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3-09-26 10:09 |
《红楼梦》故事里,荣国府的王夫人膝下有李纨和王熙凤这两个儿媳妇,自古都是儿媳妇管家,所以,自从王熙凤病重之后,李纨便被王夫人委以重任,而贾探春作为闺阁女儿,本无管家的权利,却意外被太太选中了。
贾探春道:“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
偏生赵姨娘是个有私心又有虚荣心的人,她见自己女儿管家,便要跟袭人这个小辈的姨娘攀比起脸面,要三姑娘给他们赵家走后门,多赏些银子。这便有了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一篇故事。
赵姨娘气的问道:“太太疼你,你越发拉扯拉扯我们。你只顾讨太太的疼,就把我们忘了。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
就如贾探春所说,古代的女孩儿是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的,更何况三姑娘还不是王夫人的亲生女儿,太太凭啥放着贾府现住的那么多人,偏偏对贾探春委以重任呢?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贾赦和邢夫人夫妻强逼着要收鸳鸯当屋里人,鸳鸯便跑到贾母跟前告状,因为两个始作俑者并不在场,王夫人却在场,贾母就顺口怪罪起了当家的王夫人。
因见王夫人在旁,便向王夫人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王夫人忙站起来,不敢还一言。
此时此刻,贾府的姊妹们早就被李纨带出去了,剩下的薛姨妈、薛宝钗、贾宝玉等人都不敢替王夫人出头喊冤,最后是三姑娘站了出来,你瞧她的心思如何?
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曲,如何敢辩;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
看官听说,贾探春明白的道理,贾母难道不明白吗?但此时她在气头上,邢夫人又不在场,不骂王夫人这个女主人,难道还能骂王熙凤、贾宝玉这些小辈吗? 有意思的是,贾探春的腹诽里头有一句“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这是几个意思呢?难道贾宝玉这样一个被贾母捧在手心里的小祖宗也不敢辨吗?为什么要强调女孩儿呢?男孩儿为啥不适合辩解呢?若说贾宝玉是王夫人的儿子,贾探春还是太太的女儿呢,按大家族礼仪来说,都是差不多的关系。宝玉为啥不替他娘发声呢?贾母直接就问了。
因又说道:“宝玉,我错怪了你娘,你怎么也不提我,看着你娘受委屈?”宝玉笑道:“我偏着娘说大爷大娘不成?通共一个不是,我娘在这里不认,却推谁去?我倒要认是我的不是,老太太又不信。”
此时此刻,贾探春之所以比贾宝玉更适合发言,其实有两个原因。其一、因为贾赦一句话,贾宝玉也被牵连其中呢!你瞧鸳鸯是如何发誓的呢?
鸳鸯道:“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
其二、贾赦看中鸳鸯,本身就是针对贾母的财产而来。女孩儿是要嫁出去的,与这个家族的利益分配无关,而男孩儿则是要留下来争家产的,贾宝玉若替他娘出头,不免有些嫌疑,这也是王夫人被牵连挨骂的缘故,同理可证。 所以,有心的探春把握住机会,替王夫人挽回了面子,日后得到了太太的重用。所谓“有心”,是相对应“没心没肺”而言,是特地比照着薛宝钗这种“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人物来写的。这是第一层。第二层,自然是指有规划、有见地,懂得把握机会。 那么,探春的解围,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呢?首先就是探春一开口,贾母就夸了她一番,又让贾宝玉替她给王夫人赔不是,各种安慰王夫人,给足了面子。
犹未说完,贾母笑道:“可是我老糊涂了!姨太太别笑话我。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我,不象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可是委屈了他。”薛姨妈只答应“是”,又说:“老太太偏心,多疼小儿子媳妇,也是有的。”贾母道:“不偏心!”
再者,便是当事人邢夫人来了之后,挨了贾母一顿批评。这边贾母虽然吩咐邢夫人去跟贾赦说此事,却没有告知她可以离开了,贾母则直接喊来了众人热热闹闹地斗牌。邢夫人只好被丢在一边站着,半天不敢动弹,直接贾琏奉贾赦之命来请,连贾琏都跟着挨骂。对比邢夫人的遭遇,王夫人自然对贾探春是感激的。
至院门前遇见贾琏,问他:“太太在那里呢?老爷叫我请过去呢。”平儿忙笑道:“在老太太跟前呢,站了这半日还没动呢。趁早儿丢开手罢。老太太生了半日气,这会子亏二奶奶凑了半日趣儿,才略好了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