光长时间消失,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全球的树木和草类等接连枯萎死去。那些食草的恐龙很快就失去了食物来源,而后只能活活饿死。 食肉的霸王龙等,暂时还能靠吃同类而活,但没有阳光的日子,就意味着食草动物不能活下来,所以这样的日子也支撑不了多久。 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没有阳光还导致地表的温度迅速下降。也就是说,食肉的恐龙,大概率也活不到食物彻底没了的时候。 等到低温和植物死去收割一波恐龙之后,残余的生物只能毒气和毒水中继续灭亡。因为硫化物气体会形成酸雨,它会直接杀死植物,也会让饮用酸雨的动物死去。 就是说,哪怕一只恐龙躲过了撞击,也躲不过毒气、毒水、食物缺失、低温。先后出现的极端生态环境,就是要把生命彻底杀死。 而且,剧烈的撞击还可能引发了地球磁场的混乱,这同样会搅乱地球原来的生态气候。所以在死神的轮番收割之下,称霸地球两亿多年的恐龙彻底谢幕。
其他恐龙灭绝的观点
除了小行星撞击外,多年来围绕恐龙灭绝,还有一些别的观点。其中火山喷发的观点也相对流行,不过就像上文提到的那样,最新的研究认为,哪怕当时地球上经历了超级火山喷发,所引发的生态灾难,也不足以在短时间内将恐龙杀死。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小众的观点认为,恐龙时代逐渐变化的气候,导致它们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最终只能灭绝。 反对这个观点的科学家认为,环境改变需要有一定的外因推动,因为气候变化不可能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发生。 最后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恐龙灭绝是被其他进化出来的更小型的动物取代了。这些更小的动物体态灵活,经常偷吃恐龙产下的蛋,这就导致恐龙的后代慢慢变少,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基因绝后而亡。 该观点不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短时间发生的,而是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逐渐消亡的。不过根据以往出土的很多恐龙化石来看,不少恐龙是在同一时间内死去的。 这就能表明,彼时的恐龙遭遇了某种突发情况才集中死去的。而如果是漫长演化中被竞争者取代的话,它们不会在某个时间段突然死去。 结语 恐龙的灭绝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地球的环境在漫长的时日中,即便后来再次适宜生物存活,但整体情况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同。 就这样,恐龙消失后产生的生态空位,被后来居上的哺乳动物所占据了。对地球来说,这似乎又是一场全新轮回的起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