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爹 |
2021-08-09 20:32 |
凡是走到甘肃灵台的游人都忍不住前往20公里外的百里乡去看看,那里是古密须国所在地。上世纪70年代相继在百里乡出土46公斤重的甘肃最大西周青铜鼎和回首夔纹铜鼎、光作父戊铜鼎等大量青铜器,再次证明小城曾经的强盛。然而,史官记载此地政权在西周先后被灭两次,第二次竟然因为争风吃醋而大打出手。 史载密须国人擅长制作战鼓,商在征讨天下时多用密须鼓来激励士气,密须国也因此被商重视。反过来密须也是商的铁杆拥护者,在周尚未伐纣之前,一直不把周放在眼里。 商代有上百个小国,周和密须之间的战争发生在周伐纣前10年(公元前1057)。在这之前,周王和密须王都是姬姓贵族,早在周先祖“弃”的时候就娶了密须国的姞氏为妻(姞:姬姓又衍生十一个姓氏之一)。周文王时期开始制定周礼,周文王既然是天下仁义的典范,就不能容忍“密人不恭”,因此讨伐密须国。 那个时代战败国不会被赶尽杀绝,仍会保留其贵族地位,但必须服从周天子分配。所以周代替商后,把河南商丘一带封给了商。而密须国战败后,周王命密人迁至程邑(今陕西咸阳附近)。然而“灭了母系外亲”这事儿似乎与周礼不符,于是周天子又在密须国旧地重新分封了新的姬姓侯国,就是后来的“密国”。 从灵台县城出发,沿着峡谷一路向西,两边是浓密苞谷地,一路上车少人稀静悄悄。如今的百里乡并不是交通要道,也不是旅游胜地,却依然土地肥沃,生机勃勃。直到百里乡镇上,仍然是静悄悄的氛围。镇中心是乡政府和学校,旁边看到一个高大的城门楼子,上篆刻“密须”。其实这里不称“密须”已有3000年。 于周来说,密国是一道防御西戎南下的屏障。周灭了商之后占据了天下最好的土地——关中平原,又将其他诸侯封在关中之外拓荒。占据关中,只需守好四关(潼关、武关、散关、萧关),便可安享太平。 当时的密国不仅农业发达,战马也养得好,又因陇山产煤,青铜器冶炼制作水平相当高超。周一直很重视密国的发展,时不时来视察生产生活状况。这样的亲密关系一直延续到西周第六代君主周共王(?~公元前900),密国又因对周天子不恭引来灭国之灾。这件事被汉代经学家刘向记录在《烈女传·仁智传·密康公母》。 某年春,周共王从镐京(西安)出发,欲效仿父亲周穆王,顺着泾川北上朝拜西王母宫。走到密国地片儿,召密国国王“密康”前来陪驾。他们一起在泾川踏青赏花,途中偶遇三位青春靓丽女子。君臣二人都想虏获美女芳心,可是游玩间美女只对年轻俊朗的密康王感兴趣,把周共王晾在了一边儿。过后密康王还将三位美女带回密国,纳入后宫。 密康王的母亲隗氏得知这件事后,大惊失色,责备密康说:“天子打猎不取群兽,诸侯行事礼下众人,天子选妃也不会违背伦理同时选三个同族女子,何况你这个小丑呢?”隗氏催促密康把三位女子尽快送去周天子身边,可是密康听不进去,整日与她们逍遥快活。而此时周共王已无比羞愤,以“藐视天下,不尊礼制”为由,当年秋天便发兵攻打密国,擒杀密康。 密国毕竟是姬姓贵族,随后周天子命密国人迁往关外新密(今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后来的史官也认为周共王一生主要成就是“灭亡密国”。 如今密国称作“百里乡”,是因为东周战国时期,秦穆公将此地赏给有功之臣五羖大夫“百里奚”,他是帮助秦国奠定霸主地位的关键人物,享有密国这片宝地,实至名归。 登上复建的城门楼子,里面是个小型博物馆,展现百里乡方方面面的生活状态。展柜里的陶瓷器皿看上去也不那么金贵。当然,那只46公斤的西周铜鼎不在这里,据说陈列在甘肃省博物馆内。 根据考古:百里中学所在的二层台地即是当年密国的都城。南、北将台遗址和向东约三百米处的阴密古城墙残迹犹存。可是我将无人机飞到300m高空仍然看不出古城的轮廓和气息,反而对峙的南北土塬更像天然堡垒。 现在的密须王宫修复成一个大广场的样子,使用了很多花岗岩,平时作为乡里人的公共活动场所。广场之前是灵台县第五中学的老校区,现在只剩门头,门侧一株老槐树也被保护了起来,看上去饱经风雨沧桑。 唐槐 几天后,小编在平凉市大街上惊奇地发现了一种名为“密须老窖”的酒,黑漆漆的古朴酒瓶再次勾起对密须这片土地的好奇。那晚,一边抿着密须老窖,琢磨着密须大地味道,一边在键盘敲出密须国的尘封往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