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2-04-28 07:08 |
宇宙的大是不可想象的,这个事实从始至终都摆在人类面前,就像人一定会死一样,但是我们不会因为人会死就不继续生活,也不会因为宇宙无边无际就不继续向外探索。 至少目前已经有的进步告诉我们,人类在这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我们的探测器最远已经去到了柯伊伯带,并且还在以太阳系边缘为目标。 但是也有这样的说法,认为人类不可能到达任何星系,甚至连太阳系都飞不出去,这种说法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太阳系与银河系
就普通人对太阳系的认识来说,我们很容易有这样一个误解,那就是太阳系虽然大,但是并没有到达不可超越的地步。 因为在我们的记忆当中,整个太阳系也就八大行星而已,而人类的飞船和探测器已经先后去到了月球和冥王星附近,至少在人类已经建立起来的知识框架当中,我们已经征服的空间已经足够多了,所以对于所谓的飞越太阳系,很多民众还是抱有很大期待的,甚至有人将整个期待扩大到了银河系,但是别说是银河系,太阳系其实就已经很成问题了, 我们知道,太阳系的结构就是行星围绕恒星运转的经典模型,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各自按照稳定的周期和既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做运动。 进一步细分的话又将木星作为分界线,以内的区域被称为中心地带,以外的部分就是中心外围,而在最外面的冥王星之外还有柯伊伯带,这也是人类目前到达过的最远区域。 但是就太阳系而言这还没有远远没有结束,除了柯伊伯带之外还未探明情况的空间,奥特尔云就是最后一道关卡了。 它就像一团迷雾一样包裹着整个太阳系,任何飞行器,只有跨越这里,才能脱离太阳系的引力作用,才算真正飞越了太阳系,而人类能够做到的只是中心外围附近的区域,这也是著名的旅行者一号最后出现的地方。 这艘探测器到底有没有能力去到更远的地方,我们没有答案,也许它已经因为能量耗尽成为了太空垃圾,也许它的旅行还没有结束。但是无论如何,探测器和地球之间的联系基本上已经不可能了,这样的飞行也是没有意义的。 即便考虑到技术进步这一层因素,我们对于飞越太阳系这个目标还是抱着相对悲观的态度,更别说去到这之外的任何一个星系了。 因为从研究结果来看,整个银河系当中像太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很多,这个数量不是几千几万,而是在两千亿到四千亿之间的水平,而这样多的数量却并没有意味着较高的密度,恒星与恒星之间的平均距离仍然是我们难以克服的。
整个银河系看起来就像一整片汪洋大海,其中有数不清的岛屿,但是每一个相对每一个都是孤岛,因为完全没有任何办法能够通往彼此所在的地方。 甚至可以说,即便这里的每一个星系都拥有地球这样的行星,拥有人类这样的文明,我们也无从知晓,只能把自己当作是整个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如此继续飘荡在空荡荡的宇宙当中。
技术的边界
无论如何,对于人类而言,这些看起来缥缈无望的目标想要实现,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技术的发展,但是可惜的是,即便我们的飞行器真的能够实现光一样飞快的速度,还是很难做到这些。 就拿银河系来说,它的直径我们估计的是在10万光年左右,也就是说一架能够以光速持续前进的飞行器要想走完这里,也需要整整10万年的时间。 这样一个时间长度,文明也许都不知道已经重建几次了,我们此刻将飞行器发射出去,等到有消息反馈回来的时候,可能人类已经消失在太阳系了。 你也许还会说,技术能够改变的还有很多,如果人类的寿命长度也能出现质的飞跃,那么对应的也会延长文明的长度,只是和10万年相比,就算做到了500岁的程度,可能都还是不够。 当然,很多人也会反驳说,飞行技术并不是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物理研究已经提出了很多更大胆的方向和角度,比如所谓的曲率引擎这样的模型,我们不用像现在这样沿着时空既定的线路一步一步地走,而是可以通过改变时空的状态,打开某种通道,从而以极快的速度去到想去的地方。 就像动画片里的传送门一样,完全不费力气,或者还有一种名叫虫洞的理论,也是类似的原理。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些技术只存在于理论当中,对于生活在三维世界的人类来说,即便我们探到了多维世界的边缘,对它有了更多更深入的认知,我们的血肉之躯本身是不会改变的。 那些将人和异域空间联通的情节只存在于科幻作品当中,就像花儿只能生长在土地里一样,人类只能站在地面。
结语
当然,这些悲观的认知不应该成为我们放弃探索宇宙的理由,因为飞跃本身不是根本的目的,对于宇宙的认知不断深入对于人类而言具有很大的意义,在文明的层面上,这是一种进步,是在无法跨越空间的同时,用视界的进步完成我们对自身发展的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