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第二道券门,进入景区的第二座瓮城。导游说这里是守城士兵习武操练的地方。 西边是射箭场,不过不是古代的射箭场,而是游乐场的射箭场,花钱就能射上几箭。当时管理人员不在,大门紧锁。 东边是擂台,导游说守城士兵就在上面比武。可我看擂台四边的石头都很新,根本不像古代擂台。擂台边上有铁架子,架子上放着石锁,导游说守城士兵就用这些石锁练习臂力。我小时候玩过真的石锁,印象中石匠们加工的石锁边角都比较圆滑,而这些石锁方方正正,像拿切割机切的,怎么看都像劣质仿冒品。 擂台东边的瓮城城墙上,是一块与墙一般儿长的宣传栏,宣传栏正中是“南京城墙城门现状图”,导游站在擂台上,给我们讲解明城墙的古今变迁。 导游先问大家整个城墙的图形像什么,见没人回答,他就直接说了答案,像葫芦。然后又问,西安、北京城墙的整体形状都是方的,为什么明长城要建成葫芦形?依然没人回答,他又直接说答案,朱元璋不是特意要建成这样,而是因为要依山傍水,“据岗垄之脊, 控河湖之势”,就成了这个样子。他这样建城,城墙在山冈之上,借助了天然屏障;城墙在外秦淮河之内,又有了天然壕沟,城墙自然具有了很强的军事防御功能。 那会儿是战争年代,鞑虏未灭而群雄并起,朱元璋要想不被吃掉,就得把老窝儿建得固若金汤。导游说,给朱元璋出主意建好老窝儿的人叫朱昇,时间是九年前。朱昇出的主意是个九字真言,叫“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就是建好自己的根据地,保证不被别人吃掉,然后闷头看别人打,等别人多败俱伤,再出来收拾局面。朱元璋觉得这个损招儿实在是太好了,就一直不折不扣地照办,所以将明城墙建成了军事堡垒。 明城墙的13座城门中,有7座建有瓮城,其中聚宝门等3座门是4门3瓮城,石城门是3门2瓮城,正阳门等3座门是2门1瓮城。仅神策门一座瓮城在城外,其余都在城内。 导游还提到,现状图上的城墙之所以断断续续的,是人为造成的。五十年代,南京成立“拆城工程处”,拆城卖砖,后来由于专家的反对过于强烈,才被迫停止,但还拆掉了一部分。 讲完地图,导游带着我们进入了第三道券门的门洞。门洞的墙上挂着两块简介版,介绍的都是“千斤闸”。 小块儿简介版的内容是:“中华门瓮城共有四道券门,每道券门都有上下启动的‘千斤闸’。现‘千斤闸’已不复存在,只留下这个深深的‘闸槽’。”大块儿简介版则介绍了千斤闸的功能以及闸槽、绞关石柱的具体尺寸。 导游说,中华门的券门上不光有千斤闸,还有双扇木门,平时使用木门,敌人来犯,才用到千斤闸。千斤闸的木门上包有铁皮(明代有那么大块的铁皮?存疑),钉有铁钉,非常牢固。平时千斤闸置于券门上部,有敌人攻入瓮城,守军就用绞盘把它放下来,使敌人成为瓮中之鳖,然后伏兵就可以瓮中捉鳖了。 导游解释说,明城墙的大部分瓮城都建为内瓮城,就是为了便于伏兵。他说,中华门瓮城的藏兵洞就多达27个,可藏兵3000多人。 小时候听故事,多次听到过千斤闸,激动人心的当然是“好汉力托千斤闸”这样的情节。印象中,举过千斤闸的就有《说唐传》中的雄阔海,《杨家将》中的杨二郎(也有说杨三郎的),《呼家将》中的呼延平,《英烈传》中的胡大海(也有说常玉春说),一般讲故事的人讲到此处都格外卖力,我也就对千斤闸充满了好奇,这次终于看到真实的玩意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