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3-12-03 11:44 |
光绪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本名载湉,是一位富有理想却注定悲剧的君主。他继位之初,满怀着改革大清、兴盛国家的抱负。然而在位期间,他实际上只是一位傀儡,真正的权力掌握在其姨母慈禧太后的手中。光绪帝试图挣脱慈禧的控制却徒劳无功,终其一生,都没有能够真正亲政。 光绪帝被孤立无援 慈禧掌权 光绪帝生于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其生父醇亲王奕譞是咸丰帝的同母弟。按照清朝皇族的传统,他本不应该够得到皇位。然而慈禧太后独生子同治帝早逝后,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势,决定收养年仅三岁的光绪帝作为养子,与自己的关系近于姨甥。 一开始,慈禧太后对光绪帝可谓是无微不至的关照。她找来多名良师教导他文史典籍,并亲自照看他的起居饮食。光绪帝也十分喜爱这位对自己亲如母亲的姨妈。两人的关系十分和睦。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光绪帝逐渐长大,他渴望亲政的愿望日益强烈。光绪帝天资聪颖,见识渊博,对大清国力日益衰微感到十分痛心。他迫切希望能实行变法,使国家富强起来。而慈禧太后这些年来专权太久,已经对权力上瘾,极不愿放手。于是,在光绪帝诸多改革要求被拒绝后,两人之间渐渐产生裂痕。 与此同时,朝中大臣见光绪帝渐长,也希望他早日亲政。他们多次进谏,请求慈禧太后退位养老。历史学家李长之分析,这些大臣之所以如此,也是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因为眼看着慈禧每天只知享乐,把持大权,而皇帝只能傀儡,这让许多臣子感到自己的地位受损。退一步说,即便不能让光绪立刻听政,也该逐步过渡权力,以维持朝堂体制。 但慈禧早已把朝中各司大权收归己有,这些大臣的请愿从一开始就难见天日。再加上,袁世凯等重臣也纷纷站在慈禧一边,作为她的心腹。光绪帝在朝堂上孤立无援。对此,有官员私下表示,袁世凯等人大都出身武将,根本不在乎君主还是太后,他们只认钱和权。站在慈禧这边纯粹是因为她手握大权,能将荣华富贵分给他们。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全面打败清朝,夺取了台湾。光绪帝终于获得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他多次向慈禧哀求,要求自己亲政,并得到慈禧勉强同意。于是在1898年,光绪帝展开了政治变法,即百日维新。 光绪变法被慈禧太后镇压 百日维新是光绪帝力图改革的重要举措,他任命了一批开明变法的臣子如康有为、梁启超,试图废除科举、推广新政、强化军力等。然而这些变法举措同时触动了满清旧势力的利益。当慈禧太后看到光绪帝持续收回自己手中的权力,十分忌惮。终于,在变法仅百日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软禁了光绪帝。 这场政变发生在1898年的夏末。时任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奉慈禧之命进京勤王。他带兵团围住紫禁城,同时在各部发出通牒。朝中原本倾向支持光绪的臣子闻讯大惊,纷纷请辞避祸。据记载,康有为等人得知此事,暗自收拾行装准备出走。 光绪帝眼看大势已去,也只能退位,由慈禧重新监国。当晚,他独自一人在寝宫中彻夜未眠。这原本是他力图改革的大好良机,没想到败得如此突然。他喃喃自语:“朕不过想为国家长治久安着想,如今却落得这个下场......” 次日,慈禧将光绪帝软禁在瀛台。瀛台位于京郊的煤山上,是清朝皇帝的行宫之一。这里风景秀丽,视野开阔。每到夏日,皇帝常驾临此地避暑。而对于光绪帝来说,这处行宫就成了他未来十年的牢笼。 政变后,光绪帝被软禁在煤山的瀛台上。瀛台是清朝皇帝的行宫之一,位于京城以北的郊野之中。这里景色优美,然而对于被囚的光绪帝来说,这十年如居深谷。他整日处在郁郁寡欢之中,见不到任何官员和亲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光绪帝心性原本复杂,此时愈发积郁,终日靠大量服药来维持。 而把光绪帝软禁起来的慈禧太后还担忧他有翻身的机会。她将光绪帝的生活起居处处监控,严防他与外界取得联系。宫中服侍光绪帝的太监们都受命于慈禧,要时刻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据说,这些太监甚至会在光绪就寝后,偷看他的日记和书信。光绪帝活得无比煎熬。他意识到,自己除非等到慈禧去世,否则根本无望再次掌权。 两人去世 宫廷斗争落幕 1908年秋,已经连坐十年瀛台的光绪帝,因患上脚气病,身体每况愈下。与此同时,天津的避暑山庄中,慈禧太后的病情也危在旦夕。 8月间,72岁高龄的慈禧太后已然病入膏肓。她一度中风昏迷多日,大医蒙难,使用各种汤药也无效。许多朝中官员见状,都认为太后的健康已无望回复。 9月初,慈禧在病重期间,还把3岁的溥仪从家中召来,意欲立他为储君。她担心一旦自己去世,光绪帝还在,就会重新夺 权。所以立储的举动无异于对光绪的最大警惕。当时的一些传闻说,她还在溥仪来京的路上布下重兵,生怕光绪的支持者劫持小皇帝。 11日,慈禧太后亲自前往瀛台探望光绪帝。此时皇帝已是强弩之末,奄奄一息。据目击的宫女回忆,光绪此时已极度消瘦,说话也轻不可闻。慈禧太后见他这样虚弱,不禁叹息不已。她命太监为光绪帝穿上寿衣,以便准备后事。 穿上寿衣对皇族来说有特殊含义,预示着生命走到终点。但或许是因为不甘心,也或许是想最后与太后作对,光绪帝还抱有最后一线活下去的希望,于是突然挣扎着起身,拒绝太监为他穿衣。他愤怒地呵斥道:“朕还没死,何敢穿此物!” 慈禧太后本想责备他的无礼,但看他毕竟已经是弥留之际,最终也就未再逼他穿衣。她只是叹了口气,对太监摇摇头,表示由他去吧。殊不知,这便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次日清晨,这位生前从未真正当过皇帝的皇帝驾崩。按照戏剧性的安排,就在他去世的第二天,也就是13日,慈禧太后也随之离世。医生诊断她是由于脑溢血过世。但有些传言则猜测,是她对光绪可能遭他杀心虚过度,以至一病不起。不过至今这些说法都难以证实。可以确定的是,两人的相继去世,标志着这段宫廷斗争落下了帷幕。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相继去世,标志着两人之间长达30余年的宫廷斗争落下帷幕。也预示着大清王朝自此步入晚期,终将衰落。在两人去世后的第二年,宣统帝溥仪就了帝位,结束了清朝的统治。但溥仪只是个三岁的孩子,根本无法阻止这一历史潮流。 光绪一生都在与慈禧的权力斗争中度过,却始终未获得过真正掌权的机会。但他留下的那些想法与理念,启迪了许多明治维新的先驱者,也影响着中国从封建帝制向民主共和的转变。历史的车轮无情地向前,但每一个曾经活过的人,都在其中留下自己的力量。
结语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分别代表着晚清改革和守旧势力的两面。可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与斗争折射出了当时清朝内忧外患的局势。虽然结果上看,光绪的变法似乎以失败告终。但他留下的那些想法,却启迪了许多明治维新的先驱者。在中国从封建到现代的艰难转型中,光绪帝都留下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也应当审视他的功过,而不仅仅是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