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巫山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皆是国宝级的精品,还有2000年前的烤鱼[29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巫山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皆是国宝级的精品,还有2000年前的烤鱼[29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厨爹 2023-01-10 21:07

想要深入了解一座城市,需要去当地的菜市场,看看当地普通市民的生活状况;想要快速了解一座城市,必须要去它的博物馆看看,因为博物馆里有当地专家学者对本土历史文化的系统整理,仅需花上一两个小时参观,就可以对一座城市进行全面的了解,所以这也让我养成了每到一座城市,都去博物馆看看的习惯。

在重庆巫山旅行期间,我们自然也参观了国家二级博物馆——巫山博物馆,这是一个占地面积13亩、建筑面积13万方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巫山博物馆位于县城平湖西路369号,于2007年动工修建,目前有馆藏文物2718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345件。

据了解,巫山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来源为三峡工程修建前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以及社会征集。主要的藏品类别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骨器、化石标本、书画、碑刻、钱币、砖瓦等类别。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200万年以前的巫山人化石。1985年,考古人员在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的龙骨坡发掘出这件带有2颗臼齿的残破能人左侧下颌骨化石以及一些有人工加工痕迹的骨片。经专家研究,龙骨坡遗址出土的遗物代表了一种直立人的新亚种,后被定名为“直立人巫山亚种”,一般称之为“巫山人”,距今约201~214万年,“巫山人”化石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

在巫山博物馆,我们看到了大量古代石器、陶器、青铜器文物,有的还是国家一级文物,真是叹为观止,很难想象一个县级博物馆,竟然有如此多的国宝级文物,下面我们挑选几件来介绍一下。

镇馆之宝:战国虎钮錞于

虎钮錞于出土于巫山铜鼓镇麦山村,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主体由分段铸造的器物分成盘、肩、腹三部分构成,椭圆盘首中间的钮铸成了一只老虎的形状,威风凛凛站立着,以此得名。虎钮錞于在古代是作为巴式青铜军乐器而存在的,时间从战国到两汉。它的出现,真实的反应了当年巴人征战、生活的情景。

镇馆之宝:东汉四灵西王母鎏金柿菱形饰牌

这是一种棺饰,在巫山磷肥厂附近欧家屋场后一汉墓中发现,长40厘米、厚0.05厘米。该饰牌为柿蒂形薄铜片,器表鎏金,上方顶部有西王母坐像,其下朱雀立于天梯上,天梯旁有三仙山。下方上部为怪兽,环眼、阔口,头发上卷,有须,身下有长尾,玄武位于怪兽下,玄武之下有东王公。左侧为白虎,白虎靠中心部位有一羽鸟。反映了西汉中期到东汉,神仙世界逐渐形成以西王母为至尊主神的局面。饰牌表面用鎏金工艺与签刻结合,既清晰分明,又富丽堂皇,是不可多得的汉代艺术珍品。

镇馆之宝:新石器穿孔石钺

该石器于2003年出土于巫山县人民医院遗址,是大溪文化的代表性遗址之一。石钺长14.7厘米,刃宽13厘米,厚1.1厘米。器身扁薄,平面呈梯形,上窄下宽,弧刃上部钻一孔,孔浑圆,为绑附用。制作精美,通体磨光,未见使用痕迹。此件穿孔石钺的琢磨、钻孔、磨光等工艺都已十分成熟精细,代表了长江中上游新石器时代的工艺水平。

镇馆之宝:东汉灰陶庖厨俑

该陶器出土于巫山麦沱墓群,高57.5厘米,长27厘米,宽31.2厘米。泥质灰陶,分段烧造拼接而成。跪姿,头戴冠,长脸、高鼻、厚唇、大耳;身着交领长袍,袖向上折卷;膝间置短案,案中置大鱼一条,左手置于鱼身,右手放于案一角,作劳动状。它也是死者生前生活的真实写照,东汉时期巴蜀烹饪已经较为成熟,此庖厨俑双手持鱼,既验证了《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巴、蜀,……民食稻鱼,亡凶年忧”的历史,也为当今驰名中外的“巫山烤鱼”的渊源提供了有趣的联想,通俗而言,巫山烤鱼可以追溯到汉朝,至少在那时也有其雏形。

镇馆之宝:东汉绿釉双耳陶釜

该陶釜出土于土城坡南麓东井坎一东汉墓中,它的口径23.5厘米,腹径34.8厘米,足径12.8厘米,高25.2厘米。泥质红陶胎;直口,方唇,高颈,斜折肩略为弧形,鼓腹急收,矮圈足;此釜采用双色釉烧制,使颜色丰富而有层次,因长期掩埋于地下,一部分釉的表面变成了银色,成为此釜的一个独特之处,代表了汉代陶艺制作的最高水。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此釜是长江三峡地区出土体量最大,最精美的的东汉时期釉陶器。

镇馆之宝:东汉青釉四系瓷罐

该瓷器与绿釉双耳陶釜一样,都出土于土城坡南麓东井坎东汉墓,瓷罐口径13厘米,腹径29.7厘米,底径16.5厘米,高30.7厘米。盘口、短颈、溜肩、深鼓腹、平底略凹,腹上部饰两对对称的桥形耳。此罐瓷胎质地细腻,釉层成乳絮状,由于瓷胎色淡,使釉色更加晶莹,同时器物体量较大,造型磅礴、宏伟,是南方东汉青瓷的代表作品之一。

镇馆之宝:战国谷纹玉璧

谷纹玉璧直径17.4厘米,穿径3.6厘米,厚0.7厘米。青绿色玉质,圆形扁体中空状,肉宽于好,阴线刻出内外廓。体量大,玉质好,璧上有成排的密集小乳丁,乳丁上雕成漩涡状如同谷芽。古人以玉为瑞祥之物,通过“六器”祭祀天地四方。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巫山地区本不产玉,却有大量的玉璧出土,说明当时巫山的文明程度已有较高水平,与其它地区常有贸易往来。

镇馆之宝:西周神鸟骨雕

该骨雕出土于三峡重庆库区规模最大、具重要学术意义的西周时期巴文化遗址——巫山双堰塘遗址,骨雕长3.5、宽3、高4.7厘米,雕刻精美,纹路清晰,造型生动,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其头顶、背部的穿孔,使得其用途充满悬念,可能是象征身份的装饰性挂件,也可能是祭祀礼器,印证了巴人“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的图腾崇拜。

镇馆之宝:东汉红陶马

东汉红陶马出土于巫山古城,长75、宽26、高88厘米,此马前腿直立,后腿微曲,整体肌骨匀称,显得肥硕健壮,虽历经千年,仍不失当年英武雄姿。此陶马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先由红陶分段烧制,再拼接而成,形体高大少见,代表了三峡库区汉代制陶工艺的巅峰水平。

这只是巫山博物馆文物中的极少部分,里面还有悬棺、青铜剑、金狮链、莲瓣银纹碗等大量的精品,充分展示了巫山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



查看完整版本: [-- 巫山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皆是国宝级的精品,还有2000年前的烤鱼[29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