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3-08-25 07:12 |
一年365天都在过节的云南人,终于迎来了最野的一天—— 火把节。 每年,在大理、楚雄、文山等地,到了火把节当天,人们总能把合法玩火玩出新境界。玩火、跳舞、祭祀总归不会缺席,主打的就是一个热闹。 去年,在大理古城附近的三月街以及村落里,我已经看过了火把节的狂欢。火苗熊熊燃烧,本地人与游客欢呼着,一时将整条三月街挤得水泄不通,但这远未抵达火把节热闹的上限。
△巍山的火把节宣传。(图/西武) 今年,我与朋友结伴而下,来到了巍山古城,那里是今年大理火把节的重要会场之一。 当还未被互联网捧红的云南宝地,被来自彝族的原始火把“点燃”,给像我们这样前来凑热闹的游客,带来了亿点点“来自黑魔法世界”的震撼。 01 云南最野的节日, 秒杀一切篝火晚会 去巍山古城前,对今年火把节的期待就已经拉满了。 疫情过去后,云南各地政府都在摩拳擦掌,将火把节作为重点项目来操办。8月10日,楚雄就率先狂欢起来,引得18462万人线上围观这一盛典,就连CCTV都有跟进报道。
△巍山古城主街上放置的火把。(图/西武) 11日,这份热闹就传递到了巍山古城。我被楚雄火把节的视频诱惑得心痒痒,与朋友一同包车前往。从大理古城过去巍山古城,需要坐两小时的车。路上经过大理市区时,能见到路边已经有倒放着的巨大火把,长达数米,只待壮汉们齐齐发力将它竖起。
△古城内随处可见的火把。(图/西武) 抵达巍山古城已是下午两三点,正是日头最毒的时候。无论是街上,还是宅子后院,到处都放着火把。一些店铺还在售卖小火把以及松香粉,用大型的蛇皮袋装着,随意码放在地上。有人前来买松香粉,店家就拿勺子往袋里一挖,再用小塑料袋简单包装。别看这松香粉平平无奇,到了晚上,它就会派上大用处。
△火把上的装饰。(图/西武) 此时虽说立秋已过,巍山也地处高原,但这里正午没有丝毫凉意,甚至十分暴晒。古城里大多数人要么躲在茶铺里喝茶,要么在树下纳凉,大家都在等待夜幕降临。
△行人都在等待火把燃起。(图/西武) 比火苗更早出现的是消防员。我从他们口中得知,巍山古城的主街上一共立着58个大火把。为了安全起见,每个火把旁都坐着1—4位消防员。如果出现用火的安全隐患,他们会第一时间过去解决。 晚上8点半,最后一些靛蓝的天光散去,58个火把一起点燃,与晚霞一起染红了整个古城。
△点燃火把。(图/西武) 街上瞬间挤满了看火把的人群。白天还很慵懒的生物们一下都兴奋地活了起来,忙着拍照合影。 火把一经点燃,便越烧越旺。我和朋友从古城主街的一头走到另一头,一路被不同大小和不同燃烧状态的火把所包围。有些火把上还挂满了便利贴和纸条,每一张上都写着“家人身体健康”“学业顺利”等质朴的愿望。 在这一个节日里,向火把祈愿,或许正是人们在向未知寻求确定性的一种努力。
△火把上的祈愿纸条。(图/西武) 越靠近火把,越能感受火光扑面,热气像浪一样袭来。我们一路挤过人群,身后的烟花绽放,如长枪刺破夜空。 走出主街,便来到了广场。此时眼前的景象让我顿悟,刚才一路站着看火,还是太文明了。 火把节玩耍的精髓,在空旷的广场上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人们拿着小火把,拼命地往上扔松香粉。易燃的松香,一接触到火便会“嘭”地一声喷出火星。萤火如泉水一般飞溅,又立即消失。整个广场上,到处是燃烧、飞舞的火星,整个世界陷入一片火光。
△当松香粉碰上火苗的一刻,如打铁花。(图/西武) 玩得最欢的是十几岁的小年轻们。他们像猴子一样乱窜,逮着熟人就往对方的火把上扔一把松香粉,打的就是一个措手不及。“竟然敢偷袭!”被“攻击”的一方连忙赶上去“报仇”,狂欢就在这种热闹中一直持续到深夜。 直到晚上10点,我和朋友离开巍山古城,一切也没有要停止的迹象。 02 本地人过火把节, 从早忙到晚 在大理,火把节是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彝族人将火把节的日子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在他们的民族传统中这一天和过大年一样重要。
△火星扑到人身上,又很快消失。(图/西武) 而早在1000多年前的南诏国,便有白族诗人记录下火把节的盛况。明代的云南诗人李元阳更写有一首同名诗,其中写道:“野溢明珠如斗富,路缠星斗似迎仙。红霞散作千门彩,金色形成万朵莲。” 在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火烧松明楼”是大理境内流传最广的一个。据《南诏野史》记载,南诏国兼并时期,南诏王皮逻阁将其他五个部落的首领一同邀请至松明楼中,放火将他们烧死。
△人们在火把节中合影。(图/西武) 其中一位首领的妻子——慈善夫人预感不妙,在丈夫临行前将一只铁镯子戴在他手上。得知南诏王放火烧楼的事情后,慈善夫人便立即叫人们点起火把,连夜赶去营救首领。结果,她也只能在一堆灰烬中,靠那只铁镯子辨认出自己丈夫的尸体。 故事的最后,慈善夫人投洱海自尽。火把节也成为了白族人民纪念她的一个节日。
△空气中全是松香粉。(图/西武) 传说带出了当今火把节尚留存的许多民俗项目:点火把、跑马、祭祀。 在大理的村子里,当年有孩子出生的人家,都要竖起一个大火把。人们会用山上砍来的松树,捆上麦秆、松枝等,制作成火把的杆;火把顶上是三个用竹竿串联起的纸升斗,寓意“连升三级”。 大型的火把上往往还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等,华丽得很。还有五颜六色的花纸在风中摇曳,艳丽却不俗气。 这次在巍山古城,我们甚至还看到了一个火把上还竖着丹顶鹤的纸模。这份精致,在火把大军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广场上的热闹景象。(图/西武) 到了火把节当天,有人会骑着骏马在街上全速狂奔,绕着城镇来回跑。成长于大理剑川古城的青年导演和渊,也曾在纪录片《火把节》里回忆起小时候的火把节,人们碰到跑马都唯恐避之不及,只能连忙闪开,退至路边,眼睁睁地看着跑马人和马的身影远去。 火把节一边是生的欢喜,一边是死的纪念。一家人会在这天带着食物,去坟前祭拜家中已仙去的人。对于彝族人、白族人来说,这是火把节“祭天地、祭火、祭祖先”的一部分,为的是驱邪除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家宅平安。
△被灰烬抹黑的精神小伙。(图/西武) 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也同理。往别人的火把上撒松香粉,为的是祛霉气、灭邪气,为对方带来好运。 当然,你不能对着别人的脸撒松香粉,这是过火把节的常识。不然,那守在大火把旁的消防警员,可要冲你来了。
△武警在广场的一边维持安全与秩序。(图/西武) 03 巍山, 还没有被“风”吹到的宝藏目的地 在火把节之前,巍山县还算是大理唯一“没有被风吹过”的古城之一。 狂欢节让这座小众、清净的古城彻底火了起来。早些在计划行程时,我就发现,火把节当天从大理站往返巍山古城的高铁票,许多车次的都已售罄。巍山古城及其附近的民宿、酒店价格也是暴涨,有些甚至已经满房。 来到巍山后,最多人前往的便是巍山古城。
△巍山古城里一家年轻化的茶铺。(图/西武) 自唐宋时期起,巍山古城便是大理南诏国的发源地及重要城镇。宋代以后,它又被叫做蒙化城。历史上,它也曾是一座马帮小城,还因产马优质而扬名滇内。茶马古道上,巍山人民运着茶叶等各地特产来回奔波,马铃不断地回响在石子路上。
△品茶。(图/西武) 如今,巍山古城还保留着不少明清风格的建筑,城门拱辰楼与星辰楼便是个中代表。去过云南许多古镇,不得不说,这两座城楼的美貌与精致程度,在那么多古镇里也是排得上号的。 就连古城内的一些民居,也在修复后尽力保留了原貌。它们大多都是清末民国初年的遗建,没有被现代建筑的风格所侵蚀。城内传统建筑仍占据多数,这在日益现代化的诸多古城中显得难能可贵。
△蒙阳公园。(图/西武) 巍山古城内还留有几处大型书院、文庙及寺庙,其中的等觉寺正是典型的明代式样。我与朋友碰巧走入了蒙阳公园,这里一边是现代公园的模样,一边是古代园林式的传统空间。夕阳西下,当霞光照在古亭上,虽没有江南水乡那般婉约、似水柔情,却也不失美意。
△在亭子里打盹的人。(图/西武) 巍山古城的古意,还落在转角处等每个不起眼的地方。一户人家门上的挽联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样笔法老练、运笔工整的书法,一看就是功底深厚之人所写。其上联写着“谁知九月别胞弟”,下联是“只见三秋多苦雨”,横批“手足情深”。这还不够,木门正中间还要贴一副“音容宛在”,才足以表达对亡者的悼念之情。 巍山有逢红白之事都要写对联的传统,再加上这里历史上重文崇教,多私塾、书院,读书人代代相传,巍山的文化气质也因此得到更好的保留与传承。
△古城内随处可见的挽联。(图/西武) 古城之外,文物聚集的道教名山巍宝山、开满了樱花的无量山,也是人在巍山的好去处。尤其是在12月,冬樱盛开的时节,无量山上遍插樱花树与茶树,红绿相衬,从高处望去犹如仙境。难怪《天龙八部》里,大理国的段誉苦练凌波微步时要选在这里。在此美景之中,谁不想早日练成神功呢?
△无量山樱花。(图/Ceci) 即便是匆忙来去一趟,巍山也不会让人失望。 如果你厌倦了大理古城、洱海边的车水马龙,来巍山走走,兴许还能拾回一趟时间慢下来的旅行,在现代生活中稍稍品味一些松弛的、不争不抢的古意和韵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