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考古发现 > “九龙抬尸棺”之谜?真实存在还是传说?[13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考古发现 > “九龙抬尸棺”之谜?真实存在还是传说?[13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沙漠之虎 2021-08-01 10:04
看过《盗墓笔记》的小伙伴肯定都知道“九龙抬尸棺”,相传是东夏国万奴王的棺材,很多人肯定也好奇,这是小说虚构的还是真实存在的呢?


“九龙抬尸棺”真实存在吗?

  传说九龙抬尸棺的棺材上雕有九条龙,但是这些龙并不是蟠龙,而是少数民族创造出来的新龙,与我们平时所见的龙有很大的差异,九条龙拥簇着万奴王的棺材,似乎是推他上天一样。
  棺材上的龙也有脚,但是龙足却非常像蜈蚣的脚,很细而且非常密集,一看就是毒性非常重的毒物。
  这九龙抬尸棺和普通的棺椁不一样,是个正八角形的,每个角有一条龙支撑,八龙又被一条龙给环绕起到稳定的作用。
  一般帝王所用的龙都是四爪,每个爪子上都有五个脚趾,但这九条龙却是五个爪子的,并且造型极其凶猛。
  有学者分析,尸棺上的龙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龙,而是少数民族自己想象出来的神兽,是少数民族的某种图腾,或者是信仰的产物。
  此神兽蛇身蜈蚣脚,密密麻麻地分布在棺材的四周,给人一种非常恐惧的感觉,这样的设计纯粹是为了吓唬盗墓贼的,使得一般人下墓见了这种棺材,都会认为有剧毒不敢靠近。


关于九龙抬尸棺的民间传说

  老钟在一个小镇经营看一家丧葬服务的小店,这年头,发死人财非常的容易。老钟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于是才做起了这个买卖。
  现在的人,虽然已经强行火葬,但是,有一些有土地的人,他们还是不会到公墓里面,而是会埋在自己的土地里面。
  在农村地区非常看重生老病死的事情,老钟是这一带小有名气的人,基本上有人过世了都会叫老钟去做法事。
  老钟还顺带做很多纸扎的东西,像是死人用的钱,笔记本电脑,手机,充电器,别墅,车子,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在做法事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钱可以赚。在下葬的过程中,最赚钱的,就是抬棺材的人。
  老钟以前就是抬棺材的人,因为自己赚了一些钱,对办丧事来说,他已经是轻车熟路,对于整个流程都非常的熟悉。
  有天,一位年轻人找到老钟说自己父亲死了求老钟帮忙安葬,并且希望能够做九龙抬尸棺安葬自己的父亲,老钟虽然犹豫了一下,但是看在年轻人诚心诚意的情况还是答应了,老钟请来一位木匠按照自己的设计图来做,没过几天就做好了,虽然有点粗糙,但还是挺像样的。
  第二天晚上,老钟便做了一个梦,梦到年轻人的父亲对他说,没有那么大福气受不了这样的待遇。
  老钟惊醒后,连夜来到年轻人家里一五一十说清楚了,但是年轻人坚持要用九龙抬尸棺,老钟没办法只能做完法事后将老人装进棺材。
  但是车在运送的过程中,突然老人从棺材底部漏出来,棺材底部直接散掉,所有人都被吓傻。后来又重新做了普通棺材才顺利安葬。


九龙抬尸棺的主人万奴王是谁呢?

  万奴王,原名蒲鲜万奴,金代女真族人,据说他是盘踞在东北一个小国(东夏国)的皇帝。
  东夏国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很短,宋末元初,金朝衰亡,金国一个大臣(也就是万奴王)自立建国,想复兴金国,建国大真,历史上又称它为东真。
  大真国建立后,占领了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它一直都处在随时会灭亡的境地。
  因为当时的天下是蒙古称霸的时代,而且金、西辽都比大真国强大不知多少倍,更危险的是,大真国就在这几个大国之间的夹缝中生存。
  后来大真国审时度势,投靠了势力最强的蒙古。但是大真国国王仍然不忘复兴金国,1217年再次自立,这次改了个国名,叫东夏。虽然东夏国王有勇气建国,但却没有能力让国家强大起来,而他的独立激怒了蒙古。
  蒙古大军很快就灭了东夏,东夏国王万奴王被蒙古统帅斩杀。从此,东夏国不复存在,这个小国在历史上总共只存在了19年。
  在大业未成身先死的万奴王被斩杀后,忠诚于他的旧臣根据风俗或是图腾造了一口九龙抬尸棺将他埋葬,让万奴王得以在地下继续完成大业。
  在现代,考古学家在吉林一带,发现了东夏国的墓葬,但是由于墓葬已经被盗了,我们对东夏国关于九龙抬尸棺的记载仍然一无所获。
  关于九龙抬尸棺正史或是野史都没有提及,不过,在吉林出土了许多关于东夏国的文物,其中有件文物上雕刻的龙,赫然便是九龙抬尸棺传说中龙的样子,吉林省的考古专家也证实,虽然两者之间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在没有实物的出现下,仍然难以下结论。
  至于九龙抬尸棺是否存在仍无法确认,但可以确定的是东夏国确实存在,或许以后九龙抬尸棺的真相也能被揭开吧。


揭秘巨石阵的真正用途,活人献祭的场所?


 英国索尔兹伯里是一座历史古城,距英国首都伦敦120多公里,在这座古城的附近有一个小村庄叫阿姆斯伯里,史前巨石阵就坐落在这里。
神父偶然发现了巨石阵
  公元1130年,英国的一位神父在一次外出时,偶然发现了巨石阵,从此这座由巨大的石头构成的奇特古迹,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早在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就推断,巨石阵至少已由几千年以上的历史。
  巨石阵的主体由几十块巨大的石柱组成,这些石柱排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巨石阵的外围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沟与土岗,内侧紧挨着的是56个圆形坑,由于这一些坑是由英国考古学家约翰.奥布里发现的,因此又叫“奥布里”坑。巨石阵最不可思议的是石阵中心的巨石,这些巨石最高的有8米,平均重量近30吨,然而人们惊奇的发现,有不少重达7吨的巨石是横架在两根树着的石柱上的。


巨石阵的真正用途是什么

  几个世纪以来,没有人知道巨石阵的真正用途,也没有人知道是谁建造了巨石阵,而古老的传说和人们的种种推测,让巨石阵更增加了神秘的氛围。
  12世纪初期,英国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公元5世纪,亚瑟王的宫廷巫师墨林用神力从爱尔兰运来了巨石阵,而建造巨石阵的目的,是墨林准备用一座永恒的纪念碑来纪念亚瑟王的部下。
  考古工作者并不相信是神力搬运来的巨石,他们根据搜集的一些资料认为,早在17世纪史前巨石阵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当时的国王吉姆斯一世曾委派一名宫廷建筑师去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只有罗马人才能建造出如此精巧的建筑,巨石阵是一座罗马的庙宇。
  1863年,英国的一位宫廷医生认为,史前巨石阵和丹麦发现的巨石陵一模一样,而巨石阵主要的目的是给选民提供选举的集合地,另一个用途是国王演讲的讲坛。.
丹麦人建巨石阵吗
  经过考证巨石阵建于公元前2800年,与丹麦建造巨石陵的时间推论相去甚远,丹麦人建巨石阵的观点不能成立。
  索尔斯伯里平原是飞碟光顾最为频繁的地区,有几次甚至就在巨石阵附近。据新闻报道,1954年2月一位摄影师拍摄到了从巨石阵天空的神秘飞行物
  1986年,一名飞碟研究者同样在巨石阵附近看到了相似的飞行物。
  十几年后,一位参观者用摄像机拍摄到了飞碟正从巨石阵上空列队飞过的镜头,不久,英国电视台播放了这一事件的影片。
  飞碟研究者认为,史前巨石阵很有可能是飞碟光临地球的一个秘密基地。
  关于巨石阵用途最具想像力的是1992年5月刊登在《伦敦图片新闻》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英国的格登,格登认为史前巨石阵具有双重功能,既是经贸市场,又是运动跑道。
  考古人员确实在巨石阵内挖掘出了金、银、铜器具,但这些物件的制造和使用时间是在巨石阵建成后约200年。
  而史前巨石阵曾经是运动场更是想象离奇,格登的理论很快被考古专家所抛弃。
  就在人们做出巨石阵种种用途的推测时,1963年,波士顿大学天文学教授霍金斯提出一个惊人的理论,他认为巨石阵其实是一部可以预测及计算太阳和月亮轨道的计算机。
  霍金斯的理论在世界考古界引起了巨大振动,然而几十年后,英国科学家的一次全新解释使人们对霍金斯的理论产生了动摇。


巨石阵具有令人惊异的声学特性

  1997年,英国科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巨石阵具有令人惊异的声学特性,科学家们在一些巨石中放入先进的录音器材进行实验,发现组成巨石阵的巨大扁平石块能非常精确地放射巨石阵内部的回声,并将其集中于巨石阵的中心,形成共鸣效应,科学家们推测,巨石阵很可能是古代祭祀的场所。
  早在17世纪,英国古董学家奥波雷认为巨石阵是罗马统治时期,德鲁伊教的祭祀场所。
  相传德鲁伊教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上建造了巨石阵,建造巨石阵的目的是用来献祭太阳神,从此在巨石阵的故事里出现了得鲁伊教。得鲁伊教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散居在不列颠、爱尔兰等地的凯尔特人信仰的一种宗教,据说得鲁伊教的形式和教义非常神秘,凯撒远征高鲁时说,得鲁伊教士精通物理、化学,他们在树林中居住,甚至用活人献祭。
  在英国,除了索尔兹伯里巨石阵外,还有900多座圆形巨石阵,这些巨石阵分布在英国不同的地区,由于缺乏文字记载,人们已无法知道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考古人员估计它们曾被使用多年,然后逐渐变成了废墟。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巨石阵无疑反映了一种宗教的驱使力,因为很难推测,除宗教的力量以外,还有什么东西会使原始的不列颠人建造如此多的巨石阵。
  英国考古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考古挖掘,希望能够找到建造巨石阵的人。他们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证明史前巨石阵在公元前3000前至4000年前,巨石阵的周围是原始森林,一个叫做维塞克斯的原始部落生活在那里,他们在那里繁衍生息,制作石器、陶器等工具,考古人员推断史前巨石阵的最初建造者很有可能是生活在不列颠岛上维塞克斯人。
  然而,二十多年后的又一次考古发掘,使巨石阵的建造者有了新的身份。
  考古学家们推测,几千年前的维赛克斯人和阿彻都有可能参加了巨石阵的建造,但从他们分别生活的时代可以看出巨石阵的建造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20世纪50年代,考古人员发现史前巨石阵的建造期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追溯至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不过,当时并没有巨石,只是建造了一个能容纳数百人的圆形土堤,在土堤内挖出了56个圆形坑,据考证坑内当时很可能埋入了木桩,而木桩的作用是用来测量季节变化的。
  公元前2000年,铜器时代初期,人们对巨石阵的进口进行了改造,当时铺设了壕沟和两道500米长的人行道。
  被称作“斯泰申石碑”四作石柱,竖立在了巨石阵的内边缘,在这个阶段,似乎曾决定在中央竖起两圈兰砂岩石柱,大约竖起3/4圈石柱之后,可能由于计划改变,这项工程突然停止,于是,石柱被搬走,木坑被填平。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巨石阵进入了建筑的第三个阶段,人们运来了100多块巨大的砂粒岩,并且建成了有30多个石柱的外圈,在外圈里侧布置了马蹄形,在第三阶段中期,在这5座石碑坊的里侧布置了许多兰砂岩石柱,其中兰砂岩的石柱残存到了今天。这是一种比花岗岩更坚硬的岩石,这些兰砂岩小的有5吨,大的重达50吨,但是在索尔兹伯里地区的山脉中,只有一些普通的石块,并没有兰砂岩。
  考古学家最后在南威尔士普利赛力山脉中发现了这种兰砂岩,研究人员发现,数千年前的人们,不仅能将坚硬的兰砂岩从山体中开凿下来,还能轻松地将原本粗糙锐利的表面打磨的更为光滑。
  在找到需要的石块后,还要将这些较大的石块分割成预定尺寸的小石块,专家们从石块的开凿痕迹中判定,当时的人们用的是一种木屑断口的方法。
  接下来的工作是用非常硬的沙砾连续打磨石块,来完成巨石最后的修整工作。
  如果将这些沉重的石块,从南威尔士普利塞里山脉运到巨石阵,那就意味着有将近400公里路程,巨石阵的建造者不需要走到南威尔士,在巨石阵不超过30公里的地方,就有大量用于建筑的普通岩石,这令考古学家颇为疑惑,因此有人认为这些兰砂岩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可能具有不同寻常的宗教意义。
  那么这些巨石是怎样从南威尔士采石场运到索尔兹伯里巨石阵的呢?
  有一些专家提出,当时的人们可能利用到了冰川特殊的地貌,使这些石块运送到了巨石阵,但是在索尔兹伯里平原没有任何冰川的痕迹。
  专家们经过初步考证认为,这些兰砂岩确实是通过人力从南威尔士被搬运到现在的位置,运输兰砂岩最合理的路线是:巨石首先从普利塞里山经陆路到达靠近海岸的米尔福得港,然后将石料装上船,最后到达巨石阵。
  1990年,几名专家进行了一次实验,他们试图用几千年的工具和运输方法运送一块重达25吨重的巨石,不过他们只将巨石移动了100米。
  8年后,1998年夏天,英国考古学家朱利安,经过几年的研究和考察,决定用最古老的建筑方法重新运送和竖立一块长8米,重40吨的复制巨石,朱利安认为,如果只用滚木来运输巨石,滚木很可能会被压碎,于是,他和他的实验小组,把滚木放在一段木轨上,并在轨上涂上了油脂,朱利安相信古人有能力设计出这种轨道,而油脂是为了减少摩擦。
  朱利安动用了130多名志愿者参与了这次实验,志愿者很快就慢慢移动了这块巨石。
  那么建造巨石阵又需要多少人力呢?朱利安根据这次实验推算出,如果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建造巨石阵至少需要3000万小时的人工,所需的人数应在数千人以上。
  古人在竖立一般石头的时,采用的是先挖坑再慢慢竖直的方法,巨石阵是不是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呢?
  朱利安和他的实验小组决定仿照古人竖立巨石的方法进行实验。他们先挖了一个2.4米深的土坑,并将巨石的中心放在土坑边缘的上方,朱利安决定用压跷跷板的方式,把巨石拖入事先挖好的坑中。
  然而由于巨石太重,无法彻底使它垂直,所以研究人员使用另一套门形杠杆系统。
  但是研究人员在设计杠杆时,计算产生了误差,用这种杠杆他们几乎不可能把巨石拉动。
  经过紧张的研究之后,他们确定采用一个A字形支架,因为A字形支架比门形支架更为稳固,为了慎重起见,朱利安先用一个模型来计算需要拉绳的人数,他最后算出如果用A字形支架,要将近80人才能来拉起这块40吨重的巨石。
  朱利安A字形滑轮支架产生效果,他们轻易地树起了第一块巨石。紧接着实验小组又用同样的方法立起了第二块巨石。
  考古专家们认为,竖立巨石并不是最难的工作,建造巨石阵最艰难的是举升横梁。
  他们发现巨石阵中每块直立的石柱顶部都有一个半圆形的凸笋,凸笋被装入横梁下凿出的笋眼里,每个横梁都有两个凿出的笋眼,只要有一个笋眼的位置不正确,工匠们就不得不在横梁的另一侧重凿笋眼,显然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精确的测量技术。
  朱利安实验小组的结论是,他们并不认为这个实验就是古人建造巨石阵的方式,他们只是尽可能的模仿和复原了那个遥远年代的技术。
  今天,巨石阵这个人类史前的非凡建筑,依旧屹立在索尔斯伯里平原上,向人们默默地诉说着远古文明的精彩传奇。
  许多人相信,这似乎是远古祖先故意留给现代人的一个巨大谜题。


查看完整版本: [-- 考古发现 > “九龙抬尸棺”之谜?真实存在还是传说?[13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