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3-04-21 17:58 |
据报道,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中科大天文学教授菲尔兹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经过大量数据分析,他带领的科研团队认为,发生在3.59亿年前的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可能与一次超新星爆发有关。 第二次大灭绝 在泥盆纪和石炭纪的过渡时期,地球发生了第二次大灭绝,地球上的海洋生物迎来了一场浩劫。然而,在第二次生物大灭绝之后,地球也进入了一个物种快速进化的新时代。 泥盆纪是地球上的“鱼类时代”。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祖先都出现在泥盆纪。在此前的考古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地球泥盆纪时期的中国气候非常湿润和温暖。即使在极地,也四季如春。 然而,奇怪的是,在泥盆纪末期,地球突然“变了脸”。整个地球的气候和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迎来了一场浩劫。 据统计,在第二次生物大灭绝中,共有72%的物种成为历史。至于大灭绝的原因,1969年,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古生物学家认为,这与小行星撞击地球有关。这一猜想多年来一直是科学界普遍认可的主流观点。关键证据。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说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说法没有证据呢?我们都知道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大灭绝,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而在地质测试中,也发现了大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巨型陨石坑作为证据 但是,无论是来自泥盆纪晚期的巨型陨石坑,还是能证明与撞击有关的放射性同位素,都没有证据表明第二次生物大灭绝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所以多年未被发现。科学家们也在寻找其他原因。 直到前段时间,天文学教授菲尔兹和他的研究团队在研究第二次生物大灭绝时期的化石和岩石时,发现里面的植物孢子已经被强烈的紫外线晒伤了。 我们都知道,地球之所以宜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球的大气层,尤其是臭氧层,为我们挡住了来自太空的各种辐射,同时也减少了太阳的紫外线。 然而,泥盆纪晚期的植物孢子表明,当时地球上长期存在臭氧层缺乏的情况。菲尔兹教授认为,这可能是造成第二次泥盆纪生物大灭绝的关键原因。
太阳系周围曾发生过超新星爆炸 菲尔兹教授推测,在泥盆纪末期,在距离地球约65光年的地方,曾经发生过一次超新星爆炸,其能量它释放的能量到达了地球。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地球的臭氧层也遭到了破坏。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地球受到的各类辐射不断增加,最终导致地球上的生命大灭绝。直到大约10万年后,地球才开始逐渐恢复到健康状态。
超新星爆炸有多可怕?据研究,如果在距地球1000光年以内发生超新星爆炸,对地球来说就像一颗爆炸的“炸弹”。
超新星爆炸虽然不会立刻毁灭地球上的生命,但是会破坏地球的大气层结构,伴随着超新星爆炸会释放出大量的伽马射线。如果距离地球很近,那么到达地球后,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消耗地球的臭氧层。 这样一来,地球上的生命将彻底暴露在太阳风、宇宙射线等的危害之下,用不了太久就会相继灭绝。这也是科学家们在发现南极臭氧空洞后一直非常担忧的原因之一,因为如果臭氧空洞出现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其影响将难以预料。那么,这次收集到相关证据后,科学家们就会认为,第二次生物大灭绝与超新星爆发有关。
当然,要想彻底解开第二次生物大灭绝之谜,还需要大量的证据。下一步,科学家们还希望通过考古发掘,在泥盆纪末期的相关化石中发现放射性同位素的存在。
特别是钚244和钐146,这两种同位素在地球上自己是找不到的,只有通过宇宙大爆炸,尤其是地球周围可怕的超新星爆炸,才能到达地球,进入地球地球地质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