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西藏昌都自驾游第12天:卡若遗址、加玉峡谷、五指山与洛隆宗遗址[22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西藏昌都自驾游第12天:卡若遗址、加玉峡谷、五指山与洛隆宗遗址[22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厨爹 2022-03-26 21:39
连续在昌都自加自十天之后,第11天我们在昌都市区(卡若区)休整了一天,第12天继续出发,前往昌都的洛隆县,“洛隆”是藏语译音,其意为“南谷”或“南川地”,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念青唐古拉山脉东南端、怒江流域上段。这里沟壑纵横、路况险峻、河流密布、湖泊众多、冰山雪峰与原始森林、高山草甸相间并存,山川秀丽、物产富饶、群山连绵、水草丰茂、牛羊成群、林海成片,是一个宜农宜牧之地。
当天,我们并没有刻意地安排行程,因为卡若到洛隆路程虽然不算很远,车程大约285公里,但沿214国道及349国道前行,要翻越雪山,全程需要五个多小时,所以我们只参观了一些途中经过的景点,比如出卡若区时,我们参观了著名的卡若遗址,然后便全速赶路,进入洛隆县之后,又先后参观了加玉大峡谷、背水仙女山、洛隆宗遗址等几个景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卡若遗址

可能很多朋友都在疑惑,昌都的所在地为什么叫卡若区呢?这就得从昌都城南12公里处的卡若遗址说起了, 卡若遗址是藏学界公认的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海拔最高,经度最西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卡若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与我国已知的其他类型原始文化有明显的不同,根据考古学通例,被命名为 “卡若文化”。
卡若遗址的发现意义重大,它是新石器时代西藏高原上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充分表明当时昌都一带已处于农牧社会。卡若文化也反映了当时昌都一带氏族公社的一般情况,同时也揭示了卡若先民们已开始了定居生活,他们在建筑方面的贡献对后来藏族文化影响深远。


加玉大峡谷

离开卡若区之后,我们沿着349国道前往洛隆县,在经过马利镇时,道路与怒江相交,这里有一座跨过怒江的老桥名为加玉桥,这座桥虽然并不大,却是一座历史悠久、意义非凡的古桥,加玉桥以上为怒江上游,称为那曲河,而加玉桥至云南省的泸水县为怒江的中游,这座如今看起来已经破落不堪的加玉桥,它还是茶马古道上最大的骡马桥,也是旧社会怒江上西藏唯一的大桥。
在加玉桥的边上有一个峡谷,名为加玉大峡谷, 峡谷中山崖陡峭,有 “一夫当道,万夫莫开”之势,素有“一线天”之美称。峡谷里还有雕刻在石壁上的汉文古诗,距今有三百年左右的历史,这也给加玉峡谷平添一股悠久与神秘气息。


背水仙女山

离开加班大峡谷,我们沿着349国道继续往洛隆县前行,行不多远便看到一座形如五指的山峰,这便是著名的五指山了,这五指山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作背水仙女山,因为从另一个角度看,山峰犹如三个背水的仙姑,所以人们也称其为背水三仙姐妹山。
据当地朋友介绍,著名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便有关于此山记载,所以这座形状奇特的山峰备受当地百姓的信仰和膜拜。从远处看,四周的群山形成一个聚宝盆的形状。兀立的山石直指苍天,与周围的山峰形态迥异,而且山顶还有一个小型的湖泊,十分奇特,如果时间允许,真想去山顶好好看看。


洛隆宗遗址

离开背水仙女山,沿349国道继续前行,当我们经过康沙镇的时候,被路边一大片古城遗址所吸引,于是找地方泊车下来拍摄,只见这个古代遗址依山而建,虽然只剩下断壁残垣,但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辉煌雄伟,这里肯定盛极一时,只是如今时过境迁,才渐渐成为了一片废墟,留给世人无尽的想象。
同行的朋友景探老高告诉我们,这个遗址名叫“洛隆宗”遗址或“洛宗”遗址,洛隆与现在的洛隆县同名,“宗”则是西藏噶厦政府时期的县级办公机构。通谷而言,“洛隆宗”就是古代的洛隆县衙门,由于西藏古时候的“宗”都习惯将办公机构建在山头之上,因此造就了曾经遍布整个西藏的“宗山城堡”、“宗山建筑”,也留下了许多相关的人文古迹。
虽然只是走马观花,虽然只是简单航拍,但这个残破不堪的庞大的遗址仍然可以让我们一窥当年的雄伟大气。想必这里也曾拥有非比寻常的重要地位,是进出西藏的咽喉要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大家有机会,也可以到此来看看。


关于349国道

最后我单独给大家介绍一下349国道,这条道咱介于317和318两条国道之间,被誉为川藏中线,虽然名气不大,但风光却很美,它起于 昌都市察雅县,终点为日喀则市萨嘎县,沿途有众多的高山峡谷、大江大河,风景绝美、人文荟萃,是一条远全可以媲美317和318的进藏黄金自驾游之路,甚至自驾圈有不少朋友将其称为西藏的独库公路,大家有机会一定要走一走,相信定然不会让你失望的。

沙漠之虎 2022-03-30 08:37
这种环境还是相当吸引人


查看完整版本: [-- 西藏昌都自驾游第12天:卡若遗址、加玉峡谷、五指山与洛隆宗遗址[22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