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爹 |
2021-05-01 18:04 |
自汉代以来,福建通过武夷山中的自东向西的八大关口与江西铅山相通,历史上著名的万里茶道就是从福建的崇安县(现武夷山市)启程,由扁担和独轮车翻过这些关口将武夷红茶进入江西铅山,从铅山河口镇走向外面的世界,谱写出红茶贸易400年的传奇。 挑夫们就是从这里出发,一肩挑起了全家的希望,路程是艰辛的。 现在进入这个关的方式很特别,不是说走就走的行程,只有世代居住于此的山民,才拥有自由出入的权利。或许是吸取了英国植物猎人罗伯特·福琼从桐木盗走茶树种苗和红茶制作技术,从而导致红茶的话语权旁落他国的惨痛历史教训,至今桐木仍然是外籍人士的禁区。送外国人四个字:不得入内! 对国人来讲,想要进入桐木关也绝非易事,需要桐木人作担保,提前申请报备才能获准进入。 严进严出的戒律,使眼前的桐木关平添了几分神秘,这愈发使喜爱红茶的人心生向往,哪怕只有一次,都是幸福之旅。 在关楼前来一张打卡照,意义非凡,必不可少。 从桐木关下山,原路返回,去往另一个村委会:篁村村。 篁村相比西坑村,地势稍微平坦些。 茶园也比巴掌大的西坑村茶园要气势几分,这里的茶树都由着性子地生长在岩石间、山坳里、溪河边、乱石岗上,都是老茶树,祖祖辈辈种下的,大多有80至100年的树龄。 从岩石缝隙中生长出来的茶树,附着着青苔,与环境融为一体,茶农们有时要步行半个小时才能到达茶山。由于不施化肥,茶树的生长期特长,产茶量也低,面积也受限,所以产量是有“天花板”的,外地的想栽这种优质的茶树,只能买茶籽回去育苗。 茶树分散躲藏在丰富的植被之中,只有枝干上的肥厚青苔告知我们,它们经历了无数个潮湿的春天。还有,它们赖以生存的胎盘,是千万年有机沉积层的黑土地,土壤下层是完全风化砂砾岩,具有孔隙率高、透气性好的特点,含铁、钾多,并含有其它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茶的产地,是茶味的重要维度,茫茫大山孕育了无数茶树生灵,满山遍野随处可见野生大茶树,这是山神的馈赠。 茶树看似不高,却都是高龄老人了,最年幼的也有80岁,大多是百岁以上。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篁村没有近几年栽的新茶树呢?这是一个好问题,我权且来解答一下,一是老茶树的品质比新树的好,二是所有村庄都划到自然保护区内了,国家法规禁止他们开垦山坡。 石头上长满了胡须,这是岁月的痕迹,这是原生态的展现,这种胡子一样的苔藓是城里长不出的。 从谷底的溪水升腾的雨雾,是茶树最好的水份,而秋天时落下的枯枝黄叶,则是茶树最好的养份,冬天再来一场大雪则是茶树病虫害的天然杀手,这一切都让这个大自然循环得完美无缺。 夏季的茶园,少了采茶人忙碌的身影,多了满目的葱葱绿意,让人不自觉地深深吸一口气,带着山里的清甜味道。 一斤上等的“金骏眉”需要5万多颗茶芽尖才能制成,但一个熟练的采茶女一天只能采摘2000颗,是不是很不易? 采茶姑娘,你的茶叶篓呢? 老生看你就不是个正经的茶女,你是孙悟空派来的戏精。 500年前,篁村因茶而热闹。 当年的篁村虽然山高谷深路远,却是一条重要的闽赣商旅通道,日夜驿马如飞,商旅往来不绝。 从茶园下得山来,去老屋基村小组黄春波家。 茶农黄春波的头脑要比村里其他人活络些,他家开办了茶叶香囊手作业务。 手作是带有体温的艺术,我们开始学做茶叶香囊,用刺绣的丝布作香囊的外包,然后用小木勺将茶叶往布囊内灌,最后用线扎上。有了师傅的调教,聪明的我从幼儿园直接升到清华大学。 制作好的茶叶香囊既有芳香气味,又有一定的保健功效。香囊品种多达10种,纳福的、长寿的、发财的、智慧的......,看中哪款就做哪款,不愿做的就买现成的,贪心的人也可将这十种全拿下。 忙乎了半个时辰,大家小憩片刻,黄春波早已将茶叶、茶具、茶点……准备得妥妥的。 每一个懂茶的人,都不会拒绝河红茶,都会朝着铅山方向而来,台湾作家林清玄曾说:“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茶’字拆开,人在草木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武夷山镇不品茶的人,不值得跟他聊人生。 茶中见天地,杯中见乾坤。 茶艺师进行现场冲泡,行话叫品茶五因子,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五个方面对比,分辨金骏眉、银骏眉、老枞、正山小种。 中国的红茶有许多种,而无论是安徽的“祁红”、河北的“宣红”、湖南的“湖红”、广东的“英红”、浙江的“越红”、江苏的“苏红”等等,都不及铅山河红的历史悠久。 沸水一冲,满室茶香,就是这种带着桂圆味道的红茶,为当时欧洲人崇尚,18世纪的英国浪漫诗人拜伦在他的著名诗篇《唐璜》中写道:“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山的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的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 河红茶汤色橙黄亮丽,显金圈,入口醇厚甘甜,喉韵悠长,十泡过后会出现薄荷清香,实属茶中极品,啜一口,仿佛置身于广阔的原始森林之中。我要努力成为一个茶艺师。 喝完茶,我就好奇这上等好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正好,黄春波办了茶厂,现场观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河红茶纯手工古法制茶技艺,了解制作过程。 江湖传言,掌握了炒茶手艺,就掌控了茶的主动权。 解锁制茶工艺,手功制茶没你想的那么简单,还是蛮复杂的,首先是拣茶,就是对采摘的新叶进行挑选,有“四拣、八不要”的原则,一拣山、二拣丛、三拣枝、四拣尖,对芽叶过大、过小、瘦弱、弯曲、色淡、紫芽、病虫叶都不要。 工序分杀青、捏尖理条、滚压、烘干等四道,当它从烘炉出来时便完成了作为一片茶叶的华丽转身。 这里面可大有学问,既要制成“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外形特点,又要体现其内在的“茶汤厚而甘甜,茶气如兰”的精华本质,制作好的河红茶外形为: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叶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正宗的河红茶其外形虽扁平,但有立体感,叶片适中,呈黄绿色。而那些市场常见的茶是经机器重压,薄如纸片,色泽翠绿,形状宽大,被称为“口粮茶”,与河红茶不可同日而语。 此地的河红茶之极品小种红茶在西方是“能品一盏,竟不问价。”17世纪的英国,绿茶每磅售价16先令,而河红茶则卖30先令,不少英、俄等国茶商为了多购一些小种红茶,开春就提着重礼来到篁村的制茶人家,甘愿在这里守候,直到过了端午节才出山。 你可以来买点,或者先品尝一下,看看河红茶是吹牛还是真硬核。 一片树叶,被捧为神明,冷饮它能生津止渴,趁热喝能驱寒除湿。 世代居住在坑内的山民,他们是茶的魂,茶是他们的根,现在,他们又在创造自己新的未来。 中午村里的土灶烧起来,土锅炒起来,没什么好菜,全是自家种的、养的,没有用饲料之类坑人的东西,在绿荫丛中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幸福感来袭。 吃得很满足,不是扶墙走出,而是原地爆炸。 回过头来再说说茶叶,城市里到处开着茶叶店,卖着各种名茶,但市场上的水深,一不小心就掉进坑了,而在篁村是不存在的,村庄上的茶叶店都是卖自家货,没有龙井村那种从外地买来鲜茶回村加工的那种。 村上有卖红茶的,也有卖天然野茶的,看中了就剁手。 每一个人都应该当一次护林员,因为世界上的森林需要保护。我们前往篁村生态保护志愿者联防队办公地,与联防队一道巡山,做一名生态保护志愿者,倡导绿色生态旅游。 巡山是一门学问,过去是防盗、防火,现在的人都不盗伐树木了,重点是防火。 防火不能蛮干,得先武装自己。 知道你怕热,所以我们带你去森林寻瀑。 来到铅山, 不仅能品尝到高级的红茶, 还能听见泉水轻唱、百鸟和鸣, 山泉滴落山涧, 溪水淙淙流淌, 奏出动听的美妙旋律。 铅山的水,就像天使的眼泪,既是最干净透明的水,也是最妖艳、最变幻莫测的水…… 年轻真好,同行中的一位年轻帅气、乘风破浪的伙伴见不得这妖艳的水,裤子也不脱就直接扎入水中了。 一路寻水,每一个幽潭、每一段流瀑都是一个独特的风景,颜色、倒影、形状绝不重复,被誉为江西的九寨沟。 寻至终点,一条轰然作响的瀑布悬于前方,这便是龙潭瀑布。 龙潭瀑布的得名来源于此处千年前有蛟龙出没,地上这个脚印就是龙踩过的,民间说龙的足印是前为猫爪,后为鸡爪。不知道科学界是如何解读的。 观罢瀑布,龙就洒雨了,我们一群人被淋成了落汤鸡,但大家仍兴致盎然。 换上干爽的衣服,进入下一个环节:做一回篾匠。 篁村有竹海,在这里,万物皆可由竹子做出来,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出来的。 不分男女老幼,每人做一件竹制品,竹盘、竹碗、竹杯、竹弓、竹箭随你,大家操起锯子就锯上了。 貎似简单,做起来才知道蛮复杂的,锯、砍、削等无数工序,就问你的手待会吃晚饭时还拿得起筷子吗? 高手在民间,瞧瞧人家,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能工巧匠。我看好你哟。 叫弱女子干体力活,这家男人是吃软饭的吗? 生活的真谛在于有付出才有收获,辛苦的付出才有治愈力,还别说,“瑶瑶”做的还真能用!在这里,当篾匠不再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生活。 我们不是瞎折腾,用刚才做的竹筒倒入大米、山泉水煮竹筒饭,用竹盘盛菜,体验丰衣足食的山林农耕生活。 端着自己制的竹碗吃饭,格外香,晚上多吃了一碗,哪怕胖三斤也乐意。 你俩吃过的竹碗,可以借富龙我用下吗? 忙碌的脚步可以慢下来,因为华灯已经初上夜幕了。 如此美好的红茶发源地,两天的游玩根本不能尽兴,今晚我们入住篁村,全村有32户接待游客,床位500个,我们住的叫“龙岭人家”,门前有一座廊桥,刚造起的时候也是明亮的朱红色桥身,在篁村里待久了被染上了绿意。桥中央利用坚硬的岩石建了一座亭子,亭中摆了桌子、凳子,有点武侠江湖里茶座的味道,我们一行十余人在这休闲开了。 村里没有繁华的霓虹,但有家家户户的点点灯光,我们不闲着,晚上玩魔光棒。 原本打算拍星空的,但是天不给面子,一颗星星也看不到,于是哭了~ 有的爱闹,有的则喜静,在廊桥上静心品茶。 相公,请喝茶。 喝下的不止是茶,还有快乐心情! 看见你们这种撒狗粮的样子,我很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