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2-03-31 07:20 |
最美的季节,就应该去最美的地方。所以,古诗人喟叹:烟花三月下扬州。 注释:烟花三月指农历三月,对应的是阳历的4月份
扬州,一座从古至今都有超高存在感的城市。 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李白送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在这里十年一觉扬州梦,姜夔感叹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明清时期,扬州更是富甲天下,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都来了扬州。
扬州的春日有着别处难寻的诗意。 扬州的春, 是花红柳绿的妩媚,亦是大运河的滟滟春水; 是隋炀帝魂牵梦萦的琼花,亦是细雨深巷中的一顶油纸伞; 是评弹中水灵灵湿漉漉的婉约唱腔,亦是唐诗宋词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 扬州的春,有着中国人关于江南的所有想象。
烟花三月下扬州 扬州,是江南水乡的缩影,它虽地处江北,但它比江南还江南。它穿越千年,风姿如故,春色无边。
扬州以琼花为盛,在春风的温柔抚摸下,素雅的琼花静悄悄地开在瘦西湖两岸,不招摇、不浮躁,暖阳打在上面,和湖光山色一起演绎了一幅大好春光图。
在扬州城区西北郊,有一株高大古老的琼花树,它倚墙而立,树干约有丈余高。它是扬州最古老的琼花树,伴着春风,那些洁白的花朵似乎从历史深处一路盛开而来……
扬州段的古运河无疑是扬州的精魂,千百年来扬州城就沿着运河蜿蜒,柔柔媚媚地生着。 烟雨朦胧的三月,古运河的水面上飘荡着古味的乌篷船,发出吱呀的摇橹声,缓缓荡漾碧水,岸边的柳枝长而嫩绿,袅袅娜娜,在千年运河水中留下迷离的映像。
扬州有着2500余年的悠久历史,在春雨霏霏的日子里,撑一柄油纸伞,行走在悠长的古街巷里,由长条石铺设而成的道路古韵十足,给人以平淡静谧、安详舒适的感觉。
扬州拥有各式各样的园林,园子中不乏古树古木,与池子交相辉映。春日,园子被一片悠悠的绿意包围,树木倒映在水中,染绿了一池春水,也染绿了扬州这座老城的无边诗意……
江南的城最是闲适自在,扬州也不例外。 阳春三月的午后,是最闲适懒散的时光,这时去评弹馆打发时间是个不错的选择。 手里捧着瓜子,桌上放着热茶,耳边是地道的扬州腔调、段子,白娘子的故事无端给这大好春光平添了一份淡淡的伤怀。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说的是扬州的两大爱好:泡茶馆、泡澡堂。 想想看,屋外春光明媚,丝丝暖阳懒洋洋洒进茶馆,一张桌子围坐着三五好友,一盏清茶几笼小吃,这该是怎样的闲情逸致?
再想想看,晚间带着一身疲倦时走进一家古色古香的澡堂,木门木床,木制浴盆,透着阵阵清香,往澡堂一泡,春日的夜晚就这样消磨在蒸腾水汽中……
唐诗宋词中的婉约江南 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去扬州,不用做攻略,不用找景点,因为在这座不大的城市里,处处皆景。
瘦西湖 因“瘦”得名的瘦西湖,湖呈狭长形,湖区大量的建筑皆是精巧的园林的艺术。 瘦西湖,就像是一个被“藏”得很好的大家闺秀,她极易害羞,常用薄雾作纱,遮住自己刚刚苏醒的娇容。
大明寺 大明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 大明寺中部是主寺景区,西部是后花园,寺内还有鉴真纪念堂供参观。登上大明寺东部的栖灵塔,可以俯瞰整个瘦西湖。
个园 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 “一园纳四季”是园主设计个园的初衷,随着脚步在园内的移动,你会充分领略到这种设计的精妙。
何园 何园,一处兼具西式建筑和中式楼阁的特色园林,尤其适合在阴雨绵绵时来此游玩。
“天下第一廊”、“天下第一山”、“天下第一窗”、“天下第一亭”,四个“天下第一”奠定了何园的江湖地位,也使得这里颇受古装剧的青睐,曾有上百部影视剧来此取景。
观音山 观音山是山寺的代表,小而精致又富特色,从进门上山到石香台观音殿直到下山出门,似乎都恰到好处被巧妙构建在一起。 比起游人较多的大明寺,这里更可以充分体会到禅意和清幽。
东关街 大概每座城市都会有这样一条街,不来就会遗憾,东关街就是如此。
道路两旁排列着明清样式的建筑,入夜之后灯笼亮起映衬着古建,颇有穿越之感,徜徉在斑驳的小巷里,似乎时间也放慢了脚步。
朱自清旧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去皮市街探访一次朱自清的旧居吧,在青砖黛瓦间回忆一遍小学课本上的《匆匆》。
扬州的慢,尽在美食里 扎根扬州的盐商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富足,让扬州人对生活质量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扬州人把“怎么才能吃得爽”这件事研究了个透彻。 于是,一不小心就入选了“世界美食之都”。
▽扬州茶社,久负盛名;
▽软兜长鱼,国宴菜;
▽水晶肴肉,Q弹扎实;
▽蟹黄加蟹包,口味一绝;
▽能用吸管吸的灌汤包,回味无穷;
▽千层油糕、翡翠烧卖,“扬州双绝”;
▲图源《风味人间》第二季
▲图源《风味人间》第二季 ▽ 扬州炒饭,经典永流传;
▽ 烫干丝,滋味鲜甜;
▽ 饺面,扬州人的云吞面;
想证明你去过扬州很简单,胖几斤就是最好的佐证。 就是这样的扬州,杜牧流连过,姜夔流连过,于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于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于是穿越历史的风烟,氤氲在今人的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