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shiwo |
2022-09-29 12:17 |
如果我不说,大家估计没有意识到: 曾经被引为年度盛事的2022年香港小姐选美总决赛,在9月25日晚上已经落幕了。 本年度的前三甲分别是: 资深演员林俊贤的女儿林钰洧荣获冠军,许子萱亚军,季军梁超仪。 网友们兴趣缺缺,大部分人甚至没有留意到选美的开始结束,无意中了解到总决赛结果,也只是不咸不淡地嬉笑几句,然后一哄而散。 “这三个人,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她长这样都夺冠,是不是有黑幕?” “香港没有美女了吗?礼仪小姐都能秒杀三甲。” “这选美不如取消吧?一代不如一代,没眼看。” 尤其是本届冠军林钰洧,27岁的她五官其实并不算丑,但不知为何反应迟钝,双目无神,苹果肌坍塌下垂。 即便获奖也笑得苦情勉强,看起来满脸疲惫,非常老态,甚至有人刻薄评价:像个没睡醒的大妈,说她37岁我也信。 一直以来作为香港娱乐圈补充新鲜血液的重要选举,香港小姐这场赛事自创办之初就备受关注。 从香港小姐选美舞台上走下来的盛世美颜们,承包了当年大部分脍炙人口的影视女主/女配。她们的荧幕倩影,成为80s和90s两代人共同的青春回忆。 然而随着日韩、两岸三地影视作品的后来居上,香港小姐的荣光伴随着香港娱乐圈的繁荣一同式微…… 最近几年参选的佳丽颜值水平参差不齐,多届得奖三甲均不如人意,大家已经多年不看香港小姐比赛了。 今年是香港小姐举办的第50年,算得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然而总决赛唯一的水花,还是受邀前去献唱的黎明带来的。 90年代神仙打架仙女下凡的盛况,已经远去。 这场比赛也从昔日出生普通甚至贫穷,但美貌过人的绝色美女竞相角逐的斗兽场,演变成如今明星二代、高层二代闲来无事镀金的娱乐场。 昔日亚洲骄傲沦落成网友茶余饭后嘲讽的笑柄,香港小姐愈发像是一场圈地自嗨的过时选举。 当然,审美水平的高低与优质人才的集聚度有关,而人才的集聚度与这个地区经济发生水平又密切相关。 香港小姐从美名到美貌一届不如一届,这也是必然。 被吐槽舞台老旧, 服设像幕布二次改造的港姐总决赛。 港圈沉寂, 港星北上捞金忙。 与港圈式微相对应的,是大批本就手握代表作,成名多年的香港艺人拖家带口,一波又一波地离开香港,组团北上,在上海或北京定居。 初代女团twins先后定居上海,去年阿sa接受采访时候坦陈自己在攒积分准备买房,还曾上过热搜; 杨千嬅夫妇、陈小春和应采儿夫妇早已全家搬到上海,小孩也选好了上海的学校在读; 张柏芝也人在上海,曾表示希望儿子学好中文…… 而在诸多综艺、真人秀、比赛中愈发频繁地出现港星的影子:
胡杏儿在《演员请就位》里凭借精湛演技征服导演和观众、林峰携娇妻参加夫妻真人秀录制也曾引发热议…… 芒果台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请回多名香港女明星,圈粉无数;又用《披荆斩棘的哥哥》打了一张情怀牌,再次捧红一批大湾区哥哥; 2022年时值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芒果台和TVB合作,策划了致敬香港乐坛的音乐类节目《声生不息》。 邀请来林子祥、叶倩文、吴克勤等重量级歌手,与内地中新代歌手同台献唱,更成为本年度爆款。 这两年因为降薪令和经济寒冬中,内地娱乐圈没有了前几年那种热钱涌动的盛况,但对于的香港明星来说,仍然“给得太多了”。 毕竟以TVB和亚视为首的港圈,明星的薪水酬劳实在过于接地气。 三年疫情,很多影视剧制作削减预算,剧组停工,大批港星失业。 甚至不少眼熟的知名实力配角,要靠做做服务员、卖保险、当货车司机……这种体力劳动才能维持生计,勉强养家糊口。 而内地明星们则活得滋润太多了。 所以内地有机会,有工开,大批港星举家“北漂”也很正常: 毕竟恰饭嘛,不寒碜。 卑微打工的港星, 和被宠坏的内地流量。 前文提到:审美水平与优质人才的集聚有关,人才的集聚与地区经济水平有关…… 但有时候,钱多虽然能吸引来足够多的人,但未必就一定能交出足够好的作品。 与其说这是钱的问题,不如说是态度问题—— 对待专业的态度,对待人才的态度,对待文艺的态度。 出过无数佳作的TVB,对艺人,对物料,对布景可以称得上“抠搜”: 古装剧布景塑料简陋,说是寒酸也不为过;N部现代豪门宅斗,租用同一套白色别墅;一套戏服礼服换着不同的艺人在不同的剧里,时隔数年还在反反复复地拍…… 但这并不妨碍TVB出品了那么多的精品。 而反观内地影视圈,那些声称动辄几个亿的大投资大制作,大部分片酬全进流量明星的片酬、华而不实的布景、衣妆里; 少部分则在创作成本上极尽挤兑、在幕后无数工作人员的待遇里百般压榨。 这种只讲咖位和流量,无视艺术质量和专业能力的偏向性,是流量资本时代的集体豪赌: 最后流量骤富,粉丝狂欢;作品扑街,观众哭了。图源:水印 香港艺人和内地明星的区别有多大? 老牌港星刘德华、刘青云、周润发如何敬业亲民,不耍大牌没有架子……那些就不说了。 比如最近被嘲到体无完肤的“霸总”张翰,带着他在全网炮轰中播完的《西八区的东西们》灰头土脸地下线。 他当年的黑历史被一一扒出: 撇开自恋油腻不谈,出道十几年迄今仍然只有一部《一起来看流星雨》代表作(如果这样算的话)的他,在拍戏一个坐于马背上的简单戏份,面对导演“再来一条”的指令,居然能傲气地拒绝拍摄,要求替身代替。 拿着天价片酬却如此沾轻怕重,但导演忙不迭地讨好应允,卑微得丝毫没有话语权。 曾拍出《金枝欲孽》、《心战》等作品的TVB金牌监制戚其义,曾与张翰有合作,计划拍摄以邵逸夫为原型的影视剧《传奇大亨》。 最后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戚其义中途撤出。 后来在一次采访里,戚其义暗指大陆拍摄环境混乱。 他表示内地常出现演员对作品过多干涉的情况,甚至开不开戏都由演员决定,导演没有决策权,这种情况在香港几乎是不会存在的。 这就是香港艺人和内地明星的区别:带着觉悟兢兢业业打工的香港明星,和被资本和粉丝宠坏的内地流量们。 内地流量明星们,人手一件“皇帝的新衣”,投资方夸着,粉丝们捧着,路人敢怒不敢言,观众屡屡交智商税,这种畸形的溺爱造就了他们的娇气和敷衍。 如果港圈的沉寂尚且能推脱说是资本撤退,人才流失; 那么今天内地娱乐圈:乌烟瘴气的翻车事故和价值观恶臭的烂片频出,又能怪得了谁呢?
不尊重明确分工,不重视剧本打磨,轻蔑台前幕后的专业人士,实力演员得不到重用,放任流量继续作威作福…… 劣币驱逐良币的文艺创作环境,只能继续给观众喂shit。 是时候有人撕掉“皇帝的新衣”,用评论和分数告诉他们真相了。 比起到处哭穷卖惨,内地明星和制作方更应该放下的,是内心的傲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