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21-11-04 07:37 |
东汉末年,在徐庶的建议下,驻军新野的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在第三次拜访中,诸葛亮与刘备纵论天下大势,评点各大势力,指出刘备的最佳战略选择,即先取荆州、再图益州,以此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继而图谋中原,等到天下有变之时,从荆州与益州两路出兵,达到复兴汉室,一统天下的战略路线。由于这是隆中定策,所以陈寿在《三国志》中将之命名为“隆中对”。 《隆中对》是千古名篇,如今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诸葛亮的智慧也因此展现的淋漓尽致。一个20多岁的小年轻,竟能为久经沙场的刘备制定了一条最优的可行的战略路线,帮助近乎一无所有的刘备在群狼环伺的局势下,成长为三国主角之一,千百年来让人惊叹不已。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其实并非完全原创,因为在诸葛亮之前,已经出现过三次,诸葛亮的隆中对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成果。 几个月前,三星堆再度挖掘,当时关于三星堆的历史一度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很多人好奇三星堆在中国历史上的定位,以及他们后来的传承。其实,中国史书有相关记载,三星堆代表的是古蜀国,甲骨文中显示商蜀有过往来,不过很难确认商朝蜀国是不是三星堆文明,但可以确认的是春秋战国时的蜀国就在四川一带,大概就是三星堆文明的后裔。 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险峻的道路让中原与川蜀很少交流,当时周边的秦楚也没有想过攻打古蜀国。到了战国中期时,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日益变强,有了足够的资本开始扩张,当时恰好位于四川一带的蜀国与巴国相争,先后向秦国求援,秦惠文王想出兵攻打蜀国,但顾虑道路险峻难行,又担忧韩国可能会攻打秦国,所以犹豫不决。张仪建议先攻打韩国,司马错(司马迁八世祖)建议先攻打蜀国,提出“得蜀即得楚”的战略预判,即占领四川之后可以随时迂回攻打楚国后方。事后证明,秦国占领川蜀的战略非常正确,不仅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而且后方受到严重威胁的楚国,在此后鲜有主动攻打秦国,被死死的按在国内。 司马错与诸葛亮图川战略及目的,虽说不尽相同,但本质上还是有相通之处的,即取天府之国丰富物资,以川蜀为跳板攻打最强敌人,秦国的最强敌人是楚国,蜀汉最强敌人是魏国。最终,以秦国故地与川蜀力量,秦始皇率军从关中出兵,一举灭了六国,这是诸葛亮攻取中原计划的其中一路,即“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如果说司马错图川战略与隆中对还只是似是而非的话,那么萧何战略就与隆中对高度相似了。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开始分享胜利果实,为了防范刘邦,项羽将刘邦立为汉王,辖区主要是汉中与川蜀,而将关中一分为三,分别封给了三个秦朝降将,以此阻止刘邦东进。按照楚怀王的约定,谁先攻入关中“王之”,大体继承秦国地盘。于是,没能如愿的刘邦非常愤怒,准备与项羽一决雌雄,麾下武将们厉兵秣马准备战争。不过,当时萧何深刻意识到楚汉实力悬殊,仓促决战必然一败涂地,因此应当先经营川蜀,稳固自身根基,积蓄自身力量,等到天下有变时夺回关中,以秦国之地与项羽争天下,《汉书》中记载:“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萧何的战略与当初的秦国差不多,是以巴蜀与汉中为根基,寻找机会攻下关中,再从关中出兵图谋天下。其中,《隆中对》中诸葛亮说“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说的是刘邦获得川蜀之地。萧何定下战略路线后,韩信指出章邯等三秦王导致数十万秦人被杀,已经丧失民心,而刘邦约法三章深得民心,因此只要刘邦东进即可“传檄而定”。最终,刘邦集团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术欺骗,轻松灭了三秦,一举奠定争夺天下的根基,之后兵出关中血战四年建立汉朝。 从隆中对来看,诸葛亮基本复制了萧何战略,当然秦末与汉末情况已经不同,刘邦与刘备面临的情况也不同,所以诸葛亮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先取荆州、再取益州,于是蜀汉的出兵方向就有了荆州与益州两个。 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规划的战略,复兴汉室的理论前提,就是“跨有荆益”,占据荆州、益州以图天下。但这一战略也并非诸葛亮原创,而应该是参考了公孙述时的战略。 王莽新朝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远在川蜀的公孙述崛起,刘秀称帝时他也称帝,国号成家(一作大成或成)。在公孙述身边,有一位谋士叫李熊,他提出了“跨有荆益、再谋天下”的战略,《后汉书》中记载:“李熊曰:蜀地北据汉中,杜褒斜之险;东守巴郡,拒扞关之口。东下汉水以窥秦地,南顺江流以震荆扬。”其中,“扞关”是古关名,在如今的湖北长阳西,也就是汉代的荆州西部。《华阳国志》中说得更清楚,“不东出荆门,北陵关陇,与之进取,则王业不全,子孙不久安也”,补全王业之后“乃出军荆门、陈仓,欲震荡秦、楚”。因此,李熊战略大体是割据益州与荆州西部,稳固自身后图谋秦地与荆扬,隆中对中的战略规划与之高度相似。(下图,白帝公孙述雕像) 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并非诸葛亮原创,这无损诸葛亮的历史名声,只是削弱了他的一层神性,让他更回归人的形象。古往今来,无数绝顶聪明之士,无不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再加以创新发展而成就一番伟业,诸葛亮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根据东汉末年形势变化,为刘备规划出一条正确的战略路线,这就是诸葛亮不凡之处。数学公式很多人都知道,问题在于如何运用那些公式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解决正确的问题,乃至根据形势对公式还有创新性改造,这才是顶尖智慧。 所谓“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去掉诸葛亮神性的一面,里面的本质大抵如此,就是他善于从历史中汲取养分。中国历史丰富而悠久,这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如今很多人言必称古希腊、古罗马,而对中国历史弃之如敝履,其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