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23-03-06 12:40 |
路经福州路浙江路口的百年老店老半斋,我发现售卖点心的窗口前,不少人拥在那里七嘴八舌向里面的服务员询问:“阿有包好的刀鱼馄饨卖?”“我想买刀鱼馄饨的馅心,有没有?”
明前刀鱼风靡上海
说到老半斋酒楼的刀鱼和刀鱼汁面,时间又要倒回到民国初年。为了与竞争对手新半斋菜馆竞争,老半斋酒楼的掌门人张景轩,特地从镇江、扬州聘请来高厨,他们带来的众多淮扬菜点中就有刀鱼和刀鱼汁面。没有想到新品一上市,就受到了上海吃客的追捧,逐渐成了老半斋的传统招牌菜点,一直沿袭至今。 据说当年鲁迅曾在老半斋酒楼宴请内山完造,其中就点了刀鱼汁面。诗人枊亚子更是刀鱼汁面的经常品尝者。20世纪50年代,陈毅市长也曾光顾过老半斋酒楼,品尝了刀鱼汁面。由此可见,老半斋招牌刀鱼菜点的号召力。 记得往年每到吃刀鱼的季节,老半斋酒楼门口,一张写着“长江第一鲜清蒸刀鱼”和“刀鱼汁面”醒目的大幅海报,老早就张贴出来了。这时,老半斋可闹猛了,店堂里坐满了等吃刀鱼、刀鱼汁面的吃客;收银台前,排起了前来尝鲜的老饕们长长的队伍,那气势着实壮观。 我第一次品尝刀鱼还是读小学的时候。因为我们家离开老半斋不远,我父亲向来偏好淮扬菜点,有一年的三月天,父亲带我来到这里,我记得他为我点了四条三个手指阔的清蒸的鱼,他自己也点了一盆,嘱我趁热赶快吃,一边吃还一边问我:“好吃吗?鲜不鲜?”果然鲜美,我连连点头。父亲告诉我说,这是被奉为至鲜的长江三鲜中的刀鱼,只有这个季节才吃得到,过了清明,你想吃也吃不到了。我不解地问我父亲为什么,父亲笑了,说刀鱼平时栖息在浅海,每年清明前是刀鱼繁殖的季节,这时,刀鱼就从长江口洄游而上产卵,这个时候的刀鱼最肥,最鲜,骨头也最软,民间有句农谚:“清明前骨软如棉,清明后骨硬似铁。”刀鱼的骨头变硬,肉变老变柴,你想它还好吃吗?所以吃刀鱼,绝对不能错过清明前的最佳品尝期。 父亲的话我记住了。以后,我也成了老半斋的常客,几乎每年二月底、三月初,就开始关注品刀鱼的信息,也年年都会去那里,舍得花钞票,尝尝刀鱼的美味,自得其乐。 可是,某一段时期,失望接踵而至。店里拿出来的刀鱼越来越小。店家抱怨,原来盛产刀鱼的南通、江阴、靖江、扬中……长江畔的沿线城市,已经看不到刀鱼了。价格不断疯涨,一斤刀鱼已经涨到四千元、五千元了。但尽管价格疯涨,店家每次去采购大都空手而返。 刀鱼资源稀缺,国家出台了禁捕令。难道在上海滩经营了上百年,专做清蒸刀鱼、刀鱼汁面招牌菜点的老半斋,就此歇手了? 往年张贴在店门口那夺目的海报,不见了;清蒸刀鱼,不见了。然而令人惊喜的是,老半斋居然对外照常供应特色刀鱼汁面,并且还新推出了刀鱼大馄饨、刀鱼小馄饨新品。老半斋的刀鱼从何而来? 刀鱼是老半斋历经百年打造起来的传统特色招牌菜点,没有了江刀如何是好。而上海人一年就吃明前这一趟鲜味道,鱼刺软,鱼肉鲜,那独有的明前刀鱼的魅力,始终被上海吃客惦记着。 在没有了江刀的现实面前,老半斋没有消极躺倒,他们采购生活在近海的海刀。虽然江刀与海刀在质地上不可同日而语,但无论是海刀还是江刀,从本质上来说,它们毕竟同宗同源一家人。好在老半斋烹饪刀鱼已经积累了百年优势,技艺精湛。他们不辞辛劳,运用传统烹饪方法,将剔除了鱼刺、鱼骨的海刀肉进行反复试制,加入了特制配料,放入锅中翻炒,完美保留了刀鱼的特殊鲜味、细腻。用它,既可以与老母鸡、蹄髈等一起熬成高汤用于刀鱼汁面,又可以用它做成馅心,包刀鱼馄饨,满足了吃客品尝刀鱼的渴求和念想。 在经营方式上,老半斋也进行了创新,除了堂吃外,还推出外卖刀鱼馄饨和刀鱼馄饨馅心,卖一斤馅心奉送一斤特制的刀鱼馄饨皮子,让更多喜好品尝刀鱼的人尝鲜解馋。
淮扬菜点首屈一指
创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的老半斋酒楼,到现在将近有一百十七年的历史了。以淮扬菜点为代表的老半斋酒楼,尽管历经百年,依然被吃客追捧,长盛不衰。正本清源,它经营的乃是中国著名八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系。 众所周知,淮扬地处大江南北,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鱼虾四季不绝,农副产品种类繁多。历代名厨用这些丰富的特产,精心研制出独具风味的淮扬特色菜肴。加上它选料严谨,制作精致,因时施艺,讲究刀功、造型和色彩,菜肴四季有别,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淮扬菜肴特色。而且粗料细作,细料精作,原汁原味,咸淡适宜,清而不淡,浓而不腻。在烹饪方法上它以炖、焖、焐、蒸、烧、烤、炒、氽、熘、熏等为主。在烹调菜肴的过程中,尤其十分强调吊汤。力求原汤原汁原味,清纯见底,汤色乳白,浓而不腻,烂而不糊;咸甜适中,南北皆宜,自然深受吃客欢迎。 周恩来总理生前就爱用家乡菜——淮扬风味菜点招待贵宾,如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里根来华访问,都品尝过淮扬菜点的美味。 20世纪20年代,上海老半斋酒楼,就饮誉上海,30年代已闻名中外。1929年出版的《老上海》中写道:“在沪镇扬菜馆中,自当首推老半斋首屈一指了,肴肉、干丝的风味,真够得上一个‘隽’字。” 老半斋酒楼的前身是半斋总会,是当时开设银行的几位扬州人组织的一个银行职员同仁俱乐部。俱乐部里面设有小餐厅,供应扬州面点,后来又增加了酒菜供应。民国初年,此处房屋翻建后,便开设了半斋菜馆。最早的经营者是扬州人张景轩,他特地从扬州请来了一批著名厨师掌灶、掌砧,供应正宗的扬州风味菜肴和点心,果然大受欢迎。 因为经营淮扬风味菜点生意红火,一位曾在该店当账房的高级职员心动了,跳出去在半斋菜馆对面,开了一家新半斋菜馆,同样经营淮扬风味菜点,公开与半斋菜馆唱起了对台戏,相互竞争,生意也不错。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半斋菜馆特地又从扬州聘请了一批名师,增强厨艺力量,开发并推出了一批新增的名菜、名点。由于菜点质量高,而价格相对便宜,尽管遭到同行阻击,但生意一直名列前茅。与此同时,张景轩就将半斋菜馆改名为老半斋酒楼了。从此,老半斋酒楼在上海的名气也越来越响。 如今,老半斋酒楼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多年,依然长盛不衰。这主要归功于后来者忠实承续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烹饪技艺上,淮扬菜系多用炖焖煨焐,以烹制河鲜见长。著名的长江三鲜刀鱼、鲥鱼、鮰鱼,在老半斋酒楼厨师的手中出神入化,使吃客垂涎欲滴。红扒猪头、拆烩大鱼头、清炖蟹粉狮子头“三头”,素来被奉为扬帮经典菜肴。而在老半斋酒楼厨师手中,无论刀工、火功、口味都堪称一绝。2004年盛夏,老半斋酒楼在沪上隆重推出扬帮经典菜肴“三头”,好评如潮,有吃客惊呼:“久违了,扬州‘三头’!” 老半斋酒楼在保持镇扬风味特色的同时,又不忘创新。如他们经营的蟹粉狮子头、清蒸刀鱼、水晶肴肉、蜜汁火方、松鼠鳜鱼等,都是淮扬特色名菜,其中驰名中外的镇江肴肉就一直按照镇江地区的方法烹制,但取料之精,胜过当地。又如拆烩大鱼头,早在20世纪80年代,老半斋酒楼就对传统的拆烩大鱼头作了改进,添加了名贵中药材天麻,推出“天麻拆烩大鱼头”,又用蟹粉、火腿、蘑菇、虾仁、菜心,制成“蟹粉拆烩大鱼头”等系列。
出了名的淮扬面点
喝茶品味美味佳肴,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扬州谚语:“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皮包水者,即喝茶吃点心。由于镇江、扬州在隋、唐、宋时,已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因此商业十分繁荣,饮食娱乐也极其兴旺。除了精美佳肴外,淮扬点心也是非常出名的。 老半斋酒楼面点以“扬州八样”为佳,就是淮扬汤包、蟹粉小笼包、三丁包、细沙包、蟹粉灌汤包、干菜包、水晶包、糯米烧卖。这些名点不是被国家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就是被评为上海市特色产品。 说到“老半斋酒楼”的淮扬细点,它口味独特,每点一味,素则不淡,荤则不腻,咸中带甜,制作考究,百种百味。而每天向外供应的油酥面点,则以萝卜丝酥饼为代表,以及上海滩很少见得到的千层油糕,令人垂涎欲滴。 原先,老半斋早茶供应的是“魁龙珠”茶,乃将三省的名茶——安徽的“魁阴”、浙江的“龙井”、江苏的“珠蓝”集于一身配制而成,啜一口有“闻香不见花,香味印其中”之神韵,且“越喝越有味”。 早在上世纪初,上海金融界、工商界的巨头们,早晨就爱到老半斋酒楼来吃早茶,店主除了为他们准备“水晶肴肉”“蟹粉汤包”“煮干丝”等扬州风味的茶点小吃外,还特请名师徐振福创制了清口好吃的“雪菜煨面”。制作这道“雪菜煨面”,名师徐振福精心选用猪骨、虾米、虾子等河鲜熬制浓汤,并用煨的烹调法,使面条和鲜汤融成一体,加之咸菜梗细末点缀,鲜美滋味和色泽与众不同,吃上一碗,倍感清鲜爽口之妙趣,即使过去了大半个世纪,这道“雪菜煨面”依然十分受大众的欢迎。 汤面点以雪菜煨面、刀鱼汁面最为著名。其中雪菜煨面,在上世纪90年代被上海新闻媒体盛赞为“一碗面吃了半个世纪”。而每年清明前推出的刀鱼汁面,可谓是上海滩上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每天来老半斋酒楼品尝刀鱼汁面的男女老少吃客,将店堂挤得水泄不通,为的是在时令季节,能吃上一碗鲜美无比的刀鱼汁面,尝新,尝鲜。 改革开放后,许多旅居国外的华侨回国观光,都会慕名前来淮扬风味十足的老半斋酒楼品尝用餐。(陈祝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