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也谈一下我对'曹操多疑,为什么还会相信黄盖的诈降"一文的一些看法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也谈一下我对'曹操多疑,为什么还会相信黄盖的诈降"一文的一些看法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假正经也 2023-03-07 21:30
看了帖子“曹操多疑,为什么还会相信黄盖的诈降”一文,我感觉帖子把问题主要集中在致使曹操失败的客观因素方面了。过于强调客观才是导致曹操因相信黄盖的诈降,才会造成赤壁铩羽而归的。对于帖子里列出的事实和依据以及各种推论,我不想反驳,因为我也承认这些都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没有反驳和挑刺的必要,必须予以承认和支持!而我现在想说的是,除了这些客观方面的原因外,曹操的个人主观因素也是导致他虽个性多疑,却为什么还会相信黄盖的诈降,从而导致赤壁惨败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下面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三国迷们前来指正,大家共同切磋交流,相互裨益。


我认为,曹操之所以会轻信黄盖的诈降导致赤壁惨败,其主观原因是第一位,那就是前“骄”后“躁”!前骄,就是在战役发起前的过分轻敌。孙权,虽是鼎鼎大名的三国三巨头之一。但在当时的曹操眼里可能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只是一个毛孩子而已!!因为孙权的哥哥,东吴帝国的开创者孙策,打遍江南无敌手,时人呼为“小霸王”,在曹操的评价里也不过是“籍父之名”,是一个靠着父亲的威名而出名的人,还算不上是个英雄人物。那么孙权,一个根本就没有打过仗,只是从他哥哥手里坐享其成的无名之辈,还能有什么出息吗?就更不放在曹操的眼里了。再加上曹操取得接连打败袁绍刘表二个强敌,兼并了他们的地盘,已经是饮马长江,和孙权共饮一江之水的情况下,这时候是名震天下威风八面了。曹操的骄傲已经是可想而知了。恐怕此时此刻的曹操不是在考虑怎么才能打败孙权,而是在考虑该给孙权及其手下安排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才合适吧!!赤壁大战的初期事实也的确如曹操所料,江东集团的文官群体在其领袖张昭的带领下,集体向孙权发难,要求投降。本来铁板一块的江东政坛开始出现了分裂,给孙权和他的支持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孙权在“人和”方面发生了严重的不和,信任危机已然产生,并公开化了。相信这些情况已经由江东的一些早已丧失抵抗信心的人暗中透露给了曹操,正如在官渡战役前,曹操方面也有不少失去信心的人私下里向袁绍写信表示效忠一样。打仗,最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有之才能确保胜利的天平倾向于自己一边。而曹操方面的人和,在曹操看来是坚如磐石。老部下们和自己是一条心要跨过长江,消灭孙氏集团,统一全中国。新归降的荆州文武人员也是唯曹操之命是从,不敢有丝毫的反抗。更何况,荆州和江东原本就存在着血海深仇。大家都恨不得灭了对方。曹操讨伐孙权,等于是在帮荆州人报仇。而且扫平江东后,荆州帮也是统一全国的功臣,日后自然少不了加官进爵的,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所以,曹操对自己在人和方面的优势是信心满满。这就是曹操在赤壁大战爆发前产生骄气的一个方面。


在地利方面,虽然曹操自己带领的北方军队不服水土,不会打水战。但荆州军是能打会打水战的,而且众数有七八万,将近十万。和孙权的全部军队相比,不会少太多。而那条既宽阔又汹涌且涛涛不绝的长江,估计在曹操心目中根本就不是个事!不就一条河嘛!!荆州水军打前锋,全部压上。只要拖住孙权的水军,掩护曹军的大部队上岸。一旦踏上了坚实的平地,那就是曹操带来的北方铁骑的天下了。纵横驰骋,任意践踏。到那个时候,江东的陆路兵马估计只有抱头鼠窜的份了!!!而这个推想在东吴文官首领和江东地方大族首脑的张昭那里也得到了验证:“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三国演义第43回)。当然,那是在小说里。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孙权身边那些积极鼓吹投降的人对此则说的更为详细。《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在,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三国志》里虽没有明确的指出这些议者的名字,但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曹操的估计并没有错。孙权身边许多土生土长的江东人,已经对己方的地利优势完全失去了信心。这也使得曹操对自己在地利方面所占的优势更是充满了信心。也更加让曹操骄傲起来了。


在天时方面,曹操的军队驻扎在长江北岸,孙权的军队拒守在长江南岸。如果南军要想采用火攻,必然要借助风势才能奏效。否则,风倒吹,反而会烧了自己。而在曹操看来:“方今隆冬之季,但有西北风,安有东南风也?”(《三国演义第48回)。这是个常识性的问题,冬天都是刮西北风的,哪里有刮东南风的?!所以,有什么可怕的!!此战是我们必胜的——“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三国演义》第48回)。虽说小说有虚构的成分,但不能否认的是,冬天刮西北风或北风,在中国大多数地方大多数人的习惯思维里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曹操就更没有什么理由会怀疑绝大多数人的正常判断了,也就更坚信连老天爷也是站在他这一边的。那么,曹操还有什么不能骄傲的地方呢???!!!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故,赤壁大战前,曹操在主观上因骄傲而过分轻敌也在情理之中了,实在是看起来已经没有什么理由让老曹不能骄傲了!!!这也为曹操虽多疑,为什么还会相信黄盖的诈降在个人主观原因方面埋下了第一个祸根!!!


曹操之所以虽多疑,却轻信黄盖的诈降在主观方面犯下第二个错误就是“躁”。本以为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都是胜算满满的曹操没想到,在和由江东小字辈周瑜率领的水军初次交战就败下阵来了。老曹寄予厚望的荆州水军居然不堪一击,自己那不谙水战的北军就更是拉稀了,不会打水战不说,还得了大规模的瘟疫。这在《三国志-吴书-周瑜传》里也有记载:“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如此看来,荆州的水军要么是徒有虚名,没有曹操想象的那么有战斗力;要么是也染病了,失去了战斗力。我个人估计可能是前者。如果是瘟疫的关系,相信周瑜的水军也会感染的,因为冷兵器时代,都是近身相博,不可能远距离开火的。难道瘟疫只在江北肆虐,而偏爱南方吧?!疫情也不可能就只在赤壁之战发生时有,而平时没有吧??!!荆州和江东是一衣带水,都是水军,也不可能只有江东水军有防疫的办法和措施,而荆州水军对疫情却一向是束手无策吧???!!!所以,我更倾向于是前者。原因应该是如蔡瑁张允所说的:“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素不习水战。故尔致败......”(《三国演义》第45回)。总之,曹操新成立的水军和江东水师的第一次交手是失败了。这让曹操发现长江是没有那么容易好过的,荆州的水军也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牢靠,周瑜这个毛头小伙子并不好对付,江东的军心和人心还是非常的稳固,天时地利人和似乎也并没有全部站到自己这一边。曹操不得已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先暂时休战,训练水军,积极备战,转守为攻。战事久拖不决,江东方面又毫不妥协,疫情又折磨着曹军。曹操的信心开始被耐心所取代,而他的耐心在遭受到一连串的失败打击下(蒋干中计草船借箭),又被尊严所取代。如果再不来一场胜利,眼看着就连这点尊严也要失去了。曹操变得急躁起来了。他变得更加的固执己见,不允许自己的权威和才智受到挑战和质疑。躁,是曹操虽多疑,最后却还是轻信黄盖的诈降在主观上埋下的第二个祸根!!!


对于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来说,戒骄戒躁是保障自己获得成功的二个最重要也最主要的主观因素。又骄又躁,焉有不败之理!而曹操这二样偏偏又都占全了!!此时的曹操若还不败简直是没有天理了!!!在经过多方试探后,急于求成的曹操尽管多疑,但在人人都会满足自己的智慧这个通病下,老曹终于相信了黄盖的诈降。因为他实在是太需要一场胜利来给自己那日益失去信心和耐心的部下和部队打气,也给自己打气。而黄盖的投降正好比天上掉下的馅饼,正中曹操的下怀。尽管那只不过是周瑜和黄盖二个人共同商量好并共同演出的一场骗局(《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任何人的成功和失败,都离不开主观和客观因素,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这世上没有单凭一个主观努力或者客观条件就能获得成功或失败的事情。曹操也是如此,虽然他是一个后世公认的三国时期最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的赤壁之败,从客观条件上确如帖子《曹操多疑,为什么还会相信黄盖的诈降》里分析的那样,对手准备充分,周瑜个人领军能力超强,智谋出众,黄盖等部将也是骁勇善战,聪明过人。曹军不善水战,老天又刮起了东南风等。但老曹在个人主观方面犯了“骄”和“躁”的过错也是绝对不能忽视和回避的!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己,指的是主观因素;彼,就是指客观条件。意在提醒和告诫我们,主观和客观二者的重要性是同等的,缺一不可的!!而我们要看懂三国,读懂三国,就必须看懂读懂导致三国里的历史人物成功和失败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究竟是什么!!!而三国里以多疑著名的曹操,为什么还会相信黄盖,那就是因为在客观方面,他已经没有能战胜由孙权任命的军队统帅周瑜带领下的江东水路各军的条件了;主观方面,先骄后躁的个人情绪始终影响了曹操以往的敏锐判断力,变得急功近利起来了。古语有“骄兵必败”之说,也有“忿兵必败”之语。主要就是说因个人有害的主观因素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很不幸,曹操都被说中了!!!所以,我们在讨论三国时期的曹操在赤壁之战上的得失,尤其是为什么老曹多疑,还会相信黄盖的诈降这个问题上,除了研究客观方面的因素外,曹操个人的主观原因也是我们必须考虑而且不能忽略的!!!


本文由假正经也于2023年3月6日21:30分原创首发在武当休闲山庄论坛上的四大名著版块。如有雷同,欢迎前来向本人或者山庄管理人员举报。版权由作者和武当休闲山庄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没脸见人 2023-03-08 07:08
政治家都是多疑的性格。

假正经也 2023-03-08 11:01
没脸见人:政治家都是多疑的性格。 (2023-03-08 07:08) 

多疑是绝大多数政治家的性格,也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天性。但对于政治家来说,多疑,往往就难以下定决心,也就是常说的“狐疑不决”。古今中外古往今来的成功者们也都有多疑的时候,但之所以最后会成功,能沉得住气是最主要的。中国古人常有“气定神闲”一说,就是要人戒骄戒躁,再加上慎重。那么就无望而不胜了!十分感谢道友第一个前来点评,希望以后大家常来探讨。

westwood 2023-03-16 08:57
虽然多疑,但是过于自信

假正经也 2023-03-16 09:06
westwood:虽然多疑,但是过于自信 (2023-03-16 08:57) 

说的也是!曹操的确是太自信了。

wu24533 2023-04-29 10:44
曹操多疑但也有清醒的时候,要不是刚睡醒,也不会草率下令杀掉蔡瑁张允,等回过神要阻止,蔡瑁张允已经人头落地

假正经也 2023-04-29 10:59
wu24533:曹操多疑但也有清醒的时候,要不是刚睡醒,也不会草率下令杀掉蔡瑁张允,等回过神要阻止,蔡瑁张允已经人头落地 (2023-04-29 10:44) 

杀蔡瑁张允一事,就是曹操多疑和清醒这二大表现最集中和突出的时候。

空气动力学 2023-05-02 21:19
还是那句话,曹操黄盖的故事都是小说家言——其实是评话艺人言。

所以我觉得关键是为什么小说或平话会这么写。明朝的市民文化很发达,所以无论小说还是平话都很商业,都是要迎合读者听众,说白了也就是现在的爽文。所以这么写当然也是为了爽。那么爽在哪儿呢?

我觉得,爽就爽在要让曹操受打击。《三国演义》的基本倾向是尊刘贬曹,打脸曹操就会让读者爽。让多谋善诈的曹操被别人谋略被别人诈,肯定是让读者很爽的。


假正经也 2023-05-03 08:48
空气动力学:还是那句话,曹操黄盖的故事都是小说家言——其实是评话艺人言。
所以我觉得关键是为什么小说或平话会这么写。明朝的市民文化很发达,所以无论小说还是平话都很商业,都是要迎合读者听众,说白了也就是现在的爽文。所以这么写当然也是为了爽。那么爽在哪儿呢?
我觉得,爽就爽在 .. (2023-05-02 21:19) 

不过如果曹操没有赤壁大败而是大胜的话,评话艺人就是想打曹操的脸恐怕也做不到吧?而听众就是想爽恐怕也爽不了吧?所以,评话艺人再怎么迎合小市民也还是要在一个基本范围里,也就是尊重大事实,然后再发挥个人想象来迎合小市民的心理。而“周瑜打黄盖”就是在尊重大事实的前提下,产生的艺术加工。并不是完全是只为了让读者爽而已!

同样的道理,《三国演义》的基调的确是尊刘抑曹,但历史的事实对于曹刘二人的描述,其实也差不多。光靠评话艺人一张嘴,恐怕是改变不了历史的!!!

空气动力学 2023-05-04 11:21
的确,大的事实是不大可能篡改的。比如赤壁大战的结果。

《三国演义》三分真七分假,其中的真就是大结果,其中的假就是过程。还是说赤壁大战,过程从头至尾几乎都是假的。舌战群儒是假的,草船借箭是假的,庞统献连环计是假的,徐庶看破不说破是假的,黄盖苦肉计是假的,诸葛亮装神弄鬼当然就更是假的了。

当然,有些假情节也有真事基础,只不过是张冠李戴。比如草船借箭是孙权事迹改编的,空城计则同样剽窃的是老孙家的故事——孙权他爹孙坚。

假正经也 2023-05-04 11:59
空气动力学:
的确,大的事实是不大可能篡改的。比如赤壁大战的结果。
《三国演义》三分真七分假,其中的真就是大结果,其中的假就是过程。还是说赤壁大战,过程从头至尾几乎都是假的。舌战群儒是假的,草船借箭是假的,庞统献连环计是假的,徐庶看破不说破是假的,黄盖苦肉计是假的,诸葛亮装神弄鬼当然就更是假的了。
当然,有些假情节也有真事基础,只不过是张冠李戴。比如草船借箭是孙权事迹改编的,空城计则同样剽窃的是老孙家的故事——孙权他爹孙坚。

对道友的《三国演义》是三分真七分假之评我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舌战群儒虽是假,但历史上诸葛亮说服孙权下定决心抵抗曹操的话语与小说并无不同;黄盖的苦肉计的假的,但黄盖的诈降计在历史上却是真的;徐庶看破不说破是假的,但徐庶因为母亲被曹操俘虏而迫不得已归降曹操却是真的;诸葛亮装神弄鬼的确是假的,但诸葛亮登上高楼为刘琦出谋划策远离蔡氏以避祸却是真的。总的来说,我认为小说和历史相比,半真半假吧。

空气动力学 2023-05-04 12:17
假正经也:对道友的《三国演义》是三分真七分假之评我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舌战群儒虽是假,但历史上诸葛亮说服孙权下定决心抵抗曹操的话语与小说并无不同;黄盖的苦肉计的假的,但黄盖的诈降计在历史上却是真的;徐庶看破不说破是假的,但徐庶因为母亲被曹操俘虏而迫不得已归降曹操却是真 .. (2023-05-04 11:59) 

没意见。三七还是五五本来就没啥标准,价值判断而已。

说起舌战群儒,查了一下信源,来源于后世诸葛亮的众多迷弟,其中最接近《三国演义》的是《三国志平话》。如果细研究,评书艺人的层累和继承可能会很清楚很有意思。

不过说实话,舌战群儒无论真假,写的确实精彩。哪怕是现在我明知它是假的,你让我再听一遍看一遍也还会津津有味的。而且这一段的编篡,应该是文人参与较多,虽然这文人不一定是罗贯中也说不好是几个文人,但肯定是不太喜欢八股文但又经过八股文训练的文人所为。

假正经也 2023-05-04 12:28
空气动力学:没意见。三七还是五五本来就没啥标准,价值判断而已。
说起舌战群儒,查了一下信源,来源于后世诸葛亮的众多迷弟,其中最接近《三国演义》的是《三国志平话》。如果细研究,评书艺人的层累和继承可能会很清楚很有意思。
....... (2023-05-04 12:17) 

能编出“舌战群儒”这一段,不管是艺人还是文人,应该都拥有较深的或一定的文化基础,这个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吧。

空气动力学 2023-05-04 12:34
假正经也:能编出“舌战群儒”这一段,不管是艺人还是文人,应该都拥有较深的或一定的文化基础,这个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吧。 (2023-05-04 12:28) 

的确。按《儒林外史》里的描述,明清那些只热衷功名的读书人,其实历史知识杂学知识还不如评书艺人,比如他们可能连黄盖是谁都不知道,因为八股文不考这个。

假正经也 2023-05-04 13:38
空气动力学:的确。按《儒林外史》里的描述,明清那些只热衷功名的读书人,其实历史知识杂学知识还不如评书艺人,比如他们可能连黄盖是谁都不知道,因为八股文不考这个。 (2023-05-04 12:34) 

这不奇怪。自从明太祖定下以八股文取士后,中国的文化其实是被钳制发展了!历史和科技艺术等被人为的归属于杂学甚至是野狐禅了!!明清,我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次大倒退!!!


查看完整版本: [-- 也谈一下我对'曹操多疑,为什么还会相信黄盖的诈降"一文的一些看法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