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22-01-28 11:01 |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节气饮食是民俗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将它与养生联系到了一起,认为它是中医养生值得去继承和发展的东西,《中国临床营养网》特邀陕西中医药大学慢病食疗养生团队辛宝教授将在今后每个节气推出一篇节气养生的理论和应用文章,希望与大家共同学研交流。 今天是大寒,距离上个节气冬至已经15天了。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大寒和小寒一样,都是同样用来表示天气的寒冷程度。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01 先说小寒物候环境对人的影响 大寒是一年中最后的节气,又是冬三月之末,它与立春相承接,在这个承前启后的时节里,大自然阴气极盛,天气到了最寒冷的时候,大寒表明了古人看待寒冷气候变化的一种趋势。 “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这段话其实要明白,一方面说的是大寒已非常冷,与小寒相对,它们都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第二个方面是重点,“寒气之逆极”,通俗来说也就是冷到头了,物极生变,阳气也准备生发,一年“运”、“气”循环变化也即将开始, 所以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以往有的地区往年包括2021年大寒温度并不比小寒温度低。 但从农事上来讲,这个阶段,还是不应该太温热、干燥的,比如民谚所云,“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大寒三白(雪)极宜菜麦”;“大寒不寒不冻,来年一定虫多”,通俗来说, 这个阶段在一个冬天下点雪是最好的,这对于人的健康也是有好处的,但对疫情防控能起到多大作用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总之无论天气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很重要,科学应对、理性对待节气养生,而不要迷信杜撰的某些特定说法,节气养生就是健康生活方式管理。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02 大寒对于节气养生有什么意义 由于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与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饮食上与小寒也略有不同。从养生而言,饮食起居上应考虑到季节的变换,遵循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冬三月的进补量应逐渐减少,除了以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以外,还要顾护即将升发的阳气,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为适应春天升发特性做准备,首选温补类食物,比如鸡肉、羊肉、牛肉等,其次可选一些平补类的食物,比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银耳等。 这个阶段喝点粥也很好,粥在我国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可谓渊源流长。自古就有将粥喻作“滋生育神丹”、“滋养胃气妙品”、“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的民间说法。冬季喝粥对身体也是很有好处的,不但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可祛病养生。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八宝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还有就是大寒冬季气候干燥,人们要注意补充水分,喝喝粥,喝些水也有利健康。北宋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有极细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意思是每日食粥一大碗,空腹时胃较虚,粥极细腻,与肠胃相宜,调理饮食的好办法。这段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还做了引用。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03 大寒养生具体怎么做? 除了喝粥,大寒进补的食物量应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防止冬季进补滋腻太过。比如肉类食材做底汤、火锅的时候多加一些葱姜蒜椒以增加生发之气。另外,在膳菜上人们从大寒开始,就应该逐步选一些清淡的食物与大鱼大肉这些膏粱厚味一块吃,也是一种平衡。比如既吃羊肉、牛肉等高蛋白食物,也还要注意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白菜等,让饮食慢慢向清淡过渡,使脾胃肠道慢慢适应。这样不仅可为春天清淡饮食打好基础,又为冬天养生做好扫尾工作。可以在炖汤时加入萝卜、白菜等“滋润”、“健运”的配菜。膏滋进补此时已近尾声,适当可以减量到每天15g,如果有上火的问题,可以服点菊花山楂茶,到大寒后逐渐再酌量服用,以适应气候的变化。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运动上,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季运动锻炼对养生有重要意义。可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跳绳、踢毽子、打太极拳等,既运动了肢体,也加强了气血循环,全身四肢才能温暖。由于户外气温比室内低,为避免造成运动损伤,在运动前先要做一些热身准备,比如慢跑、搓脸、拍打全身肌肉等。或者也可以双手抱拳虎口相接,左右来回转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手指的灵活性,预防冻伤,还可预防感冒。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同时还要防心脑梗、肾衰、肺炎、低血压、冻伤、皮肤瘙痒、寒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