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0728710 |
2022-10-26 13:36 |
都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无非是少年时,容易学习水浒中的江湖戾气,老了容易学习三国里的尔虞我诈。 水浒虽然是部群英传,但其中主要描写的角色,也不过三十人左右。公孙胜虽然排在梁山第四位,却描写不多。[attachment=2294784] 主要是因为他虽然是梁山元老,却在关键时刻,两次离开梁山,恰好避开了梁山的两次大变故。 第一次离开 公孙胜作为最早同晁盖等人,夺取生辰纲的七人之一。早在王伦当家时就上了梁山,妥妥的梁山元老。 公孙胜上梁山的理由也很简单,生辰纲一事暴露,上梁山不过寻求个庇护。[attachment=2294782] 谁知晁盖当家后,就一心奔着造反去了,这本身就与公孙胜的意图不符。而宋江上了梁山后,他的领导才能在这一刻觉醒,陆陆续续招揽了很多人才。 势力自然是分为了两半,一半归于晁盖,另一半归于宋江。本是晁盖一伙的吴用,也在宋江上山后,也慢慢倾向了宋江。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公孙胜支持晁盖时,他没做错任何表示,而是独自一人,不声不响地离开了梁山。这也是他第一次离开梁山。[attachment=2294783] 第二次离开 后来,宋江在攻打高唐州时,又派人去请公孙胜出山,他却以他的师父罗真人不同意为由拒绝了。而戴宗几次三番,苦苦哀求,再加上柴进被囚,公孙胜还是回了梁山。 没想到这回了梁山,晁盖就中毒箭去世了。梁山大聚义,公孙胜担任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掘出了石碣,公布了梁山一百单八将。[attachment=2294781] 作为梁山比较核心的人物,在梁山招安后,无论征辽、讨伐田虎、讨伐方庆时,他都立了大功。 唯独到了讨伐方腊时,他突然就想起了师父罗真,人在他第二次下山时:“逢幽而止,遇汴而还”的告诫。公孙胜就离开梁山,回家照顾母亲了。[attachment=2294785] 结论 公孙胜本就不是图名图利的人,在思想方面,他既不同意晁盖的起义,也不支持宋江的招安。 同样是因为他的性格,他才能在诱惑面前知进退,得到了圆满的结局。 至于公孙胜在梁山的作用,更像是从旁协助,若即若离,却也不可或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