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广东这项非遗了不起,消失20年后恢复传承,被称为纺织界的软黄金[19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广东这项非遗了不起,消失20年后恢复传承,被称为纺织界的软黄金[19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厨爹 2022-04-11 22:14

香云纱,对于很多朋友而言都是比较陌生的名词,到广东南海的西樵镇采风的时候,我们看到当地很多村民在草地上掠晒,于是便上前了解,才算是对它有了些许的了解。据当地朋友介绍,香云纱俗称“白坯纱”,又名薯莨纱,其制作工艺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手工制作的植物染色面料,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翻开尘封的历史,唐朝就已经有关于薯莨(也就是香云纱的染料)的记载,北宋沈括和明代李时珍都曾记述过薯莨的染色作用。而广东的南海地区拥有悠久的养蚕缫丝业历史,近代还出过陈启沅这样的著名民族企业家、蚕学家。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创始人之一。在它的影响下,南海也有了“南国丝都”之美誉,在这里也完整保存了香云纱的染整技艺。

据西樵香云纱织造技艺传承基地负责人、香云纱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绍景介绍, 清朝道光年间,南海开始织造土蚕丝平纹织物——绸,经晒莨染整后便是莨绸,民国4年(1915年),南海西樵民乐程家发明了先进的提花绞综织机,首创丝绸提花技术,可织出有透孔提花的纱料,俗称“白坯纱”。经过晒莨后不仅黑亮挺括而且凉爽透风,因穿其所制成衣,行动时会沙沙作响,时人始称之为“响云纱”。后来,因粤语“响云纱”同“香云纱”发音相近,前者直白通俗,后者文雅香艳,“香云纱”逐渐成了莨纱类面料的代名词。

上个世纪20年代是香云纱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当时南海县(今南海区)有丝织厂数千家,多数丝织厂兼作晒莨,拥有各类丝织机3万多台,晒地500余场,从事丝织及晒莨的工人达3、4万人,年产“莨纱绸”200—250万匹,远销海内外。

香云纱是一种原始的制作工艺,深受市场喜爱,但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化纤织品的入侵,香云纱等传统纺织业受到极大影响,市场大幅度萎缩,到了后来连香云纱织造技艺也慢慢失传。

21世纪初,香云纱已经从市场上完全消失,当地的一些纺织业内人士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失传,于是南海区西樵镇百东永鸿织织厂的张家四兄弟开始从民间收集制作香云纱的提花织机零件,后来终于成功的组装了程家四兄弟于1915年发明的绞综,又请教了一些曾经制作过香云纱的老人,恢复了香云纱的生产。

经过张氏兄弟的努力,香云纱织造技艺在失传20多年后终于重新开始传承、接续,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西樵香云纱织造技艺于2015年9月成功列入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位于西樵镇百东村的西樵香云纱织造技艺传承基地的静态展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古老木织机、拔经机、浆经游经机、打绘车、各时期的香云纱服装和各类传统丝绸面料,静静展示着西樵香云纱的织造历史,漫长岁月洗礼之后,这些古老的机器依然可以正常运转。

见到我们前来采风、拍摄,香云纱织造技艺传承基地负责人、香云纱织造技艺传承人张绍景认真的为我们讲解、示范,告诉我们香云纱的特点,他说香云纱要经过 坯绸准备、薯莨液制备、浸莨水、晒莨、洒莨水、次封莨水、一次煮绸、二次封莨水、二次煮绸、三次封莨水、过泥、清洗河泥、四次封莨水、摊雾等众多工序。

在操作的过程中,他还给我们唱起了广东当地的纺织歌,边唱边作,仿佛让我们穿越到了上个世纪的纺织车间一般,因为现在不仅会做香云纱的人少,会唱这些歌的人更少,这些源自动民间的劳动民歌,就像纤夫的号子一样,是香云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香云纱的制作工艺繁杂,但是优点也很多,它具有 挺爽柔润,防水性强,易洗易干,色深耐脏,不沾皮肤,轻薄不易起皱,柔软而富有身骨,经久耐穿,适合炎热的夏天穿着,深受到消费者欢迎,被海外人士誉为软黄金、会闪光的黑珍珠,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丝绸的著名产品和高端产品。


wowoni 2022-04-13 08:16
图片没有看到哦

清水河畔 2022-04-24 10:35
传承是必须的呀。


查看完整版本: [-- 广东这项非遗了不起,消失20年后恢复传承,被称为纺织界的软黄金[19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