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3-12-26 08:02 |
江河交汇、三山珠缀。旖旎多姿的风光,是江苏省镇江市拥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的生动写照。
这里不仅有葳蕤草木、温山软水,更有难得的“产业优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四大产业集群和八条重点产业链分别完成开票销售,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5.9%和64.8%;全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累计50家;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列统的35个行业大类中18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51.4%;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 是什么让镇江的文旅特色和产业品牌不断“镇”兴,成功打造各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和引进培育众多龙头企业? 11月28日-29日,由镇江市委网信办、镇江市委改革办主办,凤凰网承办的“致敬改革开放45周年之凤凰观察——让世界爱上镇江”网络国际传播活动成功举办。活动期间,凤凰“台、网、屏、刊”全系平台负责人和凤凰网海外新媒体平台总编辑调研走访鱼跃医疗、万新光学、渔光一体产业园、镇江博物馆、英国领事馆旧址等企业和项目,零距离解读在城市全方位“内联外畅”的发展面貌和改革开放实践成就之下,“跑起来”的镇江脉动!
聚链成群,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产业链是经济活动的核心,连接着生产消费的各个环节,决定着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 “十四五”以来,镇江市聚焦“四群八链”,深入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大力推进强链补链延链,链群培育成效初步显现。今年前9月,“四群”和“八链”分别完成应税销售3058.7亿元、2559.8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的76.7%和64.2%。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中,科创技术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举足轻重。 为进一步探究镇江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媒体代表团一行先后来鱼跃医疗、万新光学、五峰山大桥管理处和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江苏交工”)。 作为智改数转的典型案例,成立于1998年的鱼跃医疗于2008年A股上市,为“家用医疗器械第一股”,以提供家用医疗器械、医用临床产品以及与之相关的医疗服务为主要业务。
近年来,鱼跃医疗在呼吸治疗、糖尿病管理、感染控制、超声诊断、生理参数监测、体外诊断、急救、中医治疗、临床手术等领域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拥有产品注册证1200余张、产品规格近万个。另外,鱼跃医疗打造了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智能柔性制造模式,实现车间设备、生产、人员、质量、物料、环境等方面全流程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三季报显示,前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63亿元,同比增长30.23%;净利润21.91亿元,同比增长92.93%。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6.83亿元、净利润6.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65%、100.4%。 随后,在万新光学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媒体代表团成员们看到万新智能化定制镜片生产车间内17条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上料、研磨、抛光、加硬、镀膜……每年共有1亿片镜片销往52个国家和地区。从2020年到2023年,万新眼镜片的销量份额从13.3%、15.1%、15.2%、15.4%逐年攀升,连续多年销量稳居第一,成为中国眼镜企业的领头者。
在五峰山大桥指挥中心,媒体代表团看到了飞跨如长虹、串起江苏“美丽中轴”的国内首座大跨径公铁两用悬索桥——五峰山长江大桥。
五峰山过江通道全长约35.881公里,开通后,京沪高速沿线的徐州、宿迁、淮安三市与苏锡常沪之间的公路出行路径更加便捷。大桥开通初期的日均车流量为1.8万辆,今年,随着京沪高速扩建完成,五峰山大桥流量迅速上升,7、8两月的日均流量已达5.7万辆,国庆期间更达到了日均10.61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10年来,“一带一路”从倡导变为行动,从愿景走向实践,不仅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赢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蔚蓝的海洋上落地生根,一座座港口串起了国与国之间共同繁荣的故事。 其中,镇江港的主要港口企业——镇江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拥有生产性泊位21个,码头总长度3841米,其中万吨级泊位12个,为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并已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128个港口建立了货物运输往来业务,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钾肥进口港、全国最大的元明粉出口港、长江最大的化肥出口港和长江重要的铁矿石、煤炭和硫磺中转港,辐射能力覆盖全国,对国家重点企业原料、产品等水路保供保畅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省内交通基建行业龙头企业,江苏交工在孟加拉、喀麦隆、马尔代夫等15个国家和地区承接了施工及援建任务,积累了较丰富的境外工程施工管理经验。其承建的马尔代夫环礁岛公路项目,从近百件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一带一路”交通运输十大最具影响力典型案例,建成当年,该公路成为了马尔代夫共和国最长的一条以沥青混凝土作为路面的道路。
可以看出,向新而行的镇江锚定高质量发展,聚焦能级提升、动能转换、数实融合、提质增效,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全力推动“四群八链”做大做强,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能级持续提升、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探路“碳”路,镇江正逐绿攀高向未来 十年探寻绿色转型之道、减污降碳之策,是怎样的坚持? 时间回到2012年12月,镇江入选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彼时,一方面,低碳城市没有成功典型,绿色发展也尚未形成成熟理念;另一方面,镇江虽然拥有独特的生态禀赋,但产业结构长期偏重偏化。如此基础,如何在低碳发展上有所作为? 提出碳峰值,建设碳平台,实施碳评估……镇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探索出一条低碳发展之路。 其中,位于江苏省镇江扬中市城区以南、毗邻夹江的扬中滨江公园,借助“光伏+储能”,成为江苏省首个“近零碳公园”。
步入园中,光伏+储能科技元素随处可见。公园门口的主监控屏幕,可通过EMS、BMS等对整个储能系统进行管控,进而实现对公园整体能源系统的支持和调节;园内的座椅利用光伏发电,不仅可以给来往的市民提供无线充电,还可以连接蓝牙设备;光伏长廊顶部安装了516块单晶轻型太阳能组件,每块215瓦,年发电量可达11.7万度;沿路的两边还有36盏太阳花,模仿向日葵的造型,可跟随太阳的轨迹自动追踪旋转,发电量提升近30%......
而这些装置产出的电力,通过储能系统中枢管理,优先供给公园日常用电,多余电力存储在系统中。储能系统可以存储1000度电,最大的放电功率可以达到500KW。 滨江公园这片“绿色能源岛”,是现代科技和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不仅大量引入光伏产能发电,还大力推广环保的清洁能源发电,或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场景应用的典范。 另外,在渔光一体产业园内,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模式,不仅提高了水域的利用效率,也提高了单位面积水域的产值。
团队成员实地探访了位于扬中市的一座利用“渔光互补”的鱼塘,与工作人员开展交流,了解到“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全新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水产养殖业生产方式,而且立体生产设计真正实现了“鱼、电、环保”多重丰收,为镇江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态活水。 转型力量、市场力量、创新力量、绿色力量,镇江对绿色低碳的探索实践,使得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地,让高质量发展活力迸发。 乡村振兴,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 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聚焦“产”,就是要在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上下功夫,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位于长江边的扬中市三茅镇营房村,因地制宜,推动稻鸭共作、文旅融合等“多点开花”。作为曾经的经济薄弱村,营房村依靠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打出了“特色牌”。
稻鸭共作是营房村发展特色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路径之一。2013年起,营房村实施稻鸭共作,目前稻鸭共作有两块种植基地、共110亩,亩均产量约1200斤。2021年,营房村开始运用互联网平台监管鸭田米生长周期,让种植全程公开透明,提高透明度和诚信度。
而在“云种植”稻鸭共作的同时,营房村还在同步推进芡实、莲藕等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作为江苏省文明村,营房村凭借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 另外,世业镇四季春草莓园近年来发展势头也十分迅猛,草莓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初恋、红颜等草莓品种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草莓园还通过租用土地、雇佣村民等方式带动大家增收致富,不断提升幸福感、获得感。
众所周知,交通与旅游关系密切,交旅融合发展是迎接大众旅游时代、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必然选择。 深谙此道的世业镇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注重统筹谋划、高效管护和融景入路,将“四好农村路”打造成美丽乡村最亮眼的底色:农村公路建设与沿线绿化美化工程同步实施,保护好沿路绿色植被、天然地表;开展沿线环境整治和小景打造,重点推进绿化提升工程,建成景美路畅、宜驾宜行的生态绿道。
特别是大世线环岛,一路风光美貌,可以打卡四季春农业园、金色年华项目基地,参观文旅项目,深度参与农村市集。不仅可以通过骑行沉浸式体验“农村公路+”,还能吃上农家菜,体验采摘乐趣,全岛每年平均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
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一批批乡土特色鲜明、质量效益高的乡村产业,为希望的原野绘就了收获的金色;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宜居的“工笔画”,正在成为更多企业、项目、人才向往的“诗和远方”。 城市名片,从地域禀赋到人文魅力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伴随着辛弃疾的名句,镇江厚重雄浑的历史跃然纸上。 千年古城镇江是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城市美、风景美、人更美的江南古典城市。千百年来,无数诗词大家流连于此,吴文化与楚文化在此交汇,城市每一个角落都能推敲出一段历史,并且还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兼收并蓄了多元的文化和饮食风味。 镇江地处江南鱼米之乡,爱吃面的饮食习惯,却能追溯到1700年前西晋的“永嘉南渡”,随着北方民族渡过长江到达南北交通要道的镇江码头,北方人的习俗开始在镇江落地、生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面食。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面条”之一,镇江锅盖面既是镇江人的独特味觉记忆,又是镇江山水的生动体现,更是镇江的城市名片。 因此,媒体代表团一行来到了位于西津渡的镇江锅盖面品鉴馆,体验“跳面”乐趣的同时,零距离观察锅盖面制作的全过程。
步入集镇江“三怪”于一体的镇江锅盖面品鉴馆,呈现出别样的市井温情和时尚雅致。品鉴馆由建国初期的老工业厂房改建而成,分展示和经营两个区域。其中,博物展示区用场景雕塑、连环画、人工操作及实物展示等多种方式,向食客生动再现镇江品鉴馆的由来、演变及制作工艺。
“面锅里面煮锅盖,先烫浇头再烫筷”是镇江锅盖面的特色之一。香浓爽滑的汤底,丰富鲜美的浇头,顺滑又带着韧劲的小刀面,再加上两滴香醋注入灵魂,烫在面汤里,却香在碗里。
近年来,镇江先后举办了镇江锅盖面大赛、镇江招牌菜大赛、锅盖面产业发展与安全论坛等活动,不断探索镇江餐饮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了解一座城市,博物馆必不可少。为此,媒体代表团来到了位于镇江润州区伯先路85号的镇江博物馆(英国领事馆旧址)。
西依云台山麓,北邻浩荡长江,东毗西津渡古街。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山水环境,让镇江博物馆不仅是地方历史综合类博物馆,更是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被誉为“诗化了的艺术殿堂”。博物馆目前珍藏22152件(套)文物、86269册古籍图书,总藏品达108421件(套),生动诠释了镇江三千余年历史,彰显城市丰厚的文化底蕴。
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焦山碑林更是名城历史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焦山是长江下游浩瀚烟波中的一座岛屿。因满山苍翠欲滴,宛若碧玉浮江,被称为“江中浮玉”,是“镇江三山”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中的碑林以拥有连绵壮观的摩崖石刻和历代碑刻闻名于世,焦山也因此被誉为“书法之山”。
焦山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摩崖石刻与碑林组成。其中,焦山碑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藏碑近500余方,摩崖石刻环集于焦山西侧崖壁,存有六朝以来刻石80余方。漫步碑林,可以赏名碑、观亭台、看青山、望宝塔,在恬静休闲的文化氛围中接受美的熏陶,因此有“江南第一碑林”之美誉,焦山也因此成为国内外闻名的“书法之山”,多年来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外学者、书法爱好者和旅游观光者。
京口瓜洲一水间,古渡一眼望千年。在西津渡里的“一眼看千年”,能看到考古揭露的不同地层,包括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像是一个台阶,从过去走向未来。
镇江西津渡景区,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依山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因处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点,西津渡也是著名的长江渡口,素有“吴楚要津,七省粮道,漕运咽喉”之称。 如今,镇江的西津渡古街被注入了时代的内涵,赋予了时代的活力。久远的历史,众多的古迹,古朴的生态,淳厚的民风,传统的商业,汇聚成一曲美妙古渡歌谣。
将镇江放在世界历史中,从地理坐标、历史坐标、文化坐标来看,是座无法忽视的“大城”;放在世界版图上,从经济指标、民生指标来看,是座令人羡慕的“好城”。镇江有着雄秀兼备的自然山水、深邃灿烂的历史文化、悠久广泛的对外交往历史,闪耀着文明光辉,浸润着争雄之气,洋溢着大爱之情,是一座名副其实兼具时代精神与地域特色的文化名城。 随着镇江接续打造、持续完善文旅融合新场景,不断建强产业发展载体,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必将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其产业与文化也将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