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那些让你欲罢不能的食物,都是因为加了“料”[6P] --]

武当休闲山庄 -> 生活妙招 -> 那些让你欲罢不能的食物,都是因为加了“料”[6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沙漠之虎 2021-05-08 17:08
泡面
奶茶、炸鸡、汉堡
薯条、薯片、蛋糕、面包……
这些方便食品
在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
有些人甚至每天都离不开它们
曾几何时,泡面、炸鸡、汉堡、薯条,这些食品是被妈妈们视为垃圾食品,但近几年又有一些声音表示:“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力证它们不是垃圾食品
在这里,家医君要跟大家说一说上面提到的食物都含有的一种物质。早在2018年,世卫组织就宣布要在2023年之前把这种物质彻底清除全球食品供应链中。世卫组织专门发布了行动指导方案,为了方案的落地,还专门立法。宣称,这将是“全世界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一次重大胜利”。
到底是什么东西
让世卫组织这么大动干戈?
常常关注健康的人大概心里有数了
这种物质就是:反式脂肪酸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控制每日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在1%以下,也就是大约2克。这个量很容易超出,随便吃一包薯片就超量了。
那市面上的很多东西
岂不是都不能吃?
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乐趣?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人
已经开始感到绝望了

先别绝望,我们还是有方式化解的
先简单说说反式脂肪酸是什么东西
反式脂肪酸
脂肪酸是最简单的一种脂,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要是含有反式非共轭双键结构,则被称为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广泛存在于工业食品中,容易摄入超量了。

有点绕口又记不住?
没事,知道它
存在于哪些食品中就够了
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肉和奶
牛羊的体脂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占总脂肪酸的4%-11%,牛奶、羊奶中的含量占总脂肪酸的3%至5%。
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在食品里的含量还是比较低的,在吃这些食物的时候,我们不用太担心摄入过量的问题。
温度过高的油
植物油在高温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煎和炸的油温高,而高温烹饪时间越长,产生的反式脂肪酸越多。
相信这时候小伙伴都有疑惑
达到多高的温度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平常炒菜的油温要控制到什么程度
才不会产生反式脂肪吗?
毕竟大火爆炒可是中餐的精髓
很多人都好这口
炒菜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日常使用花生油,或者其他食用油,尽量不要让温度高于180℃,最好是在150℃以内,如果温度太高,一定要及时换油。因为当温度达到210℃,反式脂肪酸的增长就比较快了,而且210℃油温保持4小时,所产生的总反式脂肪酸的量高于180℃和150℃油温保持20小时所产生的量。
在家煎、炸食物的时候注意火候和时长,反式脂肪酸的量还是能控制得住的。但在外面吃油炸食品就不一定了,商家为了控制成本商家反复使用一锅油,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肯定是不低的。
精炼植物油
精炼植物油没有统一标准,因此无法定义。但许多精炼植物油的生产会用到高温工艺,而生成反式脂肪酸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高温,跟上面提到的高温烹饪异曲同工。所以,油炸尽量用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比如动物油、耶子油等,并避免反复使用。
氢化植物油
氢化植物油是在植物油中加入氢,让油的饱和度升高,从而易于使用和储存。在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人们容易把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简单来说这两者之间在概念上看似不同,但很多时候可以视为是同一种东西,反式脂肪酸含量非常高,最高可达80%以上。
氢化植物油的别称有很多种,代可可脂、人造酥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麦淇淋、起酥油、奶精、植脂末等都是氢化植物油的商品名。如果在包装食品的成分表里看见这些名称,可要注意摄入的量。
天然油脂在体内很快被降解,而反式脂肪酸会非常顽固地在血管内存留。它会破坏人体细胞膜,影响细胞的复制以及再生,造成动脉阻塞,增加坏胆固醇,减少好的胆固醇,造成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斑块、肥胖,诱发癌症、糖尿病。
反式脂肪酸的重灾区

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
反式脂肪酸重灾区食物
都是很受大家欢迎的食物
要完全不吃真的很难很难

但这些东西一吃进去
肯定都远超2g这个安全线
这可怎么办?

家医君出马
就没有无法化解的难题
化解反式脂肪酸有妙招
01
可以多吃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糙米等,增加肠道蠕动,保证大便畅通,促进反式脂肪酸排出体外。
02
多喝水,促进肾脏新陈代谢,经常排尿能够将反式脂肪酸冲刷出体外。
反式脂肪酸非常容易在人体内脏脂肪组织中沉积,对器官造成危害。如果你的内脏脂肪已经很高,蛋糕、炸鸡、奶茶能少吃就少吃,有必要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促进反式脂肪酸排泄的药物,深海鱼油或者月见草油等,对于排除反式脂肪酸都有一定帮助。


查看完整版本: [-- 那些让你欲罢不能的食物,都是因为加了“料”[6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