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为什么老龙少下点雨就被拉上斩龙台送命,妖精唤场雨随意[6P]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为什么老龙少下点雨就被拉上斩龙台送命,妖精唤场雨随意[6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anxiao129 2022-04-30 09:39
                          [attachment=2256278]

       古典名著《西游记》里一大“双标现场”,正是“求雨”。
拜好些西游题材的影视剧所赐,“求雨”这事儿,看上去很容易。不过就是孙悟空把“四海龙王”“风婆婆”等一干人等叫来骂一顿,然后金箍棒朝天一指,雨就哗啦啦下来了。可放在《西游记》原著里,“求雨”却真是件严肃的大事儿。照龙王的话说:“(求雨)须得玉帝旨意,吩咐在那地方,要几尺几寸,甚么时辰起住,还要三官举笔,太乙移文,会令了雷公电母,风伯云童。俗语云,龙无云而不行哩。”
       而从《西游记》的相关情节看,龙王这番话,还真是事实。西游世界里的“下雨”,可不是自然现象,却是天庭控制人间的重要手段,所以凤仙郡的郡守得罪了玉帝后,就遭到了“三年不下雨”的惩罚。而泾河龙王仅仅因为与人斗气,奉旨降雨时克扣了点数,就被拉上斩龙台送了命——这么个重要的“天庭战略资源”,看来是马虎不得。
                           [attachment=2256279]
       但放在《西游记》里,“求雨”又特别双标,别看龙王们布雨时战战兢兢,许多妖魔鬼怪求雨时,却是相当轻松:那在乌鸡国霸占江山的狮子精,只要“登坛祈祷”,接着就“大雨滂沱”。车迟国的虎力大仙“这一上坛”,也是“四声雷响雨至”。至于那爱吃童男童女的通天河灵感大王,何止“有呼风唤雨之神通”,甚至还能“趁早做法,起一阵寒风,下一阵大雪”。靠着冰雪的掩护掳走唐僧。
       更奇特的是,这帮妖怪下了这么多雨(雪),靠着“求雨”捞够了好处。论情节严重程度,各个远超跟人斗气的泾河龙王。可除了被孙悟空“弄没了头”的虎力大仙外,其他几位基本最惨也都是被主人收走,毫无性命之忧。倘若叫泾河龙王瞧见,那更得不停喊冤。可为何会有此“双标”?关键还是“身份问题”。
                        [attachment=2256280]
       要知道,西游世界里的龙王,放在天庭体系里,地位真不算太高,人脉关系自然也有限。可西游路上的妖怪们就不同了,就以“比较没背景”的虎力大仙来说,他虽然只是个“成精的山兽”,却只要“发了文书,烧了文檄”,在没有孙悟空捣乱的情况下,基本都能求来雨,可见“天上有人”。至于另外几位,不是文殊家的坐骑,就是观音家养的金鱼,各个背景更硬,放泾河龙王身上的“杀头大罪”,于他们都不是事儿,“双标”也是正常。
        而在全程充满强烈讽刺性的《西游记》原著里,这样的“双标现场”,也恰恰映射了当时的明王朝,一件十分公开的腐败现象——公器私用。
如果说《西游记》里的天庭,对应的是现实里的“大明朝廷”,那么明王朝在“公器私用”问题上,也曾有严格的“天条”:在明初的法律里,官员不止贪污六十两银子要被论死,监守自盗拿了一贯钱粮,就要被“杖八十”,甚至使用官车官船时夹带私货,官员亲属在国家驿站白吃白喝,都要论罪严惩。就算是明太祖的女婿欧阳伦,私自贩卖茶叶出境,一样要被依法处死。这一幕幕,与“克扣点数”被斩的泾河龙王,着实很像。
       但发展到《西游记》的创作年代,即明朝中后期时,这样严格的法律,早就成了看人下菜碟。就像《西游记》里“妖精求雨不算事儿”一样,在“公器私用”问题上,明王朝早已是群魔乱舞。就以最基本的驿站管理来说:嘉靖年间时,“冒滥”就越演越烈,官员家的七大姑八大姨甚至奴仆,随便拿份文件,就能在朝廷的驿站里白吃白喝白拿,驿站当地的官员也乐得送人情,相关负担全转嫁在老百姓身上,“民财既竭,民力亦疲”。
                      [attachment=2256281]

     比如《西游记》诞生的同时代里,那位赫赫有名的大清官海瑞,做淳安知县时,就摊上了大事儿:浙直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跑进驿站胡吃海塞,然后被海瑞抓起来一顿暴打。海瑞因这事儿出了名。可那时敢管这事儿的,也就是海瑞。
驿站都变成了这幅样子,其他方面自然是比烂。同样是嘉靖年间,明朝各地预备仓的钱粮,都常被当地官员贪墨,官员们还形成了“以营分例”的潜规则。特别是大贪官严嵩当政时,明朝九边的粮仓,都成了他家的自留地。户部拨给边地的军粮“输边者四,馈嵩者六”。那明朝的法律不管吗?同时期明代名臣高拱一语道破:“大奸任其弥缝,小过取以塞责”。
       也就是说,当时腐败的明王朝,碰上这类腐败现象,抓几个“犯小错的”处置一番,也就搪塞过去了。
       等到了明王朝几乎烂透的崇祯年间,《西游记》里这“双标”的“求雨现象”,也是双标到家了。
此时大明朝的“公器”,更成了“大明臣子”家的自留地,跑来分肥的大小官僚也更多,甚至当官的倘若落马,立刻就被别人“当肉分”:明朝兵部尚书傅宗龙获罪下狱,一进牢房就被狱卒层层勒索,从进门到关进牢房这一路,身上的钱就被勒索个干净,只好赶紧派人回家取钱。
       那时单是大明六部,各部的“公器”,就都成了官员们自己的提款机。就以最“没油水”的礼部来说,官员们把“姓名权”都发展成了生财之道:明朝的宗室子弟,当时必须先由礼部来取名,才能     从此获得朝廷俸禄。于是只要宗室们敢不给钱,礼部就敢不给你名。如此一来,清水衙门赚得盆满钵满,可怜多少大明“龙子龙孙”因没钱送礼,熬到头发花白都没有名字,成了断了生活来源的“穷宗”。
                [attachment=2256282]
       没油水的礼部都这样,其他手里稍微有点“公器”的,当然可劲榨油水。崇祯年间的工部尚书张凤翔就自曝家丑说,如果工部拨一千两干工程,那么经过层层克扣,真正用在工程上的钱,不过三四百两。号称“净土”的科举考场上,武举人们只要塞够了钱,考射箭时都不用动手,直接让仆人把箭插靶子上,然后就能混个武进士资格。“大明虎师”里的诸多武将,就是这么“考”出来的。
       烂到这地步,明王朝难道不想管?那可真“冤枉”了大明朝的厂卫。比如在某些穿越小说里相当忠君爱国的锦衣卫和东厂,明末时也曾“重拳出击”。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号称“缓于害人而急于得贿”,通俗点说就是黑吃黑。每次查到行贿案件,就故意泄露消息,等着事主上门送钱。东厂则更“实在”:有个翰林替人写文章,赚了24两银子的稿费。东厂一听就来了精神,要把这翰林当腐败分子法办,勒索了这翰林1000两银子才罢手……
       在他们看来,腐败算什么,不就是多找几个泾河龙王“顶包”的事儿嘛。
       如此一来,明王朝的腐败,自然滑向了深渊。单是“公器私用”中最常见的“卖官鬻爵”现象里,到李自成打进北京前夜,明朝礼部的职务,“市场价”已经到了两千两,知府被“炒”到3000两。而这火热市场上,最积极的“买家”,竟是李自成的农民军部将:李自成迫近北京时,其部下不少农民军细作混入京城,拿钱在“买官市场”爆买,几乎把“各处武官”全买断,然后来了个里应外合——这大明朝,其实是“买死”的。
             [attachment=2256283]
        以这个意义说,《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里,“求雨”的门道,堪称其超脱神话的“神笔”,其中的道理,却是丝毫不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wu24533 2022-10-22 15:09
公务员和黑社会的区别

smsmsm444 2022-10-27 20:29
因为走的两条路线,公权和私权的结果影响不一样而已!

smsmsm444 2022-11-10 11:16
公务员骂街试试,马上处分,严重开除,老百姓躺倒街上骂也没人管你。

木车 2022-11-10 14:07
体制内就是制约多啊

假正经也 2023-02-04 14:44
wu24533:公务员和黑社会的区别 (2022-10-22 15:09) 

道友的这个点评比较的敏感。

假正经也 2023-02-04 14:46
smsmsm444:因为走的两条路线,公权和私权的结果影响不一样而已! (2022-10-27 20:29) 

的确如此。帖子以虚构的故事来验证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从而进一步阐明了小说的意义所在。

假正经也 2023-02-04 14:47
木车:体制内就是制约多啊 (2022-11-10 14:07) 

制约虽多,关键还是要看人脉。


查看完整版本: [-- 为什么老龙少下点雨就被拉上斩龙台送命,妖精唤场雨随意[6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