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符号接地问题的当代哲学审视 --]

武当休闲山庄 -> 数码讨论 -> 符号接地问题的当代哲学审视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21-09-27 15:31
         符号接地问题(the Symbol Grounding Problem,简称SGP)是形式符号系统和经典人工智能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它由美国学者塞尔的中文屋论证引发,随后由加拿大学者哈纳德在1990年正式提出:如何使得一个形式符号系统的语义解释能对该系统是本质固有的?这个问题被称作“符号接地问题”。在当代构建人工认知系统的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符号接地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直接关系到这种人工认知系统的智能升级或进化,尤其是在把符号与世界中它们的指称物相关联的自主语义能力方面。这样,符号接地问题在当代诸多领域的基础性研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目前符号接地问题的绝大多数研究已经由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拓展到了其他领域。纵观当代西方哲学中的符号接地问题研究,其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

  第一,与意向性、指称等哲学基础问题的关联日益密切。人工智能中的符号如何接地,其实质就是,人工智能如何具有意向能力,进而自主获得对符号意义的理解?以及人工智能如何指称外部世界的对象?一方面,在分析当代意向性理论的基础上,对于人工智能认知领域来说,开始思考非生物认知系统中存在接地符号的可能性,这是很自然的。符号接地会使得人工智能主体类似于生物系统,进而保证它们也拥有初始意向,这就必然迫使符号接地问题与意向性问题密切关联,进而导向人工智能的意向建模,力图尝试让人工智能主体最大限度地接近人类主体的必备智能能力或行动。另一方面,由于当代指称理论研究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描述论与直接指称论的争论,逐渐聚焦于更根本的心理指称探究,力图寻找指称主体经由指称行动如何指向指称物的心理机制。这就必然使得,作为派生主体的人工智能主体寻找其自身指涉外部对象的指称机制思考,进而使其系统符号更加接地。这样,心灵哲学的意向性问题、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中的指称问题(意义问题),以及行动哲学中的意向行动问题等,就与符号接地问题的相关研究日益密切相关。

  第二,研究纲领日益强调自然科学基础与哲学思考的并驾齐驱。毋庸置疑,符号接地问题是认知科学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课题。由于认知科学本身是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哲学等诸多学科整合在一起的统称,聚焦于探究人脑或心智工作机制,这就必然带来符号接地问题的跨学科研究。例如,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的婴儿语词接地、社会心理学角度的人机交互概念理解、认知心理学角度的学习理论、感知理论,到计算机科学中的符号操作、信息加工、搜索技术,再到语言学中的心理语言、言语行为理论,再到神经科学中的脑神经机制研究,等等,无一不体现出符号接地问题的学科交叉研究特点。同时,对符号接地问题的哲学思考也极大地挑战着自然科学家的经验实证研究。而瓶颈问题之一:人工智能如何从句法机转换成语义机?这具体来说就是人工系统中的符号如何接地问题。而对心灵哲学中的心理内容问题、心理表征问题、心理因果性问题、意向性问题的回答,也直指符号接地问题的本质内核。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中的意义问题(尤其是指称问题)呈现在人工智能系统的论域中,其实质就是符号意义如何获得的问题。这些都表明,符号接地问题的当代自然科学研究与哲学思考的并驾齐驱,二者不可或缺。

  第三,研究问题呈现出多样化、研究方案呈现出多元化。一方面,符号接地问题研究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学科学者参与,不仅子问题日益增多,而且焦点问题日益尖锐。例如,由于需要解释人工系统内在表征如何从其基本构成部分中组合而成,符号接地问题分裂为物理符号接地问题和社会符号接地问题;根据经典人工智能中有关符号问题的语义和句法两个关键方面,符号接地问题就包括了语义接地和句法接地两方面问题;而符号接地问题的“难”问题集中于智能体能创造和使用符号的意向性特性,“易”问题目标在于智能体和机器人对行为能力和意义功能的解释和再现。更有学者把符号接地问题分为多个子问题,如一个认知智能体如何自动把符号联系到世界中的指称?它如何自动创造一组符号—符号关系和从指号系统到真正符号系统的相关转变?一个智能体社会是如何自动发展出符号的共享集合的?等等。另一方面,这些问题的多样化和尖锐化也直接带来了相关解决方案的多彩纷呈。例如,意向建模方案、语义学构建方案、概念认知新方案、人机交互方案、抽象概念接地方案、基于零语义承诺条件的表征模型、感觉运动人工智能模型、半表征人工智能模型方案等。这些符号接地问题研究方案多方位、多角度地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为人工智能更好地拓展了自然语言理解的深层内涵。

  综上所述,从整体上看,当代西方哲学家们注重寻找符号接地问题的自然科学基础,尤其是心理学、认知科学基础,而且往往借助于当代科技发展和理论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作事实性的客观阐述和微观描述,并取得诸多突破性进展。他们的符号接地问题研究深入而具体、生动而不空泛,有力地推动了当代本体论、认识论研究。尽管如此,但国外研究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符号接地问题的整体性回顾、反思仍然不够;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各持一端,缺乏全面的、整体的、历史的观点,进而宏观把握力度不够。与国外符号接地问题研究的突飞猛进相较而言,国内学者并未在当代有关自然科学发展的大势下对符号接地问题予以高度重视,相关论文或著作仍付之阙如。有一些认知科学方面的研究似乎与之相关,然而,其给出的并不是令人满意的答案。



  基于现当代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为了推进我国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纵深发展,展开符号接地问题的当代哲学视角研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工智能系统中基于符号意义获得的符号接地问题研究。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是要辨析符号等相关概念及其历史演变进程,展开基于意向性理论的符号接地问题研究和基于指称理论的符号接地问题研究。

  二是人工智能系统中基于心理表征的符号接地问题研究。一方面,展开基于零语义承诺条件的符号接地问题研究。另一方面,结合错误表征问题的当代前沿进行符号接地问题研究。

  三是基于语言意义学习之脑神经机制的符号接地问题研究。基于对语言学习理论和脑科学、神经生理学等领域的前沿成果,从微观层面探究符号接地问题的相关实证研究或科学实验,进而获得符号接地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一方面,论证当代概念研究的新方向为符号接地问题研究提供必要的人工智能概念学习或获得的类比基础。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符号接地问题在人机交互的语词意义学习或语言进化方面的具体方案。

  四是人工智能主体拥有心理内容视角的符号接地问题研究。心理内容是心理主体(自然主体和人工主体)的心灵指涉对象的方式。人工智能主体如何拥有心理内容,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其内在符号如何获得语义内容,或命题内容,或经验内容,或表征内容?这也体现出符号接地问题在心灵哲学视角中的核心所在。心理内容是在四个维度上被主体呈现出来的:语义维度上的心理内容是指语言表达主体所理解或把握的语句(或语词)的意义;逻辑维度上的心理内容是指用来呈现语句意义的命题;现象学维度上的心理内容是指经验内容;表征维度上的心理内容是指心理表征内容,是指心灵中对象被表征的方式。这些研究在诸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具有基础性地位,诸多哲学分支领域如语言哲学、逻辑哲学、认知科学哲学、人工智能哲学、心灵哲学、行动哲学等都对人工智能如何拥有内容力图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其实质仍是符号接地问题所面临的挑战。

  五是符号接地问题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一方面,对自然科学有关领域内的符号接地问题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或总结,同时进行西方哲学范式下的批判性理解,吸收或借鉴相关前沿成果,综合凝练其中符号接地问题研究的逻辑规律,为中国本土哲学视域中的符号接地问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平台。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挖掘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经典文献、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观点、思想或理论,寻找符号接地问题的中国哲学落脚点和实证脉络,以比较哲学的视野,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符号接地问题研究话语体系,实现中西方哲学在基础交叉研究问题上的平等对话。

dyp123456 2021-09-28 16:33
比较深奥的哲学体系


查看完整版本: [-- 符号接地问题的当代哲学审视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