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王夫人本想揶揄下黛玉,不想黛玉回话中暴露其狠毒用心 [5P]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王夫人本想揶揄下黛玉,不想黛玉回话中暴露其狠毒用心 [5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23-11-13 09:20

贾母曾与宝钗道:“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多有趣啊,犹记刘姥姥在一进荣国府时,曾与她女婿狗儿道:“那王家二小姐当年也是响快人,不拿大”,谁料想一朝嫁入贾府,倒成了罕言寡语,一心吃斋念佛的“木头人”呢。
王夫人素日总是不苟言笑、慢条斯理的,但这种平静总令人觉得吊诡,毕竟王夫人不动则已,但凡一动,总能波及她人的性命。好比被其怒扇后跳井的贴身丫头金钏,再有病中被架起撵出大观园的晴雯。
黛玉进府时,王夫人在贾母房里不言不语,不过礼貌性提点凤姐为这外甥女做两件衣裳,面上讨好贾母。而黛玉一进了贾政的房门,王夫人便一阵苦口婆心嘱咐:日后可得远着宝玉点。

对于黛玉这个外甥女,王夫人总显得客气又疏远。好比刘姥姥逛大观园,众人进入潇湘馆,黛玉给贾母端上茶来,王夫人便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看似怕黛玉受累,但一个“姑娘”就将黛玉拒之于千里之外。
在贾府,一个称呼就能辨别亲疏来,比如凤姐,在谈到黛玉和宝钗时,称道:“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凤姐亲谁疏谁大家有目共睹。而王夫人素日则称呼宝钗“宝丫头”。这样看来,王夫人对黛玉如何,不言而喻。
第二十八回,黛玉等人在王夫人房中时,王夫人见了黛玉便问:
“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

对于之前的“姑娘”,这一处的“大姑娘”更显疏远,但此处重点却不在这称呼了,反而是王夫人问话的用意。黛玉进府时,众人度其不胜姿态,都已看出黛玉体质怯弱,先天不足。可王夫人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又再提及黛玉的病情,是否有揶揄黛玉是个病秧子呢?在王夫人眼里,自己儿子是个活龙,黛玉这药罐子如何配的?所以不惜于众人面前屡屡提及黛玉病情,想制造点舆论压力罢了。
而更重要的却在黛玉的回话中。黛玉果真是个心直口快、单纯爽利之人,未加思索便回:没怎样,老太太叫还是吃回原来的药。(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真是颦儿!)

这一处对话信息量很大,从黛玉所回的话来看,原先黛玉的药是王太医配的,这王太医是贾府的专用太医,每年贾府与其四节大趸送礼,王太医是贾府最信任的一位太医,这在贾母生病、宝玉犯痴病时都能看出,由后来王太医升官可见,其医术是值得信任的。
可是这王太医却被王夫人换成了鲍太医,作者行文字字斟酌,毫无废笔,为何这太医不是其他姓氏偏偏是鲍呢?鲍者,臭鱼也,在贾府,便有一鲍二家的与贾琏私通,腥臭之气四处弥漫。更有钱钟书所著《围城》一书中,有一鲍姓小姐轻浮风骚、云心水性,钱老亦称以鲍鱼腥臭所喻。所以鲍太医,终究不算正经的大夫。

在《红楼梦》里,太医与患者的性命有着密切的联系,比方张友士谐音“张有事”,暗喻秦可卿将会有事,最后秦可卿死亡。太医胡君荣,姓胡,暗喻糊涂、胡作非为,他的糊涂在为晴雯开虎狼药可见一斑,而因为胡作非为,使得尤二姐腹中胎儿被堕,最后吞金自尽。
那么这腥臭难闻的鲍太医呢?不敢乱猜,但只知道对黛玉没有好处罢了。
原本王太医用得好好的,王夫人为何要将这不靠谱的鲍太医取而代之?宝玉在听到问黛玉病情后紧跟着说了一堆药方,并要用三百六十五两银子配药,王夫人便啐:什么药需得这么多钱?

细细一想,王夫人换掉王太医,应是介意王太医配药比较贵的缘故吧?毕竟在王夫人眼里,黛玉的病情是否减轻并不重要,重要是那配的药不贵。正因鲍太医的药少了关键药材,黛玉的病情才“也就那么着”吧。
当然,这事也被贾母知道,虽明面上不说,但心底大抵也明白,指望王夫人这个舅妈能诚心对待黛玉,是不能够的了。所以也没与王夫人提过半句,仍叫了黛玉服用之前的药。

zhdf 2023-11-16 08:59
嫁入贾府就会变了一个人啦。


查看完整版本: [-- 王夫人本想揶揄下黛玉,不想黛玉回话中暴露其狠毒用心 [5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