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zm32831 |
2024-01-11 16:00 |
前脚刚下载某款炒股应用程序,后脚就能接到各种荐股推销电话。据新华社报道,现如今,骚扰电话越来越智能,像长了眼一样精准到人,对用户需求了如指掌。而且这些由机器人拨打的骚扰电话会不停更换“马甲”来电,即使拉黑也没用,令人不堪其扰。
骚扰电话是困扰公众的顽疾,利用人工智能精准推销则是骚扰电话新的变种,且正大行其道。据报道,在网络上搜索“外呼电销”,显示的搜索结果中大部分都是“人工智能外呼服务”。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拨打骚扰电话,人工智能效率更高、更稳定。而且这些由机器人拨打的骚扰电话了解用户最近的需求,会精准推荐相关信息。一个个人工智能推销电话,已经不只是多得让人生厌,而且精准得让人恐怖。
商家推荐产品和服务没有问题,但滥用人工智能新技术不是推销正道。不管用户愿不愿意,有没有实际需求,时间是否合适,每天打四五通甚至十来通的电话,既缺乏基本的道德,更涉嫌违法。人工智能被如此使用,不仅扭曲了科技向善的价值观,更影响整个市场的良性运行。用人工智能分发拨打骚扰电话不仅成本低,而且有利可图,经济利益驱使骚扰电话形成黑色产业链,骚扰方式层出不穷。
人工智能成了骚扰电话的帮凶,根子还在信息泄露。《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不得以个人不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很多手机软件依然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和使用记录,用户不同意相关协议便无法使用程序。平台称在收集这些个人信息后,会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大批量将“用户画像”脱敏处理,将内容分享给相关的合作机构做研究或商业用途。但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可将很多内容恢复,将用户和使用记录对应起来,以致骚扰电话也就越来越精准。
科技发展是为了赋能生活,不是为了给人添堵。人工智能客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在政务、教育、运营商、文娱传媒等领域渗透率均超一半。2022年市场规模已达66.8亿元。监管部门也在持续打击治理骚扰电话,规范人工智能应用发展。2023年上半年,共拦截垃圾信息超90亿次,拦截涉诈电话14.2亿次和涉诈短信15.1亿条。工信部还推广“骚扰电话拒接”服务,强化电信网络诈骗一体化技防手段。骚扰电话精准,治理手段也要精准有效,不管是数据泄露还是技术使用不规范,都应该全流程、全链条治理。
“您放心吧,我们不会干违法的事”,一名商家大方地向记者展示其客户信息的采集渠道、客户具体需求描述,记者询问其数据来源是否合规时,商家如是回应。真的不违法吗?这个问题更需要监管部门回答;因为真的不放心,是每个被智能电话骚扰过的人的切实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