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4-01-15 13:18 |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1月4日22时29分在广西北海市银海区海域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震中位置距离海岸线最近约39公里。 一般情况下4.2级地震的影响和破坏力比较有限,而且这次还是发生在海里,应该对陆地上的居民影响非常小。不过,据有关媒体和网友发布的消息,在地震发生时,北海的居民还是被吓了一跳,家中吊灯、水杯明显摇晃,不少市民纷纷跑到街道上去避险。 看上去地震引发的晃动感还是非常比较剧烈的,为什么海上发生的4.2级地震,会波及到陆地上来呢? 广西的地震带 广西地区的地质结构相当复杂,该地区经历了多期地壳构造运动,形成了丰富的地质构造特征。广西地区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主要受到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形成了多个地震带。 广西地区的断裂带主要沿着北北东方向和北西方向展布,其中桂西北和桂东南两个方向的断裂构造活动最为显著。广西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受到这些断裂带的影响,地震的发生与这些断裂带的活动密切相关。 广西地区的主要断裂带有两组,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为主,它们构成了广西活动性断裂带的“X”型格架。 北东向活动性断裂带主要分布在桂林--南宁一线以东地区,其中规模较大的断裂带有防城--灵山断裂带、合浦--北流断裂带。例如,防城--灵山断裂带位于十万大山与六万大山之间,是斜贯桂东南地区的一条巨型的北东向断裂带,自有记载以来该断裂带发生MS≥5.0级地震5次,最大震级6.8级。 北西向活动性断裂带主要分布在河池--宾阳--玉林一线以西地区,其中主要有巴马--博白断裂带、百色--合浦断裂带、靖西--崇左断裂带和那坡断裂带。例如,那坡断裂带西北起自云南省的广南附近,往东南经富宁进入广西的那坡,再从那坡的平孟进入越南,全长400余公里,在广西境内长60余公里。它形成于加里东期,是一条长期活动的断裂带。 这些断裂带的存在和活动对广西地区的地震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历史上几次震级较大的地震就发生在这些断裂带附近。 广西北海海域地震发生的频率也很高 断裂带是地壳中的一种裂缝,通常由地壳的拉伸或挤压形成。当这些裂缝在地壳中的应力作用下闭合或重新打开时,就会发生地震。 广西北海海域处于多个断裂带的交汇区域,这些断裂带包括北海-海口断裂带、东兴断裂带和北仑河口断裂带等。 总体上看,这些断裂带都基本上位于我国华南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交界处,当板块相互碰撞或挤压时,地壳应力会积聚并最终释放,导致地震的发生。这些断裂带的存在和活动,是导致广西北海海域地震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海域发生小型地震为何会波及陆地? 要解释这个问题,需要首先说明地震波在传输过程中能量的衰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总体上看,影响因素主要有: 一是介质: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会不断地衰减。介质对地震波的吸收和散射会影响其传播和衰减。不同介质对地震波的衰减程度不同,例如,固体介质对地震波的衰减一般大于液体和气体介质。 二是震源:震源的深度、大小和性质等因素也会影响地震波的能量衰减。一般来说,震源越深,地震波的能量衰减越慢;震源越大,地震波的能量衰减也越慢。 三是传播路径:地震波的传播路径也会影响其能量的衰减。例如,地震波经过地下水位、断裂带等地质结构时,可能会发生折射、反射、吸收和散射等现象,从而影响其能量的衰减。 四是波前的扩散: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其波前的扩散也会引起能量的衰减。当地震波传播到更宽广的区域时,其能量会逐渐分散,导致能量的衰减。 从以上因素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广西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海域之中,震级也比较小,但是与海岸线39公里的距离,不足以将地震波所携带的能量完全衰减。需要特别指的是:地震波在水中传播的衰减速度比在陆地上传播的衰减速度慢,这使得水下地震的地震波更容易传播更远的距离。 不过,此次地震虽然在陆地上有明显的震感,但并不会对陆地造成严重的破坏。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中距离海岸线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而且震级较小,不足以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大家不需要过于担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