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爹 |
2021-07-26 21:18 |
博物馆,是一段跨越时空的历史穿越,是一座城市文化的精髓浓缩,当我们站在博物馆前,当我们推开历史的大门,千百年的风风雨雨像是一阵无声的呼唤,呼唤着我们回望过去,追溯根源,思考未来。 作为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刷新了我的对古都西安的又一番认识和审视。 半坡博物馆包括了半坡遗址和遗址所发掘的珍贵文物,它揭示了距今大约6000多年前的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婚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西安,是一座古老的千年之都,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自古就是帝王将相之宝地,享有“秦中自古帝王州”之盛誉。 对于西安,随着近两年的旅游热度,令人们对西安又多了一层认识与了解,“大秦帝国”、“盛唐气象”尤为人们熟知,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大唐不夜城等古迹和人造景点更为热门目的地。 就博物馆而言,陕西历史博物馆更是游人如织,它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浓缩了十三朝的文化风貌。 但古老的西安,文明的发展远不止这些。半坡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仰韶文化的确立和探索,博物馆的建立与形成,古都西安的城市历史推进了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 走进半坡博物馆,时光流转,大约是回到了6000多年前。原始社会虽无法与现代社会相比,但在那个时候人类就已经有了灿烂的文明发展。 博物馆陈列展览面积约4500平方米,主要有土文物陈列、遗址大厅和辅助陈列三大部分。 其中,文物陈列和遗址大厅绝不能错过,二者结合一体,算得上是一次完整的历史穿越。 出土文物陈列主要是从遗址中所发掘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以石器类、骨器类和陶器类为主。 如石斧、石铲、石刀、刮削器、敲砸器、箭头、磨盘、纺纶、骨锥、骨刀、骨针、鱼钩、鱼叉、陶钵、陶盆、陶碗、陶罐、陶甑等,此外还有陶哨、人头、鸟头、兽头等艺术品和一些装饰品。 其中,陶器令人震撼。在6000多年前,人类就已经创造出大量的绚丽多彩陶制品,这一时期的文化被专家定为“彩陶文化”。 许多陶制品上的绘画图案十分有趣,而且神秘,令人捉摸不透,难以想象。有的是鱼、是鹿、是蛙,还有植物,同时还伴有令人匪夷所思的三角形,方格纹、编织纹等。 有专家推测,三角纹是由鱼纹图案变化而来,波折纹则是山或水的写意,如此说来,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人不仅懂得从生活中发现美,也掌握了对艺术展现的技巧。 其中,人面鱼纹盆和鱼纹彩陶盆堪称是半坡遗址的重大发现和文明精髓。现如今,人面网纹彩陶盆是半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人面鱼纹彩陶盆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人面网纹盆和人面鱼纹盆是两件国宝,其名称乍看之下极为相似,二者各有特征。 人面鱼纹盆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以鱼纹和人面纹为主。关于这样的图案绘制,自其出土以来一直争议不断,主要有图腾说、神话说、祖先形象说、原始信仰说、面具说、摸鱼图像说、权力象征说、外星人形象说等,至今依然成谜,令其愈发神秘。 其中,最常见的是“图腾说”,寓意鱼是半坡先民的图腾,用来供奉膜拜,但很快被质疑或推翻。 而在半坡博物馆的人面网纹陶盆,以人面为主,没有鱼的图案存在。 人面网纹陶盆已经成为半坡文化的典型代表,自1958年半坡建馆后,就一直存放在这里。它是半坡博物馆所有的一级文物中,是最拔尖的一个,据悉因其珍贵性而从没出过该馆。 人面网纹陶盆从学术价值上带来很多信息,可以研究当时人类生存和其精神状态,是当时生活的一个切面。 当时的人们不仅有了超高的彩陶的制作工艺,且图案也显露出社会分工出现明确化,整体是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但这两个陶盆在当时并不是拿来盛放食物和水的,它原是盖在瓮棺上的盖子,瓮棺是用来埋葬夭折的儿童的。 在遗址大厅处,可以见到许多瓮棺,其底部或用作棺盖的彩陶盆上大多都有个小孔,寓意供灵魂出入的通道。 半坡时期的瓮棺主要用来埋葬夭折儿童,而成年和少年则直接被埋入土坑墓中。如今已发掘出土的250座墓葬中,成人墓174座,儿童瓮棺墓73座,幼儿土坑墓3座。 遗址大厅面积有3000平方米,是原始村落的一部分,主要是早期的房屋建筑和墓葬形制。在遗址大厅还有几个不大的展厅,其内陈列着几具人骨标本。 久远的仰韶文化,古老的母系制度,神秘的原始文物,西安半坡博物馆可以说是为我敞开了一扇“对西安重新认识”的窗户。 漫步其内,畅游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无疑是西安之旅不可错过的地方之一,是博物馆爱好者一定要打卡的胜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