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爹 |
2021-07-21 21:13 |
说到水利工程,人们首先会想到古代的都江堰、郑国渠、灵渠、京杭大运河,或者现代的南水北调、长江三峡、水浪底、红旗渠等工程,是的这些都是响誉世界、造福一方的世界级工程。都江堰、长江三峡这些咱们就不说了,以红旗渠为例,当地老百姓在太行山上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修出一条“人工天河”,后来被人们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现在更是晋升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A级景区。那么,作为中国现代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广东也有这样的工程吗?还真的有,它就是与红旗渠齐名的云浮罗定市长岗坡渡槽。 关于修建长岗坡渡槽的原因,首先得从当时罗定长岗坡一的严重缺水情况说起,,当地朋友甚至用十年九旱来形容,严重的时候,夏天唯一的事件不是干农活,而是到处去找水,因为水田 、水塘、水库都干枯了,甚至连很多水井都没有水了,这时候,需要走很远的路去找水,听说哪里有一口井没有干枯,便有很多人在那里排队等水,水井中浸一点水出来,便有人舀走。 “山上不长草,黄泥往下倒。若要保老命,举家往外逃。”这是一首描写罗定“十年九旱”的民谣,数十年前在罗定地区流传颇广。在长岗坡的纪念馆里面,我们还看到一个关于当于因缺水导至人民生活情况的雕塑,一家人因为天旱,导致农田颗粒无收,连粥都吃不起,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将自己家刚出生的孩子卖掉去换米,但是一个小孩却只能换来十斤粮食,据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当年贫苦人家的真实写照。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也正是全国大兴水利的时期,罗定人憋着一股劲,在时任罗定县委书记郭荣昌的带领下,硬是在条件十分艰苦、又没有大型程机械的条件下,修建了这个世界上最长的渡槽(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了2014年才被后来工程机械修建的其它渡槽所超越)。 长岗坡渡槽从1976年开始动工兴建,历时四年,直到1981年才竣工通水,全长超过10里(5.2公里),采用的是连拱结构,一共有133个墩和132个跨拱,其中最大的拱长51米,最高的地方超过十层楼高(37米),或许相比现在贵州、云南大山里高达几百米的桥梁而言,这些数据实在算不上什么,但是考虑到当时几乎是全手工作业,不仅没有大型的工程机械,就是连钢筋、水泥都欠缺,这样的工程真的堪称世间奇迹了。 由于条件所限,在132个跨拱中,除了几个跨度较大的拱跨有保证必要的铜筋之外,有超过一大半(2700米)的拱跨都是无筋或少筋拱,如果用现在的检验标准来看,这绝对是十足的偷工减料、绝对是豆腐渣工程,但是四十年过去了,长岗坡渡槽不仅没有出现质量问题,甚至连水都没有漏过。 站在高高的长岗坡渡槽下,看着如此浩大的工程,却是在没有挖掘机之类的大型工程机械下、完全靠老百姓人挑肩扛、钢钎铁锤一点一点修建起来的,真是感慨万千。也难怪民间有”南方红旗渠“及”北有红旗渠、南有长岗坡“之誉,因为它的建造与河南林县的红旗渠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工作人员介绍,长岗坡渡槽是罗定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保持了三十多年的世界第一,也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工程完工后,发挥了重大的水利效益。长岗坡渡槽以巨龙般的身躯,把上游的泷江河、太平河水引入金银河水库,解决了55万人的生活用水,也滋润着下游20多万亩农田,而之田十年九旱的罗定盆地也从此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四十年时光荏苒,尽管沙石、水泥构筑的槽体日夜经受水流的冲刷,但渡槽没有经过一次大修,也一直在正常发挥它的功效。这个宏伟建筑桥墩密密实实,依旧岿然不动。我们到来的时候,罗定人民正在收割稻谷,丰收的喜悦挂在脸上,而且当地朋友告诉我们,罗定现在不仅告别了粮荒,还是广东著名的大米生产基地,每年还举办稻米节,罗定大米也成了云浮著名的农业品牌。 现在的长岗坡渡槽已经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成了罗定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在继续承担水利灌溉功能的同时,也发挥着旅游景点的三产效能,为罗定的经济建设默默的贡献力量。 忆往昔,看今朝,站在长岗坡渡槽的上面,看着泷江河、太平河水缓缓的向金银河水库流去,我们仿佛看着一座见证云浮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丰碑,正向人们展示着一种属于它自己特有的精神力量。 “罗定儿女多英雄,壮志引太济金银;十里彩虹跨长岗,疑是银河落罗平”。长岗坡是罗定的骄傲,渡槽的河水源源不断的流淌着,滋润着罗定大地,同时它又好似一本厚重的教科书,向人们讲述着当年的动人故事,也诉说着与时俱进的长岗坡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