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美,藏在细微处 [21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旅游讨论 -> 美,藏在细微处 [21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527801728 2023-03-27 10:49





前段时间,北京鼓楼火出圈,成为新网红打卡点。有人说只要背景有鼓楼的地方,拍照都要排队。大家笑称:“鼓楼也不知道鼓楼咋突然火了。”

但其实,我们都知道鼓楼有多美,知道古建筑有多美。大家喜欢到古建筑拍照,不过是因为一面红墙、一角飞檐、一扇门、一对环……我们爱古建筑的磅礴富丽、精巧玲珑,也爱其中的局部。

今天,想带你认识古建筑中那些最美构件。待下次再去参观古建筑,我们便不止能看见一座神圣整体,还会看见其中藏着的无数细节。



建筑因它而轻盈

第一次发觉飞檐的美,是在去一座寺庙的路上。明明还隔得很远,就看见青

山翠林里探出一角飞檐,像是有灵性。

《诗经》有云“如鸟斯革,如翚斯飞”。作为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的屋顶转角处常常见到它。



如果说古建筑是一篇结构精巧的文章,那“飞檐”就是最特别的一个句式。

南方多雨,所以飞檐翘得高,雨水跳珠被抛得远远的,减少了对建筑的腐蚀。北方的飞檐相对平直,边缘微微一翘,像是书画里一道神来之笔。

当我们仰望高高翘起的檐角时,会不会有一种跃跃欲腾飞的感觉?飞檐,让建筑有了向上的动感,仿佛有一种神气托举着屋顶。



屋脊兽保佑着我们

而在飞檐之上,我们常会看见屋脊上有许多神态各异的小兽。

小兽们每天就蹲坐在屋顶上看天,这便衍生出了“五脊六兽,无所事事”的说法。

“五脊”是指屋顶上横着的一根“正脊”和垂下来的四根“垂脊”。而“六兽”的说法很多,其中一种是,在一道垂脊上,有吞兽“鸱吻”和五只蹲兽“狻猊、斗牛、獬豸、凤、狎鱼”。

事实上,建筑物的等级越高,人们的信仰越强烈,小兽的数量也越多。



想起广州的“陈家祠”,那里有世界上最牛的屋脊,各种灰塑、陶塑、彩绘,隆重绚烂:红狮护佑、蝙蝠祈福,甚至把桃园结义、竹林七贤的故事也塑了上去,每一个屋脊就是一座小型博物馆。

屋脊的雕塑高高的,减弱了海风对屋面的吹袭,同时还粘合了屋脊和瓦面的接缝,利于防水。谁说这些仙人、神兽无所事事?他们都在悄悄地保护屋里的人哪……



封火墙是一种韵律

屋脊旁边便是墙,而在南方,墙比屋脊、屋顶还高,主要是为了防止火势蔓延,所以也叫“封火墙”。

在江南多地,封火墙像一个个直挺挺的马头,“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这便是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

而闽派建筑的封火墙更圆滑一些,似一个个马鞍,所以便是“马鞍墙”。



而岭南建筑的墙像一口大锅的耳朵,也叫镬耳墙。镬耳墙往往是黑色,因为在五行中的南方属火,而黑色属水,水能克火,人们希望用黑色的水可以镇住南方的火。

远远望去,高墙层层叠叠,它们有着自己的节奏和韵律。



瓦当是屋檐的结尾

余光中说:“灰蒙蒙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瓦是音乐的雨伞。”

瓦更是一个家的雨伞,一片片圆弧陶片,为屋顶遮风挡雨。当陈年旧瓦被雨水冲洗发亮,断线的珠子都顺着屋檐前端垂下来。

最边缘的那一片瓦,便是瓦当。这块圆形或半圆的挡片,上面清秀或繁复的花纹,是诗意的开端。



西周时,瓦当纹样简单,到了汉代,人们把文字祈福筑在瓦当上。到了魏晋佛教盛行,人们喜爱“莲花”瓦当。一到明清,琉璃瓦当璀璨生辉……

千年的风雨随之被抛得更远,或顺之而滴落。因为瓦当上曾流淌的时光,才有了家的历史,或许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有瓦才有家”。



古建筑之魂

瓦当之下,屋顶之内,便是斗拱。它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换句话说,是古建筑之魂

它在横粱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负荷传递到立柱,部件之间用榫卯咬合而成,还能化解震力。

所以佛光寺东大殿才能在一千多年里,能经历九个朝代变迁,八次五级以上地震的侵袭。

作为最美斗拱之一,它一边向外伸展,一边向下威压。伸出墙体外4米远,就像大鹏展翅、鹰击长空。梁思成说它“斗拱雄大、广檐翼出”。

还有“斗栱博物馆”应县木塔,拥有五十四种不同的斗拱。如果站在塔下往上看,像四百八十朵莲花,簇拥盛放,难怪古人叫它“百尺莲开”。

或许没什么构件能如斗拱一般神奇了,能让建筑屋檐远看如轻盈小鸟,近看如雄健的大鹏。



梁枋间的精灵

最开始看见雀替的名字,便想到梁间燕子筑巢的画面。

而“雀替”果真在近似的位置,它在梁与柱或枋与柱的交接处,用来承受上部压力。

看见雀替之后,它精美的样子果真是栖居在古建檐梁上的云雀,模样也如一对羽翼舒展开来。



但宋元时期的雀替很简单,有的只雕刻了两三根线条。而到了清代,雀替越来越精美,从简单的“回纹”到“梅竹”“牡丹”“葫芦”……甚至直接延伸出纯粹的装饰小种类,“花牙子雀替”。

难怪有人说,雀替是栖息在梁枋间的精灵,飞舞在房檐间,灵动又美好。







神秘的屏风墙

如果来到一座古寺庙,还没进院子,便能发现一座长长的屏障刚好遮住我们所有视线。

这面“屏风墙”,便是照壁,也叫做“影壁”。它保护着建筑的隐私,同时也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隐而含蓄”,让人一眼看不见里面的风景,反而更吸引你走进去,才能领略一二。这种曲折迂回,中国人最是乐在其中。





图|摄影的小和尚©

既然第一眼便是照壁,透过它便能窥知一座建筑的地位、性质,所以影壁便成了一座建筑的序言,本身也成了一道风景。

于是许多人家在影壁上雕龙画凤,描花绘草,俨然一面巨幅立体浮雕画壁。

想起故宫九龙壁,把中国人爱龙的情感承载于其上,琉璃辉煌,让人一见便觉精神奕奕。



门环轻叩锁声扬

中国人最讲究门面,所以古建筑的门把手也很精巧。辅首是把手底座,往往是一个小兽的形状,它衔住的环便是手拉的地方。

在龙有九子的某一版本说法中,辅首是龙的儿子,性格腼腆,警觉性极高,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善于严把门户,所以人们便希望它为自己镇守家宅。



但是普通人家是不能使用龙形辅首的,多用熟铁打制成圆形、六边形,上面还有花草、卷云的图案,看起来简约大方。

待到下次遇见一扇古门,试试用门环轻叩辅首,听一阵清脆的金属声。虽没有曾经的主人为自己开门,便也似当了一回时间和历史的客人。



一场关于建筑的误会

人们常说古时候,结婚最讲究门当户对。曾经只知这是说双方家族地位、财势相当,适合结亲的意思。没想到门当户对就是从门前两个建筑构件演化而来。

门当,是门口两侧,相对而放的一对石墩或石鼓,也叫做门枕石。主要用来承受门扉的重量,还可平衡、固定门框。形状一般像鼓,因为老百姓相信鼓声洪亮威严,能避邪祟。

在古代,不同等级、官职的家室门当的等级十分森严。所以大老远一看,就可知道这家主人曾经是文官还是武官。一般圆形为武官,象征战鼓;方形为文官,象征箱,谐音“书香”。



而户对,是门楣上突出的柱形木雕或者砖雕,像门楣带着“簪子”,所以也叫“门簪”。因一般成双数出现,故名“户对”。

在曾经,“户对”的多少与主人家的权势财势成正比。所以渐渐有了“门当户对”的说法。

虽然现在人们结婚并不严格遵守“门当户对”,但是古建筑门当户对所寄予的美满平安,依然是代代相传的企盼。



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当我们赞叹那些精妙的亭台楼阁时,是否会关注其中的构件?

无论古建筑是如何雄浑、灵秀,如果我们看不见那些细节,便不知它究竟美在哪,又如何特别。

当我们走进古建筑的细节,我们便会从一刀一刻中,感受到触手可及的沧桑,和一点一滴凝固的时间。




ccc2 2023-03-27 11:20
中国古建,是一种充满实用价值和美感的文化符号啊!

清水河畔 2023-03-28 08:20
这是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雨呀

xyg5503 2023-03-31 15:41
于细微处见精神

假正经也 2023-03-31 21:23
建筑,是立体的文化艺术。


查看完整版本: [-- 美,藏在细微处 [21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