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内地没引进这片,是今年最大的遗憾 [55P] --]

武当休闲山庄 -> 娱乐影评 -> 内地没引进这片,是今年最大的遗憾 [55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22-03-13 08:54


大S闪婚的大瓜,还在发酵中。
没想到,比当事人更「戏精」的是S妈。
先是当众黑脸,反对这门亲事。
再是po出大公鸡照片「含沙射影」。

随后台媒又爆料,母女俩已经进入冷战。
不见面,不通话,不沟通……

如此剑拔弩张的关系,其实也是国内很多家庭的真实状况——
我和我妈,「相爱相杀」。
巧的是,昨天刚上线的皮克斯年度大作。
就完美诠释了这种别扭的母女关系——
《青春变形记》
Turning Red

此片无缘大银幕,属实可惜。
它的质量明显比前段时间的《魔法满屋》高出两级。
画质的精细程度自不必说。
作为主打「中国文化」的电影也实至名归。
首先,导演石之予是皮克斯首位华裔女导,出生于重庆。
在中式家庭长大的她,对于传统元素的呈现是地道的。
片中的母亲穿的是旗袍,戴的是翡翠,晚上看的是古装宫斗剧。


父亲切菜,颠勺,放料的方式十分正宗。


晚餐炒腊肉
还有家里的布景也很讲究。
从门口的石狮子,匾额,对联,红灯笼;
到四合院里打太极拳和下象棋的老人,养的一池锦鲤;
再到祠堂里祖先的牌位,满桌的贡品和红蜡烛……
每一帧画面都能让观众感受到浓浓的中式氛围。



其次,石之予出生于80、90年代之交。
她通过女主美美的生活,将80、90后的童年展现地淋漓尽致。
玩拓麻歌子,养电子宠物。

用的还是按键机,上面贴了小贴纸。

上课和同桌传小纸条。

放学后和闺蜜偷看小帅哥。

回家后春心萌动,在草稿本上画起各种玛丽苏漫画。

还是狂热的追星女孩。
会和闺蜜偷偷攒钱去看爱豆演唱会。


将不想让爸妈看到的东西藏在床底下。
最后还是难免被发现。
片中每一个小细节,都能勾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虽然羞耻,但,这就是我们的青春啊!

《我爱我家》贾圆圆在房间里贴满追星海报‍
最后,石之予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并不流于表面。
她的处女作《包宝宝》,荣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通过做包子、吃包子的过程,象征中国父母的无私之爱,也可能变成一种对子女的束缚和吞噬。
在2019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青春变形记》可以视为它的延伸,更深入地探讨了中式家庭关系。
比如父亲的缺位。
在母女俩吵架的时候永远神隐,或者干脆和稀泥。

母亲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晚回家10分钟也要担心她有没有受伤,饿不饿。

还有好管闲事的三姑六婆。
每一次家庭聚会都会让晚辈格外窒息。

以及传统教育方式的唯结果论。
孩子的成绩永远是最重要的,也是评判其价值的唯一标准。
家长不问孩子的个人意愿,就先替她规划好了未来。
「今天是优秀学生,明天就会是联合国秘书长,我们的祖先会以你为荣!」

这谁看了不直呼真实?
难怪一开播就喜提豆瓣8.3,让全网化身「自来水」。

女主美美,卷王之王。
上课认真听讲,抢答老师问题。
放学后从来不和同学鬼混。
为了不浪费时间,在公交车上也要写作业。
换来的就是门门功课满分。

而且她并不是书呆子。
吹弹唱样样都会,还特别喜欢跳舞。
并不羞于向外人展示自己的实力。

回家后她又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打扫院子,包饺子,什么家务都肯干。
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学霸也有学霸的痛苦。
母亲只接受美美「优秀」的一面,无法包容她的缺点。
哪怕她考第2名也要批评。
在压抑的家庭氛围下,她被变成了一个完美主义者。
就连包个饺子,都得得到一句「完美」的评价才敢松口气。
习惯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生怕让母亲失望。

虽然还是初中生,但她已经学会了隐藏欲望。
活得像个机器人,没有孩子该有的天真和顽皮。
晚饭时间看到喜欢的明星要开演唱会,她不敢说自己也想去看。
因为母亲说这很无聊,玩物丧志。
同学邀请她参加生日聚会,她也只能偷偷翻窗去。
因为母亲觉得这些朋友都不三不四,会影响她学习。


但美美的妥协,并没能换来母亲的理解和尊重。
反而助长了母亲的控制欲。
某天未经允许就进入了她的卧室,还强行看了她的日记。

在发现上面有疑似早恋的内容时,母亲勃然大怒。
根本不听她的解释,就认定她上当受骗了。
然后拉着她到超市里警告无辜的收银员。
导致美美当众出丑,无地自容。

最让人窒息的是。
母亲觉得自己这么做是出于对女儿的爱。
保护了她的人身安全。
没有任何问题。

甚至在第二天偷偷跑到学校监视她上课。
最后被保安赶出去,闹得人尽皆知。

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
美美不明白母亲为什么学不会换位思考。
母亲的无理取闹,让美美恼羞成怒,居然变成了一只小!熊!猫!
毛茸茸的大脸,软乎乎的肚子,配上满分颜艺。
这谁招架得住啊。


不过,美美本人无法接受这样的自己。
她跌跌撞撞跑回家把自己锁在房间里。

而父母也不太能接受一个不正常的女儿。
在简单安慰她之后,就让她搬到了另一个房间。
因为小熊猫巨大的体型会损坏家具。
还会吓到外人。
说来说去就是好面子,任由她一个人崩溃、挣扎、自我恢复。
而不是耐心沟通,给她做心理疏导。

来自母亲的压力,将美美异化成了怪物。
而唯一解决的方法就是等到红月之日,做法把小熊猫的灵魂封印其中。
直到此时,母亲还在威胁她。
「你只有一个机会驱逐它,而你不能失败。」
这也是中国小孩最普遍的困境,试错成本高得离谱。

但美美怎么都没想到。
在她眼中怪异的自己,却萌化了周围同学的心。
以往大家都把她当成一个怪人,和她保持一定距离。
但是当她变成小熊猫后,大家居然觉得非常亲切。
愿意付费和她拍照、玩耍。


她由此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做自己原来这么幸福。
于是,到了红月之日,她第一次对母亲的安排产生了怀疑。
渴望保留小熊猫的灵魂。

这令母亲恼羞成怒……
她,居然也变成了一只小熊猫。
而且身形巨大无比,破坏力堪比哥斯拉。
差点伤害了美美,也毁掉了自己。

石之予借助如此天马行空的「变身」设定,刻画相爱相杀的母女关系。
可爱之余,不免让人陷入深思。
其实片头第一句台词就点明了主题:
「我家的首要规则?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就意味着要听父母的话,不能任性。
其实就是父母希望子女的一切都能在自己的掌控中。
同样的主题,在最近两部热门华语片《美国女孩》《瀑布》都有呈现。
只是画风没那么温馨。

美美知道母亲想让她未来去联合国上班。
所以每天都拼命学习,拼命考第一名。
从不敢忤逆母亲的意愿,哪怕被同学嘲笑为「妈宝女」。

无独有偶,看似无坚不摧的母亲,也会因外婆的一通电话战战兢兢。
因为当年她不顾外婆反对要嫁给美美的父亲。
让外婆非常失望,她自己也内疚了很多年。

中式家庭强调牺牲精神,必须在家人与个人欲望之间做出一定的取舍。
而母亲往往又是牺牲得最多的人。
用全部的青春、精力、事业去抚养子女。
但这也导致她的潜意识里有种代偿心理。
我都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还不懂我的苦心?
因此对女儿有更强的控制欲,更高的要求。

也正因女性是传统家庭结构里的牺牲者,电影里变身小熊猫的超能力,是「传女不传男」的。
不仅是美美和母亲,这个家族的所有女性,都拥有着小熊猫的灵魂。
只是为了家庭,她们选择了隐藏起这一面。
又将无处释放的压力传给下一代。

但这样的压抑和妥协,有悖于人的天性。
尤其是对于美美这一代年轻人,想要融入新世界,就必须释放自我,拥抱未知。
随之而来的各种不安定因素,恰恰与母亲的期望背道而驰。
如何去化解母女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
透过一场和《李焕英》异曲同工的「穿越」戏。


在封印「小熊猫」的过程中,美美遇见了年轻时的母亲。
她这才意识到, 原来母女二人本来有着同样的难言之隐。
母亲也第一次不加掩饰地说出了她们共同的心声:
我永远不可能成为人们期望的那样。
我厌倦了完美。



母亲释放了被压抑多年的自我。
美美选择与体内的「小熊猫」共存。
母女和解的前提,其实是自我和解。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和解,老一辈虽然会经历失控的阵痛。
但最终也能享受到由此带来的幸福。
影片结尾,「小熊猫」美美为家族祠堂带来了生机。
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新变化。

说到底,天性,从来不是洪水猛兽。
相反,它让我们变得更可爱,更有生命力。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小熊猫」。
是时候,与它和解了。

全文完。

三清小道 2022-03-13 09:10
反映了不少现实,
但其实很多其它国家,凡是有中产以上的级层,都很可能会给子女安排好人生,这种看似古板的安排实质上也形成了中高阶层牢固占据社会高层次的壁垒,而低收入低文化层民众的孩子,只有少数可以凭着个人的努力和天赋突破自己所在的那一层,冲到上面,而他毕生的努力后所得到的,也就只是中高人士给子女安排的普通情况持平。

在我们国家,父母的人生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孩子,普遍给孩子提出高要求,普通人和“高端”人还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公平竞争的机会,冲破底层束缚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大。

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这个问题很复杂。

suohan888 2022-03-13 17:29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查看完整版本: [-- 内地没引进这片,是今年最大的遗憾 [55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