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3-04-25 07:21 |
山水之秀 是黄山毛峰的底色 群山闭塞,水路通达,在那些属于古老徽州的故事中,山与水是绝对主角。 我们常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但对于黄山来说,“名山胜景出好茶”的说法则要来得更为贴切几分。
云雾缭绕的黄山山脉,是黄山毛峰生长的最佳环境 摄影/方托马斯 中国的名山虽多,但能与传统名茶有着直接紧密联系的不多,这其中黄山毛峰就占了一个席位。也许你可能没有听说过毛峰,但一定听说过黄山。 黄山的峻秀美景自无需赘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就是对它最好的注脚。根据《徽州地区简志》记载,黄山市的前身徽州地区共有山地丘陵10578平方公里,足足占到了辖区总面积(13403平方公里)的79%。这些勾勒起了徽州脊梁的纵横山脉,皆是黄山的余脉。
奇峰秀丽的黄山,不愧“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名 摄影/城市穿梭客 明朝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评论:“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日本荣西禅师也在《吃茶养生记》中写到:“黄山茶养生之仙药也,延年之妙术也。”古人眼中,烟雾缭绕的黄山就仿佛是神仙洞府一般的存在,生长其中的黄山茶,也平添了几分“仙气”。 在海拔超过400米的山野密林之中,昼夜间的巨大温差有利于茶叶中风味物质的积累,云雾与树林的荫庇又为茶树挡住了阳光的直射,形成了适宜茶树生长的绝佳环境。
春日里,茶园与远山相映成趣 摄影/方托马斯 早在明朝末年,就有产自云谷寺中的黄山云雾茶闻名于世,江澄云在《素壶便录》中更将其誉为“茶品中第一”,这正是黄山毛峰的前身。 在中式审美中,山与水向来是一对从不分家的昆仲。行驶在黄山曲折的山间公路上,一边是山,另一边永远是水。从群山中发源的流水冲刷出了无数盆地与河谷,为徽州人世代生存的古镇与村落提供了傍身的空间。
在宏村,村口的南湖就是整座村子的水口 摄影/吴学文 虽然地处群山之中,但流水的存在使得黄山并不闭塞,这成为了黄山毛峰行销全国的有效助力。位于新安江畔的屯溪,明朝时就已经成为了天下闻名的茶叶重镇。 在黄山毛峰核心产区的富溪乡,流淌在茶山间的澄澈溪水将汇入新安江,进而来到千岛湖,成为农夫山泉的水源。
山间发源的澄澈溪水,为茶园赋予了灵动的活力 通往茶园的道路两边,随处可见的便是黄山市“争做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的口号。黄山市对于化肥等农资统一管理,去年还提出了将禁止化学农药进茶园的方向。取而代之的,是物理防治的绿色防控措施。比如遍布茶园中的黄色诱虫板,成为了为茶树抵御虫害的一道防线。
采用捕虫黄板而非化学农药,对虫害使用物理防治 摄影/吴学文 生长于此方绿水青山之间,山水之秀,成为了黄山毛峰不变的底色。
来到原产地寻一杯最为地道的黄山毛峰。
白毫披身、芽尖似峰的黄山毛峰,有着俊秀的外形。 摄影/吴学文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黄山毛峰的特点,那一定是:秀 之所以用秀来形容黄山毛峰,不仅因为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的俊秀外形,更因为其孕育之地的秀美山水。
毛峰茶汤清澈,带有嫩甜香。 摄影/吴学文 当我们乘坐的汽车如郁达夫所言,“学穿山甲,学神仙的土遁”般钻入一座座深山中的茶园,窗外一面青山、一面绿水,如同幻灯片般在我们眼前掠过。 山水之秀,赋予了黄山毛峰的底色。黄山,这座如今以山而得名的城市,在古时曾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徽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