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爹 |
2021-04-06 16:55 |
早餐,是最具幸福感的存在,清晨起个大早走进路边的小店, 一碗美味下肚,味蕾大开,最满意不过。 在北方,早餐大多比较重口味,油炸类、肉类占据了早餐店的半边江山,似乎在早上吃这些才不会有罪恶感。 而有些食物就得早上吃才对味,比如包子、油条、豆腐脑儿......过了早上,就难寻其踪。 不过,不同的地区有各自特色的饮食习惯,今日食帖君就先带大家打卡 「北京早餐」。
01 炒肝+包子
炒肝是北京地区传统的满族名吃,相传是由宋代的民间小吃“熬肝”和“炒肺”演变发展而来。名为炒肝,其实是以猪肥肠为主料,猪肝只占一小部分。
炒肝需经过 熬煮、清洗、煎炒、勾芡等多个步骤。 清朝同治年间,前门附近鲜鱼口的“会仙居”仿效“白水羊杂”的做法,独创了不用“勾芡”的新派炒肝,当时京城曾流传 “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后语。
炒肝多与包子搭配,二两猪肉大葱馅的包子配一碗炒肝,是许多北京人的早餐标配。喝炒肝讲究不用筷子和勺,只用手托住碗底,顺着碗口边转边喝。 (不过现在年轻人也大都用勺来喝) 02 豆腐脑+糖油饼
豆腐脑是北方常见的汉族小吃,与南方的甘甜口味不同,北京的豆腐脑咸香适口。 食用前先将豆腐脑盛入碗中,再 浇上卤汁、辣椒油和蒜泥等调味料。富含丰富蛋白质的豆腐,为早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糖油饼是传统咸味油饼的改良版,北京人的早餐钟爱油炸食物。 将红糖揉成的甜面团置于油面团上,擀成薄片后,入锅炸制金黄。甜味的加入丰富了油饼的层次,也减少了油腻感。 03 羊杂汤+麻酱烧饼
羊杂汤是传统的清真食物。北京的羊肉铺多由回民经营,最初,他们在宰羊后并不吃“羊下水”,但发现被遗弃的下水经常被附近的饥民重新加工食用。 一些回民见状便开始研究这些“下脚料”的新做法,最终经过不断改进,演变成为现在的羊杂汤。 看似简单易做的羊杂汤,对原料的新鲜程度要求很高。为了保证最佳口感,一般使用的都是当天宰杀的羊的内脏。
北京的烧饼种类十分丰富,但与羊杂汤最搭的还是咸味的麻酱烧饼。表皮是否酥脆、内里层次是否分明是判断烧饼正宗与否的主要依据。 04 豆汁焦圈+门钉肉饼
豆汁可以算是最具北京特色的一种食物,相传盛行于乾隆年间。它的出现实为偶然, 粉房制作绿豆粉时磨出的半成品豆汁因高温变质,但又弃之可惜,于是有人便尝试将其煮熟,谁知成品竟然 甘酸适口。 北京人喝豆汁常搭配焦圈和咸菜丝,生饮豆汁还有解毒功效。
门钉肉饼是出自宫廷的清真食物,御膳房为慈禧太后制作了一道馅类点心,厨役见 它形如城门上的“门钉”,又取其吉祥之意,便随机命名为“门钉肉饼”。 因为使用牛油制作,肉饼晾凉后会凝固油腻,所以要趁热食用。 05 面茶+茶叶蛋+奶油炸糕
面茶是用 糜子面或小米面煮成的类似于粥的食物,食用前要在表面淋上 芝麻酱和椒盐。 老北京人喝面茶同样讲究不用筷子和勺,只用手托住碗底,顺着碗口边转边喝。独特的吃法不仅防止烫口,也让每一口面茶都包含了麻酱的浓香。
茶叶蛋是北方街巷常见的早餐食物之一,鸡蛋混合茶叶香气,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补给。
奶油炸糕是北京独有的特色食物,餐厅小店皆有售卖,是 用面粉、奶油和鸡蛋混合的“烫面”炸制而成的,富有营养且易于消化。 06 卤煮火烧
卤煮最早曾经是一种“时兴”的小吃,带着“源自宫廷”的光环,也受到过很多名人追捧。 在计划供应的时代,吃一碗卤煮甚至可能需要攒好长时间。到了九十年代末,由于食品供应爆发性地丰富起来,曾经供不应求的卤煮,也一度被排挤到了没多少人待见的苍蝇馆子里。
一碗好的卤煮,肠必须干净,有嚼劲;油炸豆腐要皮脆汁满;火烧需要入味入得透,一口咬开,到底都得是浸满了黄淋淋的肉汤,绝不能留有白茬硬芯;汤要浓而不散,味要重而不燥。 熬制卤煮汤头的调味料有时能多达十几种,成汤浓稠,所有味道融成一碗,均匀交叠。
而后加的配料中, 蒜酱不能吃出辣,腐乳不能显出甜,韭菜花不能露着腥,不能有任何一种材料的味道单挑出来,都是一股浓酱。所谓,合气。 北京早餐种类丰富,除上述列举小吃之外,还有源自明朝宫廷早餐的 甜香适口的茶汤,街市中 随卖随包的馄饨,与胡辣汤搭配的野菜三鲜口味的 褡裢火烧,加入青菜、肉丝一同炒制的 炒疙瘩等等。 根据养生之道与时令变化创造出的早餐,成为了北京人的骄傲。
|
|