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3-04-01 09:04 |
说到常识这个问题,小编不禁想起某部电视剧里,女主用嘴吹灭酒精灯的桥段。
不知道这位女主的化学老师看到这一幕,有何感想? 反正小编看到这一幕,和广大吃瓜群众都是一样的反应:
酒精灯是不能用嘴吹灭的!因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搞不好还会爆炸~ 与不懂安全常识一样,事实上,很多人也不懂健康常识。 不懂也就算了,问题是,有些深入人心的“健康常识”是错的! 不仅不利健康,反而有害,简直坑你没商量! 今天小编就来一一盘点下~ 6大坑人健康常识,你被坑过? 1、私处洗洗更健康 还记得某妇科洗液,那句著名的广告词吗? ——洗洗更健康 这句广告词可谓是风靡一时,深入人心。 广大女同胞对此说法也深信不疑,纷纷买来该产品洗一洗,把它当作一种维系自己健康的措施。 而事实是,频繁的冲洗,会越洗越有害。 对于健康女性来说,女性生殖系统本身有着天然的防线: 阴 道具有自洁能力,阴 道乳酸杆菌可使阴 道维持正常的酸性环境,完整的阴 道黏膜可有效防止真菌等微生物侵入,发挥其机械屏障的作用。 而阴 道冲洗会将有益的乳酸杆菌冲掉,扰乱阴 道内酸碱平衡。 还可能造成阴 道黏膜轻微的破损,从而削弱阴 道黏膜的屏障作用,引发细菌性阴 道炎。 所以,请记住(敲黑板,划重点!): 没什么问题,就别乱用这些妇科洗液。日常清洗外阴,用温水即可,简单又健康! 2、流鼻血时要仰着头 流鼻血时,为了止血,是不是经常有人让你这样做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做法! 仰头止血的方式不仅不能帮助止血,相反,还会导致鼻血流到鼻腔后方、口腔并吞入到胃内,引起胃部不适,或流入气管,引起呛咳,甚至导致肺炎、呼吸困难,严重的还会产生窒息! 所以在遇到流鼻血时,简单而正确的做法是: 冷敷法:以冷水浸湿毛巾或冰袋敷于患者的前额或颈部,冷刺激可使鼻内小血管收缩而达到止血目的。 压迫法:用手指紧捏一侧或两侧鼻翼至鼻中隔处5~10分钟。 滴鼻法:可用1%~3%麻黄素液等滴鼻,促使鼻腔血管收缩。 鼻腔填塞法:把止血药置于干净棉片、棉条上填塞出血侧鼻腔,以起到压迫止血的效果 若经上述处理仍未达止血目的,应到医院紧急处理。 3、起床立马叠被子 如果你起床的时候不马上叠好被子,被你老妈看到了,肯定是一顿批~
不过,现在你有足够的理由来反驳她了~ 因为起床立马叠被子并是个好习惯~ 人经过一夜睡眠,呼吸道和全身皮肤毛孔会排出大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皮肤通过汗腺还会排出约150~200毫升汗液。此外,还可能脱落不少皮屑。 这些废物,很大一部分会被盖在身上的被子所吸收。 如果起床后立即叠被子,这些废物就会被密封在被子里,使被子成为一个污染源。 更加不利于健康的是,不能及时散发出去的汗液和水分等,可能使被子受潮。 而这样温暖、潮湿的环境特别容易滋生螨虫,增加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甚至哮喘等的风险。 所以,起床后最好别急着叠被子~ 可先将被子翻个面,打开门窗,让被子上吸附的汗液等尽可能挥发掉,等吃过早餐再叠不迟。 4、饭后立即刷牙 饭后刷牙是个好习惯,但是饭后立即刷牙就不是个好习惯了~ 牙齿的表面有一层坚硬的牙釉质,牙釉质是身体里最坚硬的物质,但它很怕酸。 如果饭后立马刷牙,则可能会损害牙釉质,腐蚀牙齿。 这是因为饭后,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成了细菌的大餐。 细菌们吃进去的是食物,“拉”出来的就是酸,这时马上刷牙,会把酸推进牙釉质的深处,甚至牙釉质下面的牙本质。 所以,吃完饭后,最好是先用小苏打水或是清水漱口,待30分钟之后再刷牙。
5、一天洗很多次脸 如果你的脸部有红血丝、小红点、易发红,一遇到刮风就又疼又痒等问题,那很有可能就是过度洗脸惹的祸。 正常人洗脸,一般一天洗2次左右就够了,但有些人一天会洗7、8次甚至更多,而且每次都要用洗面奶。 你以为这样频繁的洗脸会让皮肤更好? 大错特错,过度清洁会适得其反!
洗脸次数过多造成的最大麻烦,是会洗掉覆盖在皮肤外层的皮脂膜和角质层,导致皮肤失去表面的保护屏障。 不但没达到护肤的目的,反而会破坏皮肤,导致皮肤变得极其敏感。 所以,如果是用洗面奶洗脸,建议每天最好是洗1~2次。 如果天气太热或是油性皮肤,可以适当增加洗脸次数,但是只用清水就行。 那如果已经洗成敏感肌该咋办? 很简单,只要减少清洁次数,正常用清水清洁肌肤,不要随便用些洗面奶和乱七八糟的护肤品,大约过一个月皮肤就能慢慢恢复原来的状态。 6、耳朵掏掏更干净 有些人动不动就喜欢掏耳朵,拿起一根棉签、一根耳棒、一个发卡就开始掏起来。
其实,耳朵根本不需要你掏。 首先,耳道本来就有天然的自净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能够自行排出。 其次,频繁掏耳朵坏处多。比如: 划伤外耳道皮肤,引发感染。 外耳道受刺激,引起病毒感染,发生外耳道乳头状瘤。 会加快“耳朵死皮”脱落,会让耳屎越掏越多,耳朵越掏越痒。 不小心捅破耳膜,导致听力下降,甚至是丧失听力。 最后,耳屎其实是耳朵的保护伞,掏了反而对耳朵不利。 所以,只要不是堵得你听不见了,就别瞎掏掏了。 类似的还有肚脐和鼻孔,没什么事儿别瞎掏瞎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